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個意外的驚喜。」秦烈頷首而笑。
諸將也是喜笑顏開,馬上就要過年了,加上天氣寒冷,雖然將士們口上不說,但要是到時候無法過個好年,難免會引起抱怨。
「這些天,諸位將軍們都辛苦了,趁此機會,好好休整一下。」秦烈說罷,豪氣的道:「傳令各營的伙房,今天宰殺一萬頭肥羊,讓將士們飽食一頓,美美的睡上一覺。」
「謝主公。」堂下眾將紛紛起身拱手道。
安頓完軍務之後,眾將退去。
秦烈留下斥候營的時遷、馬麟、陶宗旺,道:「現在大傢伙都可以休息,但你們斥候營必須得再辛苦一趟。」
「身為耳目,義不容辭。」時遷三人慨然起身應道。
秦烈對於三人的態度自是十分滿意,揮手示意三人坐下道:「陶宗旺你負責橫山、定邊方向的敵情偵查。」
「要摸清楚沿途西夏軍的哨探,了解敵軍兵力部署。」
「遵令。」陶宗旺連忙拱手應道。
「時遷你去府州、豐州方向,摸清楚西夏李良輔主力的動向。」
秦烈說罷,又看向馬麟道:「你去麟州,給我摸清楚麟州現在的情況,以及兵力部署。」
「遵令。」時遷、馬麟領命而去。
這一天的綏州,就像過年一樣熱鬧,七萬大軍入城之後,各營分散駐紮在各個城門哨所,以及紮營安寨。
隨後各營分別抽出一部分兵力,開始清掃街道的積雪,甚至城門外的積雪,也都被清理的一乾二淨。
在城內,士卒們見到那些被積雪壓垮的老房子後,又主動幫忙修繕,作為駐紮在綏州的轉運使司衙門,也立刻運轉了起來。
在城中幾個要道上,搭建粥棚救濟災民,加上大軍入城之後,秋毫無犯,自是讓城中的百姓,逐漸放下了戒心。
畢竟綏州的十幾萬百姓,主要都是漢人為主,只有少部分外族人口。
尤其是俘虜的那些西夏軍,都是綏州當地的青壯,在得知只要換身衣服,就可以改換門庭,成為綏州的宋軍時,五千五百俘虜的改編工作,僅僅用了一天就完成了。
被任命為防禦使的張仲熊,在負責收編這些俘虜之前。
秦烈讓張伯奮調撥了,一千人馬作為張仲熊的班底。
城中的五千五百名俘虜,經過整編之後,留下五千人馬,其中五百老弱病殘被淘汰。
綏州城今後的常駐軍隊,秦烈的部署兵力為一萬三千人,其中綏州知州楊存中掌握三千人。
身為鄜延路安撫使的劉光世,掌握一萬人馬,駐紮在綏州。
另外張仲熊掌握三千人馬,駐防鄜州,這樣鄜延路的常駐軍,總兵力則可達到一萬六千人。
同時,秦烈下一步在麟州、府州、豐州、宥州、橫山一線,成立定邊路,進一步遏制西夏對河套地區的控制。
進而控制河套這塊肥沃的牧場,為大宋開拓馬場。
而這個戰略構思一旦達成,大宋的軍馬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這也是此次秦烈進入西北,根本目的。
這個時候秦烈別說只有十萬人馬,就算他手握二十萬大軍,也根本無法消滅西夏。
不是西夏真的強大無敵,而是滅國必然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如今大宋內憂外患,無論是江南的趙構,還是北方的金人,都不會讓秦烈輕易吞併西夏。
同樣,這次西夏人進入關中,並不是為了經略關中,而是打著試探的目的而來,因為西夏下真正核心目標,是湟州、青塘、蘭州為中心的河西走廊。
可以說這一次大宋與西夏的戰爭,雖然大的如火如荼,可實際上各自的目標,都各自不同。
秦烈的目標是鞏固關中地區,拿下河套地區,用來放牧養馬,並作為遏制西夏人東出的戰略要地。
而西夏人東出的目的,則是試探宋軍西北各路人馬的戰力,以及眼下宋軍的戰爭潛力。
秦烈攻下綏州的第二天,劉光世、李孝忠率部抵達綏州。
緊接著第三天,折可存、楊存中也率軍抵達綏州。
兩路人馬順利攻克清澗、永樂城,並留下部分兵馬駐守,接下來秦烈將會上上奏朝廷,由吏部安排知縣、縣丞等官吏赴任。
「李孝忠,從即日起,你升任鄜延路兵馬都監,繼續協助劉帥司。」
在劉光世和李孝忠交令之後,秦烈任命了李孝忠新的職務,並告訴了劉光世,他已經上表,舉薦他為鄜延路經略安撫使。
因為經略安撫使乃是一路要職,秦烈現在雖然貴為丞相,但也不可能直接任命劉光世,必須走一下朝廷的程序。
先通過戶部上報中書門下省,通過皇帝批准,才能正式下達任命。
劉光世顯然也沒有想到,幸福會來的這麼快,他之前所想,自己就算要獲得實職,只怕也要等西北戰役結束,然後自己再立幾次戰功。
「謝主公提攜,卑職萬死不辭。」劉光世作為一個聰明人,自然知道這個時候,要想進一步獲得秦烈認同,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秦烈帳下諸將一樣,成為秦烈的家將。
雖然以他的身份家世,拜秦烈為主,有諂媚之意,但這對於劉家來說,抱住秦烈的大腿,顯然是一次崛起的機會。
「平叔兄無需多禮,咱們同朝為官,同為袍澤,今後共同進退,護我大宋江山,為官家盡忠才是。」
劉光世的識趣,秦烈自是很滿意,一臉笑容的上前,扶起對方笑道。
「光世愚鈍,今後主公就是卑職的衣食父母。」已經三十多歲的劉光世,年紀比秦烈大了將近十歲,可這老小子拍起馬屁來,這肉麻的話聽得讓人起雞皮疙瘩。
翌日,從清澗凱旋迴來的折可存、楊存中,也先後獲得升遷。
楊存中按照計劃,擔任權知綏州軍州事。
折可存被秦烈任命為定邊路留守統制,兼任經略安撫使。
對於這個職務,雖然沒有公開,但秦烈卻對摺可存進行了溝通。
「主公在上,請受卑職一拜。」這一次折可存在攻打清澗城時,遇到前來投奔的侄兒折彥質和折彥文。
折彥質是折可存族兄折可適的嫡子,折彥文則是折可求之子。
兩兄弟是府州淪陷的時候,在族人的掩護下,從下水道逃出府州的。
當時二人本想逃奔豐州,通知折可求府州失守的消息,但因為西夏人的追殺,只得渡河逃往關中,後來在途中與攻打清澗城的折可存相遇。
【作者題外話】:三更完畢。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