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0652【倭國三分】

  第655章 0652【倭國三分】

  見他這副神色,孫志不解道:「這個僧人很重要?」

  寅先生解釋道:「倭國皇子出家後,稱之為法親王,這位僧人既然自稱法親王上師,說明極有可能有一位倭國皇子在城中。」

  「果真?」

  孫志面色一喜。

  甭管那個皇子是誰,年紀多大,只要是皇子就行。

  而他們,也只需要一個皇室身份的傀儡。

  不多時,一名僧人自遠處款款走來。

  為表敬意,通明一大早焚香沐浴,換上一襲月白僧袍,頭戴天蓋,手持尺八。

  這番怪異的裝扮,引得一眾水師士兵側目。

  孫志挑了挑眉,輕笑道:「這倭國的僧人倒是有趣,頭頂竹籃,能看清路麼。」

  寅先生飽讀詩書,加上來時做足了功課,此刻侃侃而談道:「這是普化宗的僧人,又稱虛無僧,前唐時傳入倭國,奉唐時高僧普化禪師為鼻祖。此宗僧人可剃度,亦可蓄髮。」

  說話間,通明已經走進殿內,雙手合十行了一禮:「小僧通明,見過上國使節、將軍。」

  一口漢話很流利,不過卻帶著兩浙口音。

  寅先生還了一禮:「通明大師。」

  「小僧佛法微末,當不得大師之稱。」通明連連擺手。

  「通明僧正請坐。」

  寅先生招呼通明坐下,親手點了一杯茶:「請茶。」

  取下頭頂天蓋,看著面前的點茶,通明感慨道:「中國點茶之精妙,令小僧心嚮往之,常常在夢中回見。」

  聞言,寅先生好奇道:「哦?通明僧正去過我國?」

  通明嘴角含笑道:「十二年前曾有幸前往,上國風華,至今久久不能忘懷。」

  「如今我大齊比之十二年前,繁華更甚,若有機會通明僧正可再去一趟,必然有不同的收穫。」寅先生端起茶盞抿了一口,而後問道:「不知通明僧正所來何事?」

  通明收斂笑意,坐直身子,正色道:「貿然來訪,是受法親王殿下之託。殿下讓小僧問使節,上國乃禮儀之邦,與我日本交好,互為友邦數百年之久,此番出兵是為何?」

  寅先生把之前的說辭拿出來:「本官此番前來,乃是因陛下收到貴國鳥羽國君的求援信。」

  「求援信?」

  通明一愣。

  「不錯,權臣藤原忠通把持朝政,欲廢黜鳥羽國君,另立新王。因此貴國國君暗中遣使求援。前兩日藤原忠通發現密謀泄露,派遣武士追殺吾等,索性將士勇猛,這才逃過一劫。」

  「昨日破城之際,藤原忠通裹挾鳥羽國君與白河法皇出逃,半途貴國武士出手相助,打算救回鳥羽國君,藤原忠通見勢不妙,喪心病狂之下竟以下犯上,弒殺鳥羽國君,白河法皇也重傷垂危。」

  「啊?」

  通明神色大變。

  這一連串的消息太過駭人,讓他一時間無法分辨寅先生話中真假。

  鳥羽天皇死了,白河法皇重傷垂危……

  寅先生不給他反應的時間,問道:「不知可有殿下在城中?」

  此刻,通明腦中還在嗡嗡作響,訥訥道:「覺法殿下還在城中,他乃白河法皇幼子。」

  寅先生沉聲道:「通明僧正,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眼下形勢危急,不但京都暗流涌動,藤原忠通逃回關東後,極有可能行篡位之舉,自立為王。而今鳥羽國君已死,白河法皇垂危,該推選一位新國君穩定朝局。」

  「這……」

  通明明白他的意思,面色為難。

  見狀,寅先生微微皺眉:「通明僧正不信本官所言?」

  「並未如此。」

  通明微微嘆了口氣,如實答道:「覺法殿下雖已成年,可卻依舊是赤子心性,恐怕難當此任。」

  寅先生心下一喜。

  什麼赤子心性,說難聽點就是痴傻兒。

  這種人反而更好掌控!

  寅先生拍了拍他的手背,意味深長道:「無妨,有通明僧正從旁協助,本官信得過。」

  通明心頭狂跳,他自然明白對方這席話隱藏的含義。

  是啊,覺法殿下孩童心性,自己是殿下上師,關係親厚,一旦殿下成為天皇,那自己……

  強壓下心頭翻湧的思緒,通明伸出略微顫抖的手,端起茶盞喝了一口。

  滾燙的茶水順著喉嚨直落胃中,他卻絲毫不覺。

  重重放下茶盞,通明雙手合十:「日後還請使節閣下多多關照。」

  「哈哈,這是自然!」

  寅先生撫須而笑。

  ……

  當日,覺法被請入了皇宮。

  一番準備後,於翌日在通明與一眾武士的見證下,正式成為國君。

  成為倭國新一任天皇后,覺法連下四道詔書。

  其一:奉齊國為宗主國,年年納貢,歲歲朝賀,並自削天皇尊號,降為國主,以子侄侍齊國陛下。

  其二:任通明僧正為國師,太傅,位在左、右大臣之上,與太政大臣並列,同為從一位,總領全國寺廟。任橘竹康為討逆將軍,位列正三位,開府招兵,征討叛逆。

  其三:痛述藤原忠通、平式、源氏三家罪狀,不日將發兵討伐。

  其四:近畿地方免稅一年,按人口分發土地,每丁五畝,鼓勵開荒,開荒田地免稅三年。

  這四道詔書一出,整個近畿地方一片譁然。

  隨後,無數百姓湧入官府,要求分地。

  倭國底層百姓很慘,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田地,為武士、寺廟以及權貴耕種,相當於農奴。

  分地這一招,是寅先生深思熟慮之舉。

  倭國上下,階層粗分三類,權貴、武士以及百姓。

  原文在六#9@書/吧看!

  武士這些年本就多有不滿,心生怨望,有橘竹康這批人做榜樣,定能吸引大批武士投誠。

  而百姓就更不用說了,分到土地後,一個個忙著耕種,哪有閒工夫鬧事。

  如此分化之下,他們需要面對的,就只剩下權貴階層。

  自從覺法被入住皇宮後,為了避嫌,寅先生與孫志也搬出了皇宮,連帶著繳獲的金銀珠寶也一齊搬走。

  儘管都知道覺法是傀儡,但畢竟是打著倭國皇室的大旗,該裝的樣子還得裝。

  不單單是做給通明、橘竹康等人看,還是做給京都百姓們看的。

  覺法登基後的第三天,奧州傳來消息,白河法皇重傷不治,半途病逝,藤原忠通令立鳥羽天皇長子崇德殿下為新任天皇,並自封平叛大將軍,不日將會發兵,奪回平安京,趕走中國軍隊,替鳥羽和白河報仇。

  就在奧州消息傳出後,不到一天時間,狼狽逃回四國、九州領地的平忠盛同樣發布詔令,尊白河法皇第四子聖惠殿下為新任天皇。

  顯然,平忠盛野心極大,不甘居於人後,打算效仿藤原忠通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

  隨著這兩道詔書一發,倭國瞬間分裂成三方勢力。

  對此,寅先生與孫志並未有所表示。

  因為,李南嘉率領大軍趕到了!

  由於兵庫津港無法停靠,又從留守海軍將領口中得知孫旅長已經拿下平安京,李南嘉便索性將大軍留在海上,只帶了幾名親衛快馬加鞭趕到平安京。

  僅與皇宮一街之隔的府邸大堂中。

  一張巨大的倭國地圖被鑲在屏風之上,矗立於大堂中央。

  李南嘉一身戎裝,英姿颯爽,看向孫志的眼神充滿讚賞之色:「奇襲平安京辦得漂亮,如此一來,局勢就明朗多了,若能兩個月內拿下倭國,當你記頭功!」

  原本軍部商議的戰術,是兵分兩路,一路自九州、四國登岸,一路自奧州、關東登陸,一頭一尾兩面夾擊,將倭國權貴與武士慢慢趕到京都,再一舉殲滅。

  如今孫志奇襲平安京,率先奪取京都,情況對他們更加有利。

  只需派遣一半兵力,鎮守京畿,攔住北方的藤原氏和源氏,便能集合另一半兵力,率先解決平氏。

  平氏一滅,九州、四國、中國地方三島盡入手中,中原的物資補給便可以通過這三島源源不斷送往倭國。

  這時,寅先生開口道:「大當家,我有一計。」

  「黑山寨已經沒了,往後莫要再喊大當家,免得惹人誤會。」李南嘉先是訓斥一句,而後問道:「何計?」

  「都帥教訓的是。」

  寅先生苦笑一聲,將自己的計策娓娓道來:「北海島居住數十萬蝦夷,與倭國乃是世仇,雙方摩擦不斷。先前,倭國一直占據優勢,一直壓著蝦夷打,吾等只需資助蝦夷一些糧食兵刃,他們自會尋倭國麻煩,屆時藤原忠通自顧不暇,我們也能放開手腳,四面圍剿平忠盛。」

  蝦夷,又稱阿伊努人,他們是倭國最早的原住民。

  而今的倭國人,是從島外移居而來。

  外來人和原住民,且島國資源匱乏,戰爭自然無法避免。

  蝦夷人身材短小,體多毛,與耽羅人極為相似,或許同源。

  因為戰爭的失利,蝦夷人節節敗退,最終徹底退出本島,被趕上北海道。

  就這,倭國也沒放過他們,藤原氏所在的奧州與北海道接壤,因此時常派人去北海道抓捕蝦夷,販賣到高麗和中國,換取茶葉、瓷器。

  蝦夷最早是倭國人對阿伊努人的蔑稱,到了如今,已經是一種統稱了,不願臣服倭國朝廷的百姓,也被稱為蝦夷。

  寅先生頓了頓,繼續說道:「此外,待平定倭國後,可以將蝦夷遷入倭國本土,與倭國人混居。」

  轉移矛盾!

  不管齊國用什麼藉口和理由,倭國權貴始終會仇恨他們,這種仇恨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越來越深。

  而蝦夷與倭國人本就是世仇,若讓兩者混居,便能成功將矛盾轉移到蝦夷人頭上。

  屆時,齊國只需要安心做裁判,哪一方得勢了,便打一悶棍,讓雙方始終處於斗而不破的狀態。

  「嘶!」

  孫志倒吸了口氣,嘖嘖稱奇道:「要說陰損,還得是你們讀書人。」

  他很清楚,一旦真這麼幹了,除非齊國完蛋,否則倭國人將永世不得翻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