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飛速發展的晁家莊

  小型蒸汽機研發出來之後改變了這一狀況,作坊里已經有了現代工業的雛形。Google搜索閱讀

  木工作坊,小型蒸汽機帶動的台鋸完全代替了人工。

  鋸木頭的效率提高了好幾倍,同時開發了鑽孔、切、削、刨等等。

  剛開始的時候許多老年木工還接受不了,但是後來大家發現這些機械太過先進了,比人工做的又好又快。

  糧食加工坊、晁蓋、晁斌一行人過來看看。

  這裡是磨麵坊,就是把小麥加工成麵粉的地方,這裡原本是上百台的石磨,一天產量不過萬斤。

  但是現在變了,只有五台蒸汽機帶動的磨麵機。

  剛開始的時候,由於鍋爐有明火,麵粉粉塵遇到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爆燃的現象。

  有好長一段時間,蒸汽機帶動的磨麵機一直在室外,就是為了預防爆燃的情況發生。

  後來有一個工人提議,把蒸汽機和粉碎機分開。蒸汽機安放在一個房間,粉碎機安放在一個房間。在牆上開孔傳遞動力。

  如此一來輕鬆解決了爆燃的問題。

  不過就算如此,這廠房修的也是非常敞亮,四周通風透亮,保持了空氣中的粉塵很少。

  「稻米加工坊那邊好像機器比較多啊?南方不太平,水稻還增產了?」

  晁斌介紹:「莊主不知道?這是您從金米島運輸回來的水稻啊,首批五千畝水稻大豐收,所產的大米非常的香,貨色上乘,深受一些富裕家庭的喜歡。另外就是咱們濟州本地,稻米增產很多。」

  真的是太意外了,沒想到金米島的大米都運輸回來了,真快啊,時間飛逝。

  至於濟州府本地的水稻,晁蓋想起來了,這是張知府的功勞,濟州府雖然也種水稻,但是農戶技術玩的不精細,水稻產量低。今年春天時候,張知府從浙江青田請來了十幾位師傅。

  請的什麼師傅呢,種植水稻的師傅。

  這些人精通水稻種植,尤其是稻田養魚,魚糞肥田的良性循環。

  通過改良濟州府的稻田,今年秋天收穫甚豐,水稻平均畝產增產了五十斤。

  另外還多收了二百多斤的田魚,其中以鯽魚、鯉魚、泥鰍、草魚為主。

  也有稻田裡竟然多了數量不少的黃鱔,百姓越發的喜歡種植水稻,不僅僅能賣稻子,還能收穫魚鮮。

  「現在每天加工麵粉五萬斤,稻穀五萬斤、穀子兩萬斤。所得下腳料都留下作為咱們養豬場、養雞鴨場、養魚場的飼料。」

  晁蓋若有所思:「居安思危,這次剿滅田虎見到了太多的人間慘劇,餓死、凍死的人太多了。等開春了立即著手建造十座大糧倉,用來囤積一些可以吃的小米糠、麥麩子等等,以備不測。」

  晁斌那也是有見識的人,當即同意了。

  「好,我明天就規劃選址,在一村、二村里分開建造吧,這兩個村安全也高,能保護的了。」

  「對,囤積到一定的下腳料之後,就開始取出去餵養牲口,同時補充新的下腳料進去。這些下腳料雖然不好吃,但是對於饑民來說這也是好吃的,但願永遠用不到這十座飼料倉。」

  有的人可能不了解,為什麼預防饑荒要囤積米糠、麩皮呢,饑民餓起來不要兩米糠了,就是觀音土都照吃不誤。

  這是晁蓋做了最壞的打算,在密州島,隨著幾十萬畝土地的開墾,土豆、玉米、紅薯的大量種植,那產量可是非常的厲害的。

  更何況公孫勝去沂水縣做什麼去了,可不僅僅是為了管理個鏢局,開發個水泥廠這麼簡單的事情。

  公孫勝去沂水縣為的是大力推廣紅薯,沂水縣地處山區,山地頗多,十幾萬畝山地還是有的。

  推廣幾萬畝的紅薯,這是短期內商行的目標。

  採取的是商行契約制度,也就是商行免費提供種苗,秋天包回收紅薯乾的方法。

  為什麼要回收紅薯干呢,商行有兩個用途,一是製作紅薯燒酒,二是加工粉條。

  尤其是第一種,釀酒,利潤可是非常高的。粉條也有很高的利潤,紅薯粉能賣到十幾文一斤,屬於高端產品。

  地瓜酒經過蒸餾之後可以變成非常烈的烈酒,口感非常的渾厚,深受北方大遼國、大金國這些草原漢子的喜好。

  晁斌感嘆:「莊主用人之能無人能及,像白勝那人,十個人見了,有九個人會認為這就是個酒鬼子,窩囊廢。但是莊主看中了他,他釀造的酒,那是高中低擋都有。每一款都很暢銷,賣的挺快,非常棒。」

  「白勝是挺厲害,這父子二人真不錯。地瓜燒、各種雜糧酒,口感好極了。明年玉米、紅薯產量增加了就要大量生產烈酒了,一點就著的高度烈酒,是遼國、金國漢子的最愛。」

  其實這是晁蓋的一個策略,以烈酒換馬匹。

  遼國連年征戰,已經漸漸的被金國騎在頭上了。

  原本一直不肯賣馬匹的遼國人也開竅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大量的草原馬往大宋賣。

  可惜,大宋人不識貨的多,沒人喜歡草原馬,畢竟這馬腦袋大脖子粗,四肢粗糙。

  對於好面子的大宋人來說,這馬可太沒看相了。

  好在這個時候晁蓋打量採購,通過鑄鐵鍋、茶葉、絲綢、鹹菜、布匹來換取草原馬。

  現在晁家莊周邊已經有五千多匹草原馬了,如此多的馬匹每年都在生產小馬和小騾子。

  密州島的專門養馬場更是多達兩萬多匹,密州島養馬場不單單是養馬,更是馴馬。

  晁蓋有些吃驚,這一年多,自己跑密州島,跑金米島,把家裡的事情都安排下了,沒想到變化竟然如此之大。

  最為誇張的是程婉現在組建了一個棉紡作坊,專門紡織棉線的,晁家莊種植的棉花就是這個工坊加工棉布的。

  雖然只有少少的一百多人,但是場地面積非常大,預計明年秋天,女工就要擴大到一千人了。

  這還是按照晁蓋的規劃,棉花主要作為填充物,用來製作棉被和棉襖的。若是都用來紡織棉布,恐怕三五千女工也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