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亦欣語重心長的拍了拍時恩的肩膀:「師父,你要是每天按照這個吃法,不用兩個月,就可以趕上那人的體型了。」
「不可能,我是修煉之人,你看修煉之人有幾個胖的?」
「師父,你太自信了,修煉之人也有胖的,你也瞧見過我那義兄對不對,那胖的時候,多醜。」
遠在青羽宗的李正真表示:有被冒犯到,謝謝。
時恩回想了一下,這人胖起來,確實挺丑。
李正真也是修煉之人,這說明沒有節制的情況下,修煉之人也會胖。
「對嘛,看師父這模樣就是想通了,有前車之鑑的,我們不要好的不學學壞的。乖,咱就不吃了!」
遠在皇陵的趙允良。
翻來覆去,一個晚上也沒有睡著。
到底怎麼辦?
該不該讓無冕繼續躲在陰陽傘內,跟著他一起進皇陵。
一想到,就隔著那麼一道門,就能拿到他心心念念的玄冰玉,趙允良就不甘心這麼放棄。
可小心駛得萬年船。
真要如無冕所說,陰陽傘的秘密被人發現,今日若將他和無冕一起捉住。
自己苦心經營這麼多年,那就全完了。
權衡利弊之下,趙允良小心為上,沒有將無冕帶去皇陵內,甚至為了打消暗中之人的疑慮,在大白天的時間,都沒有撐那把陰陽傘。
趙允良出門去祭拜八大王,百里行宇與潘奕安便開始行動,將房間四處貼滿符籙。
一切準備就緒後,才進入房中。
待潘奕安將陰陽傘打開,百里行宇面色凝重的拿著搜魔石。
可等傘開之後,潘奕安在傘下查探一圈,卻並未發現魔頭的影子,不過搜魔石隱隱發燙。
沒有發現魔頭,但陰陽傘內有魔氣。
「應該剛走不久。」
「早知如此,應該昨晚就出手的。」
百里行宇道:「他或許是知道皇陵有準備,走了也沒有關係,只要他還想要皇陵中的玄冰玉,就一定會再來。」
「只是向來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前日防賊。誰也不知他什麼時候會來皇陵。」
皇陵只有一個元君坐鎮,加上門口的八卦圖。
八卦圖是死物,如果有人用陰陽傘等類似的寶物,就能躲過八卦圖,進入到皇陵裡面。
烈日當空,趙允良咬著牙支撐。
面色還是微微發白,汗珠從後背不斷的往外冒。
不過,一旁的人只以為趙允良是因為祭拜八大王,傷心欲絕,人才會如此憔悴。
「趙觀察使對王爺的孝心,天地可鑑,但王爺已經離世,你還是要保重身體啊!」陪同趙允良一起來的禮部官員勸慰道。
趙允良渾身都在抖,只想著快點結束。
一刻鐘後,儀式終於結束,渾身像從水裡撈出來的趙允良終於回到行宮。
守陵士兵一:「趙大人的身體也太差了。」
守陵士兵二:「還在京都的時候,就聽說這個趙大人黑白顛倒,嬉鬧無度,像他這樣不知節制,身體垮了也不奇怪。」
守陵士兵三:「還以為他是因為祭拜自個父親,傷心的呢!」
知道守陵士兵如此議論,趙允良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鬆了口氣。
至少,他這個表現,沒讓人往別處想。
只以為他這麼些年荒唐度日,把身體給搞壞了。
祭拜完成,趙允良在行宮睡了一天,到晚上才動身回京都。
百里行宇怕趙允良中途折回,一路跟著,等他進了府邸,才去蘇府找蘇亦欣。
聽著表哥的陳述,蘇亦欣也是一臉莫名其妙:「趙允良祭拜的時候,沒有撐傘,烈日當空,祭拜流程足足需要兩個時辰,如果他是鬼物,不可能撐得過去。」
要麼他就是喜歡特立獨行,要麼就與蘇自個一樣,借屍還魂。
神魂還不是很穩,需要陰陽傘遮掩。
畢竟,不是人人都如蘇亦欣一樣,有乾坤琉璃鏡這樣的宗門至寶穩定神魂。
百里行宇:「借屍還魂?」
借屍還魂的蘇亦欣:「……」
借屍還魂的時恩:「……」
百里行宇接著說道:「若是普通人借屍還魂,不可能知道陰陽傘。但趙允良身上沒有靈力,也不是佛修,他為何又執著於玄冰玉呢?」
有些事,就坐在那裡想,想破了腦袋也是想不出來的。
只能慢慢去查。
趙允良的事還沒查出來眉目,顧明珏一家人抵京了。
蘇亦欣整個人都興奮起來。
想著怎麼樣從顧南杉嘴裡,套出另一張藏寶圖的消息。
然而,蘇亦欣還未來得及想好怎麼去套藏寶圖的消息,藏在血玉中的蘇簌被人重傷跑了蘇府。
「你,誰把你傷成這樣?」
蘇簌的實力,不是一般人能對付的。
鄧國公名張耆,最先開始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張旻,早年在襄王府上當差,襄王是先皇宋真宗還未當太子時的封號。
之後在王府任指揮使。
真宗繼位後,這個張耆那是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脈啊。
先是被授予西頭供奉官,後升為供備庫副使。
咸平三年升昭州刺史,咸平四年曹州趙諫告發張耆「為人求薦禮部」受賄,被貶為供備庫使、潞州都監。
可沒過多久,就復官管勾皇城司。
景德元年,在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後不久,升英州防禦使。
天禧二年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沒錯,拜相了。
而後,明道元年,被封為徐國公,明道二年,也就是章獻太后劉娥崩逝後,又被封為徐國公。
太后崩逝後不久,張耆又重新封為鄧國公。
並在去年以太子太師致仕,現今閒賦在家中。
不少都說,張耆之所以能官運亨通,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他幫助先皇收留太后劉娥。
但不管是與不是,他都憑自己的一己之力,做到這個位置。
張耆一生,有三任妻子,十多個妾室,生了二十四個兒子,八個女兒,子嗣繁茂,姻親錯綜複雜。
但朝中一些名士,覺得張耆的升遷之路讓人不齒。
所以自詡名門望族子弟,並不願意與張耆的兒女聯姻,娶的多數是小官之女,嫁出去的女兒嘛,多是外地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