魯達一摸大光頭:「哈哈哈,好一個霹靂火,對口味,來來,洒家要和你對戰三百回合。」
大鏟子對戰狼牙棒,二人都是步戰,打的塵土飛揚, 好一會兒二人都熱了一頭汗。
魯達把鎧甲丟了,露出一身的花繡。秦明那身鎧甲重,累的一身汗。
實際上步戰魯達已經贏了,但是別看魯達粗魯但是給考慮的挺多。
秦明是青州主將,但是並非像慕容知府那麼不可救藥,如果拉攏過來,能大大提高實力,所以步戰的時候魯達並未出真力。
秦明是越打越心驚,累的夠嗆。
就在這個時候, 魯達跳出圈外:「好厲害的狼牙棒,洒家餓的厲害,明日再戰。」
魯達收兵回營了。
第二天一早,秦明還在睡夢中呢,親兵來報:「二龍山賊兵倉惶逃走,是否追擊?」
秦明看看灰濛濛的天色,下令:「謹守大營,天亮再追擊。」
天光放亮,探馬四出,報告回來,二龍山大營丟棄了一些旗幟、輜重,士卒不見了。
秦明大喜,下令士卒收繳輜重旗幟。
差不多搞了二三百件,秦明大喜,當即命令軍中文書嚮慕容知府報捷。
秦明又追擊五十里,魯達後退五十里。
不過秦明還是很明智的,並未真打。
青州軍的情況表面看很好, 但是實際上只能說一般般。
上行下效, 軍中糧餉多有剋扣,普通士卒也就是勉強吃飽而已,拿著微薄的薪水,哪個也不願意拼命。
更何況二龍山上這群人太不簡單了,魯達、楊志、安士榮、武松哪個都不簡單。
秦明率軍返回,回防青州城。
慕容知府嘉獎秦明,取得了一次小小的勝利。
大劉家莊,二十歲的劉小毛早早的起床就拿著筐子去上山挖野菜了,挖了一個多時辰太陽才升起來。又從河溝里收了十個魚籠,可憐這年月河裡也沒有魚,只抓了一條二三兩的小鯽魚。
媳婦做月子,這條鯽魚是補品。
劉小毛回到村子,就見村里人拿著碗筷紛紛往外跑。
有人喊:「劉小毛,趕快把東西放家裡,有人發吃的。」
「發吃的,發什麼吃的,官府嗎?」
「不知道是誰, 反正是一群當兵的, 鎮上的人都在吃, 免費吃,隨便吃。」
劉小毛家裡處於斷糧的邊緣,今年實在是太難了,媳婦做月子,不能吃野菜。
劉小毛為了節省口糧,自己整天吃野菜,臉都吃綠了。
並非劉小毛不勤勞,不願意幹活。前段時間,去了趟城裡賣柴火,被抓去幹活了十天才放出來,自此以後劉小毛再也不敢去城裡賣柴火了。
聽說當兵的發吃的,劉小毛是很猶豫的,生怕是陷阱,這要是再被抓去了修城牆,沒有半個月是回不來的,家裡的媳婦誰照顧?
但是蜂擁而上的人群讓劉小毛很心動,他已經很近沒吃過糧食了,天天野菜野菜的眼睛都綠了。
「不管了,就算是抓去也要吃頓飽飯。」
劉小毛跑回家把鯽魚交給媳婦熬魚湯,自己拿起大瓷碗過去了。
幾個村交接的空地上,排起了數十個長隊。
有士卒維持秩序。
谷倽
再一看,還有熟人,原來村里活不下去的人,據說是上了二龍山。
沒想到竟然是二龍山的山賊來發吃的。
想走也來不及了,既來之則安之。
一個個排隊領取吃的,這是一種從來沒吃過的東西,叫做紅薯,口感比較黏。
發放紅薯的是一個大和尚,生的牛高馬大,手那一條大禪杖,說話如同打雷一樣。
「哈哈,鄉親們,好吃嗎?這叫做紅薯,最管餓的。」
大家正吃著呢,的確不錯,就是有點燙嘴。
「好吃,好吃。多謝大師傅。」
「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漲肚子。」
前面的人領取了都在旁邊吃,輪到劉小毛的時候已經沒多少了,但是火頭軍還是給劉小毛裝了一碗。
劉小毛沒捨得吃完,端著碗回家去了。
二龍山去年種了幾萬畝的紅薯,大豐收之後吃了許久,到了春天還有大量的庫存,這次算是徹底消耗了。
煮了幾十萬斤分給周邊百姓,大部分貧困百姓對二龍山還是相當好的,也有部分富戶對二龍山敬而遠之,不吃他們的東西,也不搗亂。
二龍山軍紀森嚴,對待百姓不打不罵,不搶不奪,連續發放紅薯三日。
為十幾萬人提供了食物,這其中就有劉小毛一家。
劉小毛的父母早就餓死在去年的饑荒之中了,偏偏趕上這荒年生了娃,日子難熬啊。
傍晚,劉小毛的失聯已久的堂哥回來了。
一身好衣服,出手闊綽,出手就給了小毛二百文錢。
「堂哥,我不能要你的錢。」
「別爭了,你媳婦都瘦成啥樣了,去村里買只老母雞燉了,趕緊的補補身體。」
劉小毛一激動,眼淚下來了。
在村里花三十文錢買了一隻老母雞,給媳婦燉上了。
劉小毛傍晚去找堂哥,堂哥正張羅相親呢。
「堂哥,你這是在那裡幹活呢,能不能帶帶我?」
堂哥搖搖頭:「我幹活的地方太遠,距離這裡上萬里,在南洋。你家孩子太小,去不了。不過現在有個地方,你要是能吃苦,可以帶著老婆孩子去那裡。」
「哪裡?」
「桃花山,那邊新開了個礦山,管吃管住三百文一個月,可以帶家屬,分配地窩子。」
「這,真能給這麼高?一個月三百文可不低啊。」
「那是金礦,就是累點,能給三百文。主管是大名鼎鼎的打虎武松,為人仗義,發錢上沒任何黑點,媳婦吃飯自己開火,預支錢買些糧食就行了。」
劉小毛那是沒辦法,他家沒地,整天這樣熬日子沒辦法。
跟媳婦商量了一下,決定去桃花山。
哪怕是山賊開的礦山也管不了,火燒眉毛先顧眼前。
魯達施捨半月,新招募了一萬多人到二龍山。
晁蓋大喜安排人手,把五千多願意出海的轉移到了密州島。
現如今的密州島五萬多人,種植土地三十多萬畝,養殖馬匹五萬多匹,已經成為了晁蓋的大糧倉和養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