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瓮城的真正作用
第二天一大早,金軍如期開始攻城。
沒有花哨的戰術,完顏宗弼拿出了金軍最拿手的打法:反覆衝擊。
最初一代跟著完顏阿骨打出來的金人,全都是在環境惡劣中生存的金人,他們原本就每天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早已不把生死放在眼裡。
他們甚至會為了得到一隻羊腿,而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
像打仗這種高級捕獵活動,打贏了就能隨便殺人隨便搶的好生意,在他們眼中就是高收益低風險的活動。
正是在極度惡劣的生存環境中,煉就了金人無比堅韌的性格。
若論一對一單挑,金人未必打得過遼人,甚至未必打得過宋人。
但若是讓金人聚集起來,他們便會一遍又一遍地組織衝鋒,不停地衝擊敵人的防線,直至敵方崩潰,亦或是自己死光。
這種組織方式,是金人無往不利的法寶。
完顏阿骨打曾驕傲地自稱:女真騎兵若是不能連續衝鋒一百次,就不是個合格的戰士。
同時期的宋軍,能衝鋒十次的已經堪稱精銳,可見金軍悍勇若廝。
自起兵以來,這種反覆衝鋒的戰術所向披靡,以至於遼人都被打怕了,喊出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口號。
遼人這句話是一句客觀的評價,真是地反映出了女真人在萬人級別規模的戰爭中所向披靡。
在冷兵器時代,一萬人或許是某種程度上火力密集程度的極限,在這種極限狀態下,女真人是無敵的。
而到了十萬人級別,亦或是千人級別的戰鬥,金人的優勢反倒沒有那麼大。
李申之相信這是一種科學的解釋。
順著這種科學解釋繼續延伸的話,在攻城守城戰中,就要打破了這種女真人最擅長的戰鬥方式,也就是說城防戰的火力交鋒性質和火力密集程度,並不一定對女真這種反覆衝鋒的戰法有利。
基於這樣的科學分析,李申之擬定了合理的作戰計劃,並且對自己非常地有信心。
雖然完顏宗弼帶了十萬人來,雖然應天府的守軍不過一萬餘人,敵我雙方的人數比例完美地符合了孫子所謂的十則圍之軍事理念。然而李申之並不是沒有優勢。
這個優勢在於,應天府是一座小城。
小城的好處就是,作戰截面積小,戰場一次性只能容納五千人的戰鬥規模。
頗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味。
任你金軍的人再多,在交鋒的最前線也只能投入三千兵力。
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金人可以分成三十波,三十波人輪流進攻,而宋軍只能分成三波人馬輪番上陣。
雖然宋人打起來有些吃力,但依然能夠勉強維持住城牆防線。
戰鬥如期打響,悍不畏死的金人展現出了應有的戰鬥力,第一波的衝擊竟然使得應天府的防線有些鬆動,差點來了個一鼓而下。
好在城防部署及時做出了調整,穩住了形勢之後雙方陷入了拉鋸戰。
拉鋸戰,拼的就是消耗,不僅是糧草器械的消耗,更是人命的消耗。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並不是說說而已,大量的勝利原本就是用人命堆出來的。
完顏宗弼面無表情地望著戰場,心裡盤算著眼前的局勢。
就目前來說,局勢還算是不錯。
金軍是攻城一方,原本就有劣勢,在攻城中能與宋軍打出二比一的戰損比,完顏宗弼非常滿意。
從他接到的情報來看,宋人城中守軍不過一萬餘人。至於剩下的十幾萬民夫,刨除老弱病殘之外,能上城牆戰鬥的人並不多。
照這麼算來,金軍只需要付出兩萬人的代價,就可以懟光應天府中的所有戰鬥力量,進而輕而易舉地攻破這座城池。
然而,事情並不會這麼簡單。
戰爭作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最違背人性,卻又是最有魅力的藝術,正是由於其本身具有極大的不可預測性。
若是戰爭只是雙方紙面實力的一道數學題,那麼就不需要打仗了,大家把兵馬拉出來,點一點數字定了輸贏便罷了。
事實上,春秋時期大多數的戰爭就是這種形態。
而到了戰國時期以後,華夏人的戰爭哲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最重要的一條變化是:無所不用其極。
戰爭本身就是一件極不道德的事情,當撕破了偽善的道德面紗之後,所有人類能想到的手段全都用到了戰爭之中,戰爭的變數開始無限地放大。
無數人的奇思妙想應用在了戰爭之中,深遠地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就比如,宋軍投石機扔出來的石彈,突然就會爆炸了。
原本頂著宋人投石機朝著城下衝鋒的金人,在一片片的爆炸聲中迷茫了,不知該前進還是後退。
聽到身後來自督戰隊的指令,他們選擇了繼續衝鋒。
而金軍中的大多數,在爆炸中受了不同程度的傷,極大地影響了行動力和戰鬥力。
會爆炸的不是石彈,準確地說,其實就是一個超大號的炮仗。
回想當年還能放炮的時代,李申之就見過有人自製炮仗,做了一個暖壺大的炮仗,在院子裡點燃之後,把地上炸出了一個半米深的坑。
然而這種炮仗看著動靜大,殺傷力卻很有限。由於裡面沒有填充用於殺傷的彈片,超過兩米之外便很難對人員造成有效殺傷。
對於身上穿著輕甲的金兵來說,哪怕是在金兵身邊爆炸,這樣的炮仗也不過是能把他們嚇得一哆嗦罷了。
一哆嗦能幹什麼?
李申之當然不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他不僅在炮仗里填充了用於殺傷的鐵砂,甚至還在鐵砂中浸泡了金汁。
「鐺……」地一炸,蘸著金汁的鐵砂嵌入人體,那酸爽……
卻說這炮仗的研發也費了不少的功夫。
炮彈的概念,李申之老早地就提了出來,想要造一種落地就能爆炸的石彈出來。
工匠們展開了頭腦風暴,以他們的知識儲備思考如何實現這樣的效果。
火器的使用早已存在了幾百年,其中有些固定的用法,有著成熟的經驗。
就宋人來說,他們主要講火藥用作武器的推進劑,卻沒有直接將火藥用於殺傷。簡單說,宋人的火器大都只類似於飛彈的屁股,而從未在飛彈頭上做文章。
經過李申之一提醒,他們最先想到的就是炮仗。只要炮捻子的長度設置合適,當點燃炮捻子之後再將炮仗投出去,算好時間,落地之時剛好可以爆炸。
然而實驗經歷了好幾次的失敗。最先是打算往石彈或者鐵彈中間填充火藥,爆炸之後依靠石彈和鐵彈的碎片殺傷敵人。但是實驗了幾次,石彈和鐵彈在落地之後自己先摔了個稀巴爛,將火藥散落得滿地都是。
同時,炮捻子的燃燒速度也不可控。炮捻子還無法標準化生產,空氣中的濕度和溫度也會影響炮捻子燃燒的速度,想讓石彈在空中爆炸的想法無法實現。
再然後便徹底回歸炮仗,用紙來包裹火藥,同時在紙的夾層中間填充碎鐵砂。這樣一來,打擊面雖然變大了,但是殺傷力依然有限。
紙是軟的,落地之後彈幾下都不會碎開,一點都不影響爆炸效果。
只不過依然只能讓金軍受傷,卻炸不死。
情急之下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已經算很不錯了,李申之便暫且將這種紙包的填充鐵砂炮仗定型,大規模製造之後投入了使用。
老弱病殘們雖然不能上城牆殺敵,但是可以在軍工廠裡面加工武器彈藥,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戰場提供火力輸出。
一團團的爆炸映照在完顏宗弼的眼中,他輕蔑地一笑:宋人就會搞一些雕蟲小技。歷史證明,這樣的戰法是抵禦不住金人的。
即便是仙人關大破金人的吳氏兄弟,也是靠著真刀真槍與金人肉搏出來的戰果。應天府的宋人若是不敢出城野戰,遲早會被金軍給耗光。
有火藥又如何?充其量不過是讓金人的傷亡人數從二萬變成三萬罷了,改變不了戰爭的結局。
正當完顏宗弼下令繼續急攻的時候,應天府的城門打開了!
完顏宗弼揉了揉眼睛,沒有看錯,宋人竟然打開了城門,從裡面衝出了一支騎步混編的軍隊,與城下的金軍開始了戰鬥。
完顏宗弼不可置信地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又好笑又好氣:宋人這是打糊塗了嗎?竟然主動出擊要野戰?嫌自己人多,怕宋軍死得不夠快嗎?
宋人當然沒有糊塗,恰恰相反,他們依靠對戰場局勢精準的把握,以及各種高科技武器的巧妙配合,計劃打一波漂亮的塔下反殺。
又是一論急促的炮仗投射出來,這次的炮仗里填充了大量的石灰,爆炸之後整個戰場頓時煙霧瀰漫,嗆得人無法呼吸。
冉冉升起的石灰白煙仿佛煙霧彈一般,瀰漫在五十米寬的地帶中,阻滯了金軍援軍的前進。
忽然間,正在攻城的金軍變成了一隻孤軍,進無可進,退無可退。
明明身後就是金軍的大本營,卻忽然沒了援軍。
出城的宋軍抓住這短暫的機會,分成左右兩路朝著攻城的金兵殺去。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金軍士氣大跌,受到城上城下兩面夾擊,頓時被殺得屁滾尿流。
宋軍從城門一路殺了出去,殺了一圈又殺了回來,基本上將戰場清理了一遍。
當他們打算清掃戰場之後回城的時候,方才石灰彈打造的煙霧帶消散了大半,一隊騎兵透過煙霧沖了過來。
接到城上收兵的命令,出城宋軍不敢戀戰,紛紛朝著城門有序撤退。
剛衝來的金軍騎兵竟然悍不畏死,想要依靠速度尾隨宋軍衝過來,搶占城門。
當宋軍大部撤回來,金軍越過落後的宋人步兵,也不與那步兵戰鬥,強行超過步兵之後直搶城門而來。
於是乎宋人的步兵與金人的騎兵仿佛戰場上的夥伴一般,竟然並排著衝進了城門。
當宋人的士兵全都撤回了城門之時,閘門忽然放下,將正好在城門口的幾個金兵砸成了肉泥,重新關上了城門。
金人環視一周,發現前面還有一道城門,他們跟著宋人進了瓮城。
原來這就是瓮城。
受到無用小知識的誤導,李申之一直沒搞明白瓮城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以往看那些播主的視頻都是抄稿洗稿,從來沒有真正動過腦子去思考瓮城的作用,都說瓮城是騙敵軍來攻城,當他們攻破了一道城門之後發現還有一道城門,相當於給守城方加了一道雙保險。
李申之站在敵方將領的立場上仔細想了想,覺得這樣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敵方將領是有多蠢,在戰前不知道偵查一下戰場。再者說,攻城戰早已演化成了爬城牆的打法,城牆成了主要爭奪的對象,城門反倒變得不重要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設置瓮城除了給自己帶來不便之外,壓根想不出還有什麼必要。
然而轉換了思路之後再去思考,才發現當初設計出瓮城的人,當真是個軍事天才。
瓮城的設計,是為守城方反攻用的。
試想,當攻守雙方激戰正酣的時候,守城方必然不敢打開城門主動出城應戰。因為這樣一來,相當於把自己的後門打開,露在了敵軍面前。
而有了瓮城之後,瓮城之於主城的存在,就像潛水艇的密封艙一樣,成了隔離城內與城外的一道過渡空間。
想要反攻之時,先將軍隊藏在瓮城裡,關上內城門,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打開外城門一舉衝出去。
就算是反攻不順利,被攻方搶入了城門,那麼只需要將外門一關,把衝進來的人困在瓮城之中,輕鬆就能剿殺得一乾二淨,來一處瓮中捉鱉。
此刻在瓮城中的金兵就是如此。
他們衝進來的人滿打滿算不過三五百人,他們面對的卻是三五千的宋軍。
只一瞬間,金兵便被砍了個乾乾淨淨。
殺光了金人,瓮城的內城門打開,士兵回城休整,民夫前來打掃戰場。
完顏宗弼看著眼前的一幕,趕緊鳴金收兵。
方才的一仗,讓完顏宗弼輸得十分窩囊。
就這麼一瞬間,宋軍竟然在局部戰場形成了巨大的優勢,輕鬆地一口吃掉了金軍五千兵馬。
屋漏偏逢連夜雨,戰場上的噩耗接踵而至。
後方有人傳令,說糧道再次被劫,開封府依然無法將糧草運送到應天府前線,而金軍隨帶的糧草,只夠一天消耗了。
這邊剛剛說罷,那邊斥候又來報,說在應天府東面發現了宋人的援軍,看規模差不多有三萬人。
噩耗一個一個低傳來,完顏宗弼只覺得腦瓜子「嗡嗡……」的。
一場耀武揚威的的戰爭,竟然打成了這個熊樣子。
身為沙場宿將的他,知道現在一定要冷靜下來,只有冷靜下來,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完顏宗弼試著將這兩天的情況匯集起來:回回炮,岳家軍,夜間偷襲,三萬援軍……
精簡一下:三萬援軍,岳家軍。
調整一下語序組個句子:來了三萬岳家軍增援應天府?
完顏宗弼背後頓時冒出一股冷汗,傳令道:「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