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風起雲湧 百年變局

  行禮後,趙禎的五姑父王貽永再次深揖:「官家,臣有失察之罪,請官家責罰!」

  趙禎搖搖頭:「王愛卿性子恬淡,此事與卿無關!然則,這等閒職也確實屈才。【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卿早些年一直從軍,此次廂軍裁撤,多用些心!此事過後,朕任卿為節度觀察留後,知天雄軍!」

  天雄軍之於大名府,正如成德軍之於真定府,均為同地不同名。

  所以,知天雄軍者,猶如知成德軍的張若谷,實為大名府知府。

  大宋的行政區劃承襲自李唐,只是將省級單位的道改為了路,因此在軍州府中,軍這個級別要高於州府。

  所以節度使是二品,一府知府通常為五品六品。

  天雄軍始建於李唐,當時其行政級別為一方藩鎮。

  在如今的北宋,大名府、真定府同屬僅次於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的次府。

  慶曆二年前,大宋共有十大次府。其餘八個為應天府、成都府、京兆府、鳳翔府、太原府、河中府、興元府、江陵府。

  大名府作為河北路第一大城,被視為大宋北京城,但其真正名正言順,要到慶曆二年正式升級為四京之一之後。

  大名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所以說,趙禎對王貽永的能力一清二楚,他之所以讓其任管軍八位之一,是為了更好掌控禁軍。

  王貽永可是他的嫡親姑父。

  但如今…這灘水太渾,王貽永再幹下去,太容易被言官噴,人家確實有真才實學,何必如此?

  王貽永沉默片刻後拱拱手:「官家,臣想知成德軍!」

  趙禎搖搖頭:「愛卿且等一兩年!張老愛卿已想致仕,朕想讓老先生體體面面升到太子太師,再回京校勘半年集賢院,之後再致仕。

  將來老先生百年後,朕也好追贈其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中山國公,而且諡號至少能帶個文。」

  這就是可愛的趙禎,他連張若谷的封諡問題都想到了。這樣貼心的皇帝,可遇而不可求。

  王貽永心中大為感動。因為,張若谷的今天,就是他自己的明天,能遇到如此仁厚的皇帝,實乃大臣之福!

  於是他笑著拱手:「臣遵旨!」

  趙禎正色道:「愛卿,廂軍並非裁撤,而是整編為作坊匠人,其糧餉,必定比之前高出不少!

  但此事波及範圍太廣,雖有台諫、皇城司監督,但朕仍恐出差池,愛卿要及時糾偏,謹防民怨!」

  對吃瓜六人組中老哥幾個的脾氣秉性,年過半百的王貽永知之甚詳,於是他嘆了口氣。

  「官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弊病由來已久,積重難返之下,臣深恐激起反彈。」

  看透大宋弊病的,絕不止慶曆諸位名臣,他們只是擔心,刮骨療傷會讓大宋氣血虧虛。

  趙禎微微一笑:「愛卿不必擔憂流民問題,隨著作坊群不斷擴建、兩大榷易院持續擴張,對匠人、勞力的需求量會逐漸加大。

  而且,最多三年,將作監要組織大規模冶煉鋼鐵,這都需要大量丁口!即便開封府周邊諸路廂軍全部裁撤,都不一定夠用。

  故而,朕想利用此良機,徹底解決冗兵隱患!以後大宋只保留禁軍,廂軍將逐漸撤編!

  王愛卿,待你知成德軍,與小乙探討出穩妥方案後,朕還將改良官制。朕要在各路加設幾個司,以路為單位分化並加強管理!」

  秦小乙的治療方案,已漸漸顯現出效果。

  王貽永年齡比蔡齊略幼,顏值更是比後者略勝一籌,但他表情可不似蔡齊那般木然。

  他此刻笑得極為燦爛,躬身拱手為禮:「臣恭喜官家!大宋冗軍冗官問題,即將迎刃而解!

  此乃前所未有之百年變局!官家正當順勢而為,大展鴻圖!

  官家放心,臣必盡心竭力,協助夏殿帥、郭宣徽使等同僚,做好改編廂軍事務!」

  歷史上的王貽永,不但知過成德軍,而且知過梁山附近的鄆州。

  甚至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好漢都得感激王貽永,正是他拓寬了鄆州水道,這才加大了梁山泊的水量。

  他能以武官之身做到樞密使,而且很少挨言官罵,能力、人品都沒得說。

  他有預感。

  正如李白詩中所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被劉娥壓制十年之久的大宋,即將如大鵬般迎風而起,一飛沖天!

  最後走進御書房的,是李用和。

  這憨厚卻權勢滔天的漢子,甫一進門便深深一揖。

  「官家,臣愚駑,甘願領罪受罰!臣願獻錢百萬貫以充國帑!」

  趙禎本想責問,當下反而沒了脾氣。

  「國舅既知情,為何不說給朕聽?」

  李用和深深嘆息:「官家,一來,此事由來已久;二來,此事牽連甚廣。

  去歲臣曾寫信問計於小乙,小乙說他已有解決之道,還叮囑臣不要讓官家為此心憂。」

  說著,他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雙手遞向親外甥。

  趙禎接過信,略略看了看後,便又還給了李用和。

  趙禎注意到那封信的落款,是去年九月初。

  也就是說,秦琪早在三個月前,便已想到了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趙禎揚起袍袖,阻止了親舅舅說話,默默坐回御案前。

  他提起筆,在一張白紙上寫下「科技興國」、「重工計劃」、「榷易院」、「大船」、「新航線」…等字眼。

  他陷入沉思。

  半晌後,他豁然開朗,提筆在這些詞語下方,寫下「民」、「財」、「貨」三個大字。

  這三個大字的下方,他又匆匆寫下「冗兵」、「冗費」和「冗官」三個詞。

  他的飛白體寫得靈動飄逸,就連他自己都暗暗滿意。

  他終於想通,秦琪那兩萬萬貫賦稅的底氣從何而來。

  他用力在紙上寫出四個大字:市場經濟。

  於是,他霍然抬頭:「國舅,廂軍裁撤之事,不宜操之過急,先解決一期作坊所需匠人,再言其他。」

  李用和躬身行禮:「官家,不知這一期作坊生產何物,需多少匠人?」

  趙禎默默盤算後,答道:「一期作坊組裝生產馬車,大約需要兩萬匠人。」

  建立物流體系,需要的馬車不計其數,而且對於貨棧而言,馬車屬於易耗品。

  所以,兩萬匠人看似極多,但一旦全國物流體系建立起來,訂單源源不絕而至,這兩萬人根本忙不過來。

  因為這轉向靈活自如、只需兩匹馬、載重可達宋重十六石、折合後世近一噸的重型四輪馬車,只有秦小乙能造。

  這可是西方十九世紀的科技成果,拿破崙用來運輸補給的神器,遑論秦琪還將車軸改進成減震更佳的獨立懸掛。

  雖然它沒裝備橡膠輪胎。

  最為關鍵的是:

  由於其標準件都已實現量產,軟錳礦原料充裕,且有石墨坩堝大量造高碳鋼,所以這種以實木為車體的馬車,只需九貫八,便可帶回家!

  看官們能否想像,一輛五菱小單排,一萬掛零就能入手嗎?

  李用和已有了計較,當即拱手作答:「官家,既如此,臣便先改編兩廂廂軍。」

  趙禎強忍住罵人的衝動,沉聲問道:「國舅,兩廂有兩萬壯丁?」

  按照吃瓜六人組那四人的尿性,兩廂滿編五萬人的廂軍,或許還真湊不夠兩萬壯丁,兩萬老弱病殘倒是極有可能。

  李用和大慚,他將頭埋到胸前:「官家,那就四廂吧!」

  四廂滿編是十萬人,十萬人編制湊兩萬壯丁…

  可見他對那毫無底線的老哥四個,已經徹底失去信心。

  趙禎心口有些痛。

  他嘆了口氣,揮退李用和,略一思忖,決定叫來狄青。

  未幾,正在宮城巡邏的狄青匆匆而入。

  趙禎躊躇再三,最終問道:「狄愛卿,捧日天武四廂禁軍,如今有多少人?」

  狄青脫口而出:「回官家,滿編十萬,實有不到兩萬。」

  趙禎拍案而起,喝道:「大膽!」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