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張浚的送命題

  第159章 張浚的送命題

  「下官李申之,祝賀張相公。」李申之以下官自稱,含糊地祝賀了一句,便打算就此退下,找個地方涼快去。

  不料張浚卻沒有急著回應,而是審視起了面前的這個年輕人,和他身後假扮成小廝的小丫頭。

  「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你做得很好。」張浚難得地開口誇讚著。看著眼前的這個人,難免讓他想起當年李綱當相公的時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轉眼之間,故人已逝,年輕人開始嶄露頭角,而自己也早已一把年紀。本想著自己會這樣下去了此一生,沒想到眼前少年手刃秦檜,又給了他這個半老頭子復出的機會。

  「張相公謬讚了,小子擔當不起。」李申之按照套路謙虛了一句。

  不過這種套路在張浚這種老江湖眼裡沒用,老頭子沒打算跟小伙子客套,而是直接問道:「應天府的局勢,你有什麼打算?聽說你準備主持和議嗎?」

  果然,送命題來了。

  李申之既然沒打算跟張浚在這裡掰扯,便繼續按照套路說道:「常言道:食君之祿,與君分憂。下官拿著朝廷俸祿,就要為官家分憂。是戰是和,下官全聽官家旨意。」

  一套標準的答題,這要是放在面試的時候,至少能保八十五分。

  張浚直來直去,說道:「子曰:『以道侍君,不可則止。』若是事事都需要官家親力親為,還要我們這些當臣子的人幹什麼?」

  加強版送命題。

  好在李申之讀過些四書五經,理解得還不錯,不至於聽不懂張浚的言外之意。

  「以道侍君,不可則止」的意思是說,臣子侍奉君主,靠的是「正道」,讓君主在正道的範疇內行事,讓國家在正道之上運轉。如果君主不在正道上,當臣子的就要及時制止。

  這是聖人的告誡,當臣子的要幫助君主規範自己的言行,聖人的觀點很正統,即便是放在現代社會,這樣的政治理念也沒毛病。

  然而孔聖人的這句話,往往和亞聖孟子的一句話放在一起說。亞聖孟子說: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意思是說:君主有大的過錯,就要諫言。反覆諫言還不聽不改的,就換一個君主。

  這些話就是要堵死李申之推諉的話,逼著李申之表態。

  張浚咄咄逼人的態度,讓李申之頗為不爽。

  本來今天不打算開嘴炮,但是張相公非要逼著自己表態,那就別怪自己不客氣了。

  不就是主戰還是主和麼,還不都是為了大宋。若是沒有打仗的實力,卻一門心思地求戰,最後導致國破家亡,這樣的人與賣國求榮的奸賊又有何意?

  這是名副其實的愛國賊。

  張浚抱臂觀望,渾然不知自己即將面對怎樣的狂風暴雨。

  就在李申之準備開口放大招的時候,張府門人進來通報:官家來了。

  官家當然還沒到,這是內侍省的小黃門先提前來打個招呼,好讓主家做好準備。

  既然官家要來,李申之的大招只好憋了回去,張浚也收起了逼問的態勢。

  一老一少的兩個人都覺得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實力,有些意猶未盡,心中都覺得很遺憾。

  「諸位,隨老夫去迎官家把。」張浚瀟灑地站起身,朝左右拱了拱手,然後雙臂微微後屈,自有僕役給他穿上一件錦袍,大踏步朝著院外走去。

  張府挺大,從裡面走到外面需要幾分鐘時間。

  等招呼好客人,一同去到張府大門外,在石頭地面上站好兩班隊伍,已經是一刻鐘以後。

  而官家也剛剛從御街拐了過來。

  這時候就體現出硬化地面的好處來,至少不會有灰塵。大家在外面站上片刻,回到府中依然片塵不染,十分體面。

  岳銀瓶跟在李申之身邊,說道:「我也要石頭路。」

  李申之想都沒想,便答應道:「好。」

  這個時候不能跟女人講道理,開口必輸。回答所有的問題,都只能用一個字,比如:好、買、要……

  岳銀瓶原本不是矯情的姑娘,從來沒想過提一些無理的要求去刁難別人。之所以這麼刁難李申之,實在是氣不過。

  她到現在也想不明白,在三個月前她還看不慣的一個紈絝子弟,忽然間就要成了她的夫婿。而她心裡,竟然還有一絲期待。

  宋代的皇帝,不太講究排場。

  走到了張浚自建的硬化路面,不知是不是因為暈車,趙構也選擇了下車步行。

  這種簡陋的石頭地,還是無法與開封城中的長磚硬地相比。和議一成,趙構心裡踏實下來,難免開始追憶往昔。

  等過完年,便可以開始著手城建,提升生活質量了,趙構如是想。

  「臣張浚,拜見陛下。」張浚恭恭敬敬地作了個揖,兩側的官員們也跟著作揖。

  趙構快速掃視了一圈,看看周圍來的都是什麼人,走上前拖住張浚的胳膊:「張相公一別經年,可還好?」

  四十五歲的張浚原本已經心灰意冷,被官家重新起復,心情早已激動無比。今天被官家當面問候,一時間竟然有些哽咽:「謝官家掛念,臣,臣一切都好。」

  趙構說道:「那就都進去吧。」

  說是官家賜宴,其實主要還是張浚在張羅,皇宮裡只是象徵性地賞賜了幾隻牛羊而已。

  頗有一種趙構請客,張浚掏錢的意思。

  即便是當冤大頭,普通人也難享此殊榮。

  隨著官家的到來,禁軍和皇城司接管了安防工作,皇宮裡的宮女太監們也替換了張浚家的丫鬟僕役,負責內廳的服務。

  設宴的大廳中,幾張大桌子拼起了一張超大的桌子,方圓近十米,一圈可以坐下三四十人。

  跟趙構一同前來的,有當朝的幾位相公,幾位皇親,趙瑗和趙璩兩位皇子。再加上提前到場的各色功勳官員,光是歷史上有名有姓的人,就有小二百號人。

  若是在加上許多與張浚有些瓜葛,但無甚名聲的小人物,今日宴席的規模恐怕得有五百人。

  坐在大廳里的,就是核心的三四十人,剩下的人全都被安置在各個廂房中。

  等候宴席的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