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向南歸棄筆投戎

  此時的辛棄疾,也走到了自己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

  他一直謀劃著名如何南歸,現在正是天賜的好機會。

  一

  在金國的歷史上,絕非每一個統治者都是貪婪好殺之輩,其中也不乏開明接受漢化、願意和平發展、謀求國家統一的君主,金熙宗完顏亶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統治的15 年中,曾經進行了一系列開明的政治改革,加快了女真統治政權的封建化,確保了北方社會逐漸從戰亂走向安定,也讓社會的生產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恢復和發展,然而,到了晚年,金熙宗變得酗酒好殺起來,女真貴族內部的矛盾激化了。

  金熙宗皇統九年(1149 年)十二月,金右丞相完顏亮策劃實施了政變,殺死金熙宗,自己坐上了皇位,將年號改作天德,自稱為海陵王。

  和許多人想像的不同,海陵王雖然好戰殘暴、藐視南宋,但卻偏偏又喜愛傳統漢文化,經常吟詩作詞。還在做藩王時,他就在驛館牆壁上題寫過這樣一首詩:「蛟龍潛匿隱滄波,且與蝦蟆作混和。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其野心毫不掩飾,躍然紙上。

  金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 年)二月的一天晚上,也正是辛棄疾第二次探訪燕京的時候,完顏亮在寢宮中召來吏部尚書李通、刑部尚書胡勵和翰林直學士蕭廉三人,故作高深地說:「昨天晚上,朕做了一個夢,夢見朕被天帝所命,到其宮殿中聽讀詔書。不久後,有個青衣使者在宮殿之上宣讀了天帝的旨意,封我為天策上將,讓我出征某國。我離開宮殿,飛身上馬,發現前面有無數陰兵,於是迅疾發箭,卻見這些陰兵一個個跪地求饒。醒來之後,我讓近侍去馬廄,發現御馬身上汗流如注,再看御箭,也恰好少了一支。這豈不是上天命令我去掃平江南的吉兆?」

  語畢,李通等人立刻明白了完顏亮的意思,連忙跪倒高聲祝賀。

  經過四年的準備,到金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 年)六月,完顏亮首先遷都汴京,然後親自督率大軍渡過淮河,從廬州(今安徽合肥)而出,向南宋大舉進攻,又命令工部尚書蘇保衡帶領水軍從海道直攻臨安,同時下旨荊襄、大散關等邊境線的金兵,命他們全線出擊。

  所謂「全線出擊」,絕非完顏亮在虛張聲勢。這次南侵,僅他自己就率兵60 萬,號稱百萬。兵鋒之浩大,在宋金戰史上前所未有,沿途戰火隨之熊熊燃燒,整個江淮流域為之震動不已。

  然而,完顏亮沒有想到,這一次精心準備的南征,卻成了他個人軍事和政治生涯的絕唱:當年十月,金兵在采石磯被文人出身的宋將虞允文所阻,完顏亮強令軍隊進攻,虞允文則帶領南宋軍民同仇敵愾,以少勝多將敵人擊退。

  攻勢受阻導致金兵士氣低落,即使完顏亮這個皇帝也能感覺到部下軍心不穩。

  就在這時,中都竟傳來宗室親王完顏雍謀亂的消息。結果,暴躁狂怒、反覆無常的完顏亮,在瓜洲被屬下完顏元宜所殺,屍體被焚,無跡可尋。這個試圖立馬吳山的金國最高統治者,最終只落得個如此下場。

  完顏亮的死,對南宋偏安的小朝廷,不啻天外飛來的福音——宋高宗趙構喜不自勝,命令宋軍不得有任何追擊的行動,以確保金軍能「安全撤退」。

  與無能的統治者不同,對於黃淮流域的民眾來說,完顏亮的南征無形中造成了金國後防的空虛,成為吹響他們軍事鬥爭的號角。

  當時,河北、中原和山東地區的民眾紛紛舉起起義的旗幟,聚集起來抵抗南下的金軍,或者偷襲他們的後方。潼關以東、淮水以北,反抗者不計其數。

  此時的辛棄疾,也走到了自己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他一直謀劃著名如何南歸,現在正是天賜的好機會。

  二

  辛棄疾變賣了大部分家產,安頓好家中的其他族人,然後聚眾兩千餘人,正式起事,然而,兩千多人的隊伍,在聲勢浩大的金軍面前是不堪一擊的。辛棄疾知道,自己必須投奔更大的義軍武裝,才能站穩腳跟。他選來選去,將目光投向已經攻占了東平府的耿京隊伍。

  耿京本是濟南人,早在完顏亮大舉南侵之前,他就因怨恨金國的賦稅太重無法生活,而集結了李鐵槍等豪傑奮起鬥爭。在戰鬥中,其隊伍越來越大,曾經攻取過兗州、萊蕪和泰安。趁著金軍防備空虛,耿京又攻占了東平府,自稱東平節度使、權知東平府。後來,萊州人賈瑞帶領一支小隊伍投奔了耿京。

  在他的建議下,耿京分兵多路,不斷壯大,在短短數月之內發展到20 多萬人,一時間成為山東義軍的主力。

  有這樣一支強大的隊伍在面前,辛棄疾不能不動心。

  經過一番緊張忙碌的準備後,辛棄疾挑選了一個月色晦暗的夜晚,帶上隊伍向東平府進發。此時的辛棄疾全然沒有了書生形象,而是全身戎裝,身披軟甲,騎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腰間懸掛長劍,在黑暗中威風凜凜,端坐在馬背上。他的身後是兩千多名鬥志高昂的戰士,雖然沒有正規軍的威武氣勢,卻有著和金人拼死相搏的決心。在這支隊伍中,有無法忍受金國苛捐雜稅的農民,也有被金國軍隊洗劫一空的商販,還有家中曾經有人被害於金人之手的普通百姓,他們聽聞辛棄疾召集人馬,全都聚集在這個年輕人的旗下。

  半夜時分,隊伍悄無聲息地行走到泰山腳下,先行的斥候飛馬而回,說是前方正有一股從前線流竄回來的金兵,正在村莊裡騷擾百姓。辛棄疾聞訊,仔細地探聽和估量了對手的實力,然後對下屬們做出了戰鬥部署。

  兩千人馬迅疾包圍了村莊,初出茅廬的義軍戰士們摩拳擦掌,出其不意地閃現在金軍面前。這一小股金軍原本就是敗兵,本想在村莊裡補充軍糧就走,沒想到招來這樣生猛的義軍隊伍,頓時嚇得魂飛魄散,頃刻間一個個身首異處、命歸黃泉。

  戰鬥僅僅持續了三炷香的工夫,上百名金軍就被殲滅殆盡。獲救的村民們滿臉驚恐地從破落的民居中一個個張望著走出來,看見是義軍隊伍,紛紛跪倒在路邊,口中喃喃地念叨著感謝的話語。辛棄疾翻身下馬,扶起村民,好言撫慰。看著戰場打掃已畢,他便號令義軍繼續趕路。

  數天之後,這支初生的義軍終於來到了東平。

  聽說辛棄疾這樣的世家子弟能夠毀家興兵,耿京自然對其相當敬重。當義軍來到東平城外時,他早已得到探子的報知,帶領著賈瑞等手下出城迎接。

  辛棄疾看見對面大旗之上書寫著「耿」字,繡著閃閃金邊,知道這就是義軍的統領。他連忙從馬上一躍而下,耿京也熱情地大步上前,端詳了辛棄疾一番,給他堅實的胸膛上來了一拳,說:「小伙子,聽說你還是個讀書人,能帶兵嗎?」

  辛棄疾笑了笑,拍了拍劍柄,說:「耿將軍,實不相瞞,辛棄疾自幼習武,有這把劍在,尋常十來個人也是近不得身的。」

  是夜,耿京在東平府中設宴,為辛棄疾一行接風洗塵。在宴會上,辛棄疾侃侃而談,結合自己在燕京兩次探訪的經歷,向耿京分析了天下大勢的變動走向。耿京看他年紀雖然不大,卻談吐得體,見解不凡,儼然是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當即宣布讓辛棄疾擔任東平節度使掌書記。

  從擔任掌書記開始,辛棄疾就經常跟隨耿京,觀察他如何管理義軍上下的大小事務。辛棄疾發現,耿京性格直率,行事光明磊落,並沒有太多城府,也不擅長用權術去御下。雖然他現在號令20 萬義軍,卻始終能和下屬平等相處。雖然如此,但義軍中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不同階層的人都相互摻雜,再加上常年面對金兵流動作戰,難免某些人會做出違紀的事情。辛棄疾擔憂,這樣很可能導致義軍出現隱患。

  於是,他向耿京進諫:義軍應該嚴明軍紀,整肅隊伍,如若現在治軍不嚴,將來很可能被金軍趁亂分化而各個擊破。沒想到想法一出,竟然與耿京所想不謀而合。

  第二日,耿京便命辛棄疾和義軍其他幾個主要將領共同商議規章紀律,開始做從嚴治軍的準備。數日後,辛棄疾和賈瑞等人將擬就的義軍律令交由耿京簽發,然後蓋上東平府節度使大印,張貼在義軍每一處營地門口。不久後,在義軍內部,就有人檢舉出了幾個屢教不改、違反軍紀、騷擾百姓的將領,耿京下令就地處斬,以此來安定人心。這幾個害群之馬被處決之後,一時間民眾更加擁護義軍,義軍自身也更加團結穩定。到這時,耿京才明白,自己向來治理軍隊是過於寬厚而威嚴不足,對辛棄疾也更增添了信賴之心。

  一日,耿京正在府中和眾人商議軍情。有將領報告說,濟南府附近有一支義軍,最近聲勢不小,據說已經積聚了上千人,為首的是個名叫義端的和尚,最近在泰山腳下遊動作戰,奮力抗金。

  辛棄疾聽完報告,興奮地對耿京說:「都護,這位義端師父,我曾經與他交往過。當年我和幾個少年朋友一同攀登泰山,回來時恰逢天氣突變,在龍興寺避雨,認識了這個年紀相仿的和尚。我和他談了一番,倒也是個胸有志氣、頗通兵法的人。此後我們雖沒有深交,但當今形勢下,如果我能把他勸來相投,也能為我軍增添一分力量。」

  耿京說:「如此當然好,只是你要多注意安全,快去快回。」

  第二天,義端和辛棄疾便帶領部隊並駕齊驅,直奔東平府。耿京沒想到,辛棄疾去的時候是一個人,回來的時候真的能帶回上千人馬。不禁喜出望外,立刻宣布任命義端為右軍副將,繼續率領原來的人馬,並撥給應需的錢糧兵器。

  然而,辛棄疾卻對義端多有擔心,當時規勸的短短接觸已經讓他發現此人心胸狹窄且貪圖權力富貴,但義軍此時的確需要壯大,哪怕為義軍帶來一兵一卒,也是對抗金實力的補充,礙於此,他只能暫且相信了義端。事後證明,辛棄疾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

  從歸附耿京之後,義端一開始還能做到遵守規矩,但時日一長,他的本性就開始暴露。他經常在下屬面前口出怨言,說到了這裡受人轄制難得自由,想要把隊伍拉走。只是他原來的部下們都受到了耿京的感召,無一人附和。

  最終,義端竟然鋌而走險,決定隻身投奔金人。

  一天夜裡,義端趁著辛棄疾陪同耿京外出,潛入府衙,偷走了義軍東平節度使的大印,打算帶著大印連夜逃竄。剛到黎明,義軍士兵們發現情況有異,立刻飛馬直報耿京。聽聞這個消息,耿京氣憤不已,叫來辛棄疾,罵道:「義瑞他現在偷走了我的大印,將來我們這支隊伍如何號令?」

  辛棄疾知道,自己是掌書記,無論有何種理由,大印丟失,自己都脫不了干係,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說道:「節度使,義端叛逃,我肯定難辭其咎,請您給我一匹快馬,再給我三天時間,我一定將義端捉拿回來。如若不然,就請軍法處置!」

  耿京發完火,怒氣稍減,想了想,也只有如此。辛棄疾便飛身上馬,向義端逃跑的方向直追而去。

  看著辛棄疾的背影,義軍將領們議論紛紛,左軍副將張安國一向對受到重用的辛棄疾有所忌恨,這時連忙故作擔憂地說道:「辛棄疾做掌書記,怎麼能讓義端偷走大印?我想,他倆必然是早有預謀,只怕這一次,辛棄疾是不會再回來了……」

  耿京聽見這話,用凌厲的眼神掃了掃張安國,嚇得他馬上住了嘴,縮回了人群。

  此時的辛棄疾,無暇擔心別人如何評議他,他一路快馬加鞭沿西追向金軍營地。一想到這個可恥的叛徒居然辜負自己的信任,背叛了義軍戰友,辛棄疾就非常氣憤。

  辛棄疾一口氣追出了40 多里,雖然他自己不願停下,但胯下快馬顯然需要休息了,他只好松下韁繩,下馬來到路邊一家旅店。

  旅店老闆見有生意來,笑容可掬地走出來,張羅著給辛棄疾端來茶水,又將馬帶入馬廄餵草飲水。

  辛棄疾大口飲完茶水,推開老闆遞來的毛巾,說:「店東,昨晚可曾見這裡來過一個僧人模樣的武夫?」

  老闆眼珠轉了轉,說:「昨天半夜,的確有個魁梧的和尚,滿臉鬍鬚,前來投店,今天早晨便走了。」

  「什麼!」辛棄疾立刻站起身來,拋給老闆一小塊碎銀,說,「趕快將店中最快的馬借我使用!」

  老闆看辛棄疾滿臉殺氣,不敢不從,馬上牽出來自己最喜歡的快馬。

  辛棄疾二話不說,縱身上馬,又向前追了大約20 里,發現義端正不緊不慢地向前趕路。一看就知道,這奸賊已從最初逃跑時的驚慌失措中緩過勁兒來,覺得現在遠離了耿京義軍的範圍,心情大好。

  一見義端,辛棄疾怒向膽邊生,縱馬向前,大喝道:「奸賊!你要往哪裡去?!」

  這一喝,差點將義端嚇落馬下。他回頭一看,辛棄疾已經近在咫尺,還沒等到他驚呼出口,對方已經一掌將他推下馬去。

  義端重重落在馬下,顧不得疼痛,連滾帶爬地想要起身逃跑。辛棄疾早已跳下馬來,一把將他提了起來,將閃著寒光的寶劍架在他的脖子上說:「義端!讓你死得明白!我拿你當作抗金義士,推薦你加入耿將軍的隊伍,沒想到你不僅不抗金,還要偷走大印去投奔金賊。其心不容,其罪當誅!」

  義端此時嚇得渾身發抖,連聲叫著饒命,又說:「我知道,你肯定是天上的青牛星轉世,力氣大得能殺人。只求你看在我們是多年相識的份兒上,饒我一命!」

  辛棄疾冷笑一聲,手起劍落,但見義端頭顱落地,一命歸西。

  手除奸賊,辛棄疾才舒了口氣。他擦了擦汗,撕下義端屍體上的外衣,將首級上的血跡擦淨,包裹起來,系在自己的馬頭前。然後他又小心地將義端藏在身上的節度使大印翻了出來,背在自己身上。收拾已畢,他快馬加鞭,返回了東平府。

  此時,離辛棄疾離開東平府,才剛剛過去一天一夜。

  辛棄疾將首級和大印呈給耿京之後,義軍諸人這才明白,原來先前是錯怪了這個年輕人,不由得更加敬重他的言出必行、勇猛過人。自此,辛棄疾在義軍中的威望愈加高漲,耿京對他也是信任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