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張俊種樹
臨安城裡,夯土的御街有多麼地破敗,只有去過開封的人才知道,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不僅御街是夯土的,就連皇宮裡的地面也是夯土的,只有宮殿台階前的一小塊地方,用石頭稍作硬化。
宮殿也很小,比之開封皇城裡的大殿,連三分之一都不如。
更可悲的是,這一間大殿,是南宋臨安皇城裡唯一的一座大殿。
若是看南宋朝的文書,會覺得宮殿有很多,比如:大慶殿、集英殿、明堂殿、紫宸殿、文德殿、金鑾殿,其實指的是同一座大殿。
它的本名叫「大慶殿」,是舉行朝會時的正式場所。當科舉殿試,進士唱名的時候,它叫「集英殿」;舉行祭祀大典的時候,它叫「明堂殿」;當慶賀皇后和皇帝生日的時候,它叫「紫宸殿」;宣布重大人事任命的時候,它叫「文德殿」。
在民間,它的俗名,叫「金鑾殿」。
大慶殿很窄,據說下雨的時候,有很多官員不得不站在泥濘的土地里,打著雨傘上朝。等到夏天濕熱季節,殿內更是悶熱難耐,所以趙構舉行朝會的時間都很早,趁涼快。
好在已經到了冬季,天氣涼爽。
在殿外遇到了趙士褭,還有趙瑗、魏良臣、趙不凡等人,他們將一同進殿受封。
頭一次面臨這麼大的陣仗,李申之的心情很忐忑。
趙士褭看在眼裡,安慰道:「今日你跟著我就行,別的不用管。」
趙瑗也朝著李申之投來鼓勵的眼神。他參加大朝會,祭祀大典的次數很多,說道:「到時候會有禮儀官唱禮,你只需要跟著禮儀官的口令行事便好。再不濟,你跟著我們,我們幹什麼你就幹什麼。」
李申之深深吸了一口氣,放鬆了一下,點了點頭:「好的。」
他擔心的不是這個,而是朝堂上將會出現的變數。
秦檜既然已經出招了,說明他一定會對自己達成的和議條款出招。該如何應招,是個大難題。
秦檜身為帝國宰相,在朝堂上經營多年,勢力早已發展成一個參天大樹。而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只有虛職的「處級」幹部,在秦黨面前不啻於一隻螻蟻。
好在這是封建時代,皇帝一人的態度就可以左右朝局。
只希望趙構的身體裡,還有那麼一絲絲的血性,還有那麼一點點的骨氣吧。
在來之前,李申之大概盤算了一下朝堂上的形勢。
現在的朝堂上,位列宰執的人員總共有六人,加上皇帝七個人,投票人數上倒是很合理。按照他們進入宰相班子的時間順序,先後是:同簽書樞密院事(軍隊副總)王倫,參知政事(政府副總)王次翁,樞密使(軍隊一總)張俊,參知政事(政府副總)范同,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軍隊副總兼政府副總)何鑄,以及尚書右丞相、同平章事秦檜。
在北宋,丞相一般分左相和右相,學名叫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外加同平章事。
到了趙構時期,與金人達成了約定,只保留了尚書右丞相一職,由秦檜擔任,形成了事實上的「獨相」。而尚書左丞相一職,自從趙鼎被罷免之後,便一直閒職至今。
中國古代以左為尊,李申之的父親李綱,曾擔任尚書左僕射,當時的地位尤在今日的秦檜之上。
所謂同平章事,源於三省六部制。
三省為中央權力中樞,分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其中門下省負責起草政令,中書省負責審核簽發政令,尚書省率領六部負責執行。
同平章事,指的是可以介入主導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運行。
將尚書右僕射和同平章事的職責集於一身之人,其內涵是將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的權力集合在一個人身上,違背了三省制分權的初衷,在提高了行政效率的同時,也為權相的誕生鋪設了土壤。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宰相團的六人裡面,王倫出使金國被扣,現在還在金營回不來,只是一個擺設。宰相團事實上只有五個人,除去秦檜還有四人。
王次翁和范同兩個人,緊緊跟隨秦檜的腳步,心甘情願當漢奸的走狗。
何鑄是秦檜的老部下,從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剛剛被提拔起來不到一個月,頂替了韓世忠的位置。這個人有點良知,有點骨氣。只要不是太過於違背道德之事,他唯秦檜馬首是瞻。韓世忠和岳飛在之前都以樞密使和樞密副使的身份位列宰執,卻都先後去職。
以上三人都是秦檜的跟班,想讓他們違逆秦檜,無異於策反他們叛變。
還剩下一個張俊,暫時跟秦檜好得穿一條褲子。
總的來說,敵眾我寡,甚至是敵有我無。形勢非常地差。
一系列繁瑣的禮儀之後,李申之懵懵懂懂地跟著禮儀官的口令,機械地做著動作,類似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之後,李申之終於進了大殿,與一班宰執侍立殿中。
官家趙構今天的心情不錯,發自內心的喜悅掛在臉上,眉宇之間的英氣又多了一分。
身旁的宦官發布了「噤聲令」後,大殿之內鴉雀無聲。
趙構說道:「大宗正率眾出使金國,一力促成和議之事,彰顯我大宋國威。今日先議一議,該如何賞賜呢?」
一開口就先給出使定了調子:出使很成功,朕很滿意,想好好賞賜一番,你們拿個具體章程出來。
話音剛落,樞密使張俊開口說道:「陛下,此番議和非同小可,一舉索回應天府故地。臣以為,當重賞。大宗正趙士褭更是為國奔走多年,赤膽忠心,可封國公。」
李申之暗暗給張俊點了個贊。
張俊這傢伙,除了能力差一些,人慫了一些,貪財了一些,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單憑「拿錢辦事」這一點來說,在污濁不堪、做人沒下限的南宋朝堂之上,簡直就是一股清流。
趙構點了點頭,臉上笑容愈甚。但他卻沒有表態,等著別人發言。張俊的建議可謂誠意滿滿,一下子把賞賜拉到了頂峰。就算有人反對,把賞賜降一降,依然會很豐厚。
朝堂之事,有人贊同就有人反駁。尤其是這些宰執官裡面,反駁往往是為了反駁而反駁,對人不對事。只要政見不同,你說屎是臭的,我都要反駁幾句。
果不其然,王次翁率先發難,說道:「陛下,臣以為張相公所言不妥。這和議之事前前後後歷經十數年,一波又一波的使者往返於宋金之間,功勞豈能歸於一人?臣以為,按舊例賞賜一番便是。」
奸臣與槓精的卻別就在於,奸臣反駁的時候,能把話說得冠冕堂皇,讓人覺得很有道理,一不留神還會給奸臣點個讚。
李申之聞言,冷笑一聲,心道:這個王次翁怕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沒吃透秦檜的意思吶。
若是秦檜只有這麼點打算,也太對不起他千古第一大奸臣的名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