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大遼。
此刻的耶律洪基已經有點後悔當初同意賣大宋一百匹寶駒。
一百匹寶駒看著不多,但作為種馬,三四年的時間可以配種數千匹母馬,並且最先那一批已經成年,可以投入戰場。
大遼朝堂上,耶律洪基道:「吐蕃王平措被生擒,吐蕃已經亡了,待大宋修整一段時間,極有可能劍指我們大遼,眾位愛卿可有一些中肯的建議?」
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說話。
耶律洪基:「平時話不是挺多?建議這建議那,彈劾這個,彈劾那個,如今都啞巴了?」
「蕭侯俊,你說。」
蕭侯俊被點名,只好站出來。
他這些年因為自己大大咧咧的性格,被御史彈劾很多次,所以養成了謹言慎行的性子。
現在陛下讓他說,他沉思片刻,還是決定將朝中目前遇到的棘手問題攤開來說:「陛下,微臣認為如今最重要的不是防備大宋北上,而是先將女真族的問題解決。」
蕭得里道:「女真族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部族,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蕭得里一直以耶律仁先不睦,耶律仁先死後,其子耶律撻不也逐漸成為他父親一樣的能臣,與蕭侯俊往來密切。
所以會針對蕭侯俊。
耶律撻不也站出來道:「蕭大人,女真部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部族,但實力強悍,且在這短短數年時間,發展迅速。若是不重視,不待大宋攻打,我們就先自己滅亡。」
蕭得里:「耶律大人,你這句話也太危言聳聽了。」
耶律洪基雖然煩蕭得里,但對耶律撻不也的話,也不是很贊成。
堂堂大遼,幅員遼闊,還怕區區一個女真部?
是以並未放在心上,而是將全力精力放在如何對付大宋上,先是徵兵十萬,駐紮在宋遼邊境,嚴防死守。
後又禁制兩國貿易,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大遼進入緊張的備戰中。
趙瑞這個時候,其實也想一鼓作氣,揮師北上,一統江山。
只是吐蕃雖然不強,但幅員遼闊,為了不讓他們有能力反彈,需要派重兵駐紮,至少近兩年,是騰不出手對付大遼。
騰不出手攻打大遼,那就大力發展經濟。
公元一千零八十五年,兵強馬壯的大宋決定揮師北上,趙瑞御駕親征。
皇后攜太子坐鎮京都。
樞密使呂公著和范純仁協理朝政。
北境前線
自燕雲十六州被收復,大宋就一直派重兵守衛,尤其是幽州,趙瑞繼位後,派狄青後人狄詠指揮使鎮守在此地。
多年發展幽州已經很富庶了。
指揮中心就在幽州。
指揮使府衙中間擺著大大的沙盤,沙盤後面掛著一幅巨大的地圖,顧卿爵負手在後看著地圖,柏承南、李端願還有冷中彥等人在推演沙盤,趙瑞坐在一旁看著。
戰事焦灼,但趙瑞發現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兩軍對壘的時候,騎著那匹白色的寶駒出現在陣前就行。
其餘的根本不用他操心啊。
「陛下,我們決定接下來攻打這裡。」
狄詠對北境地形地貌了如指掌,與李端願等人商議後,決定先攻打半道溝,半道溝有大概一萬兵馬駐紮。
半道溝北面大概五十里地有大遼的一個部族,這部族大概也有一萬兵力,即便到時候打起來,這個部族前來支援,也不妨事,還可以趁著他們支援的時候,直接釜底抽薪,端掉這個部族。
趙瑞起身來到沙盤前,看狄詠重新推演。
顧卿爵也沒有再看地圖,站在柏承南旁邊安靜的聽著。
推演結束,狄詠看向趙瑞。
趙瑞點頭:「朕覺得沒問題!就按狄指揮使說的打。」
策略被肯定,狄詠自然高興,不過看顧卿爵沒發話,還是覺得問一句比較好。
「狄指揮使對北境了如指掌,我們都相信你的判斷。」
狄詠瞬間信心倍增。
轉頭就下去部署。
兩日後,宋軍集結了五萬兵馬,兵分兩路,左路由狄詠指揮,右路由柏承南指揮。
狄詠帶著兩萬兵馬直奔半道溝,柏承南則帶著剩下的三萬兵馬繞過半道溝在部族與半道溝必經之路上埋伏了兩千兵馬。
為什麼只有兩千,自然不是真心阻攔,只是拖延時間,讓他們以為能夠突破阻攔,看到可以支援的希望。
剩下的兩萬八千士兵則直奔其部族。
狄詠行進到一半的時候停下來,讓柏承南帶著隊伍從北面先行,他們需要隱秘行軍,且路程比他們要長。
所以需要等他們繞過了半道溝,狄詠這邊才能繼續行軍。
柏承南的隊伍繞過半道溝後,由隨行的修煉者通知狄詠這邊,而後左路軍才加速行軍。
狄詠沒有料錯,駐守在半道溝的遼軍發現他們之後就立刻派兵回部族求援。
兩千阻攔援軍的士兵由狄詠身邊一個名叫莫澤的副將率領。
他作戰經驗豐富,尤其是與這個部族,二十多年的時間,交手不下百次。
莫澤對敵方很了解,同樣敵方將領對莫澤也非常了解,所以這次莫澤對敵戰術全都聽柏承南的。
柏承南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所以,當援軍以為能迅速通過的時候,卻被莫澤拼盡全力攔住而上當。
「他們只有兩千人,我們卻有一萬兵馬,他們如今不過是為了拖延我們的腳程。我們若是能及時趕到,大宋就攻不下半道溝。聽本將軍號令,全力突圍。」
在此過程中,莫澤故意中箭,隊伍一時之間陷入亂局,被援軍撕出一道口子。
「莫將軍,你的傷不要緊吧?」
莫澤搖頭:「沒有傷到要害,阻擊任務完成,你帶著他們去支援狄將軍。」
莫澤受傷,留下幾個士兵,就地隱藏,等待柏承南他們再一起回城。
兩天一夜,大宋順利拿下半道溝和其身後的部族,為了防止大遼反撲,一刻未歇,撥了五萬兵馬連夜修築工事。
丟了一個半道溝搭上去一個有一萬兵力的部族,在大遼朝堂上掀起軒然大波。
「陛下,大宋兵力充足,士氣高漲,半道溝失守也在所難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