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5章 經費難

  第2225章經費難

  跟很多老外一樣,周不器也得看字幕去理解,可這都不重要了……在真正的藝術表演面前,字幕又能怎樣?

  這本來就不是大眾商品。🍪🐟 ❻➈丂𝐡𝐮𝓧.Ⓒ𝓸𝔪 🎄🐤

  美國這邊消費能力很強,但普遍沒啥文化,所以美國院線里上線的電影,往往都是沒有字幕的,因為對絕大多數的觀眾來說,他們沒有看字幕去理解影片的能力。

  所以那些能夠在美國賣出大票房的外國電影,無一例外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比如國產武俠片《英雄》。

  《臥虎藏龍》在美國大賣,那是因為這部電影有英語版本,用的演員基本都來自港台,他們都會英語,有原版的英語版本。

  《英雄》就不一樣了,只有國語版。

  美國人要看著字幕去欣賞這部電影,可仍舊是賣出了5000多萬美元的票房。這樣的數據,在美國的外語片票房榜單上排名第二,第一的是義大利經典《美麗人生》,第三的是韓國的大作《寄生蟲》。

  對大眾階層來說,字幕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可這裡是百老匯。

  這本身就是個巨大的門檻。

  晚上會跑到這裡看戲的觀眾,那都是對生活有一定的追求、對藝術有一定的理解高度的群體,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障礙。

  在整個看戲的過程中,周不器甚至能夠感受到瀰漫全場的那種仰望的感覺。

  就像寧雅夢說的。

  像周不器這些優秀的人,總歸是要有一些追求的,總不可能真的躺平下去渾渾噩噩、平平淡淡地過一生。

  崑曲就讓他看到了下一個方向。

  不說別的,單是崑劇里這種祖先們曾廣泛說過的正統語言而現代人卻根本聽不懂以為是什么小眾的方言,只這一件事就很值得重視。

  一旦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哪怕再有錢,周不器也會有一種卑微的感覺。

  在厚重的歷史帷幕下。

  人生這短短的100年,又算得了什麼?

  周不器本來就喜歡歷史,這一下算是達成了某種契合。💚💎 6➈𝐬ʰυ𝔵.cỖм ☝👤

  三個小時的表演終於結束了。

  主創團隊們上台謝幕,有演員、有樂手、有化妝師、有指導老師……這時,劇院裡的大燈已經亮起來了,這下就可以把那些老外的表情都看清楚了。

  場面很震撼!

  滿場觀眾全都站了起來,掌聲若雷鳴!

  周不器回頭看了一眼,甚至看到很多老外都一把年紀了,眼淚都撲簌簌地往下落,也不顧著擦,只是賣力地鼓掌,用力地鼓掌,為這種傳承幾百年的傳統藝術鼓掌。

  以至於周不器也差點掉眼淚。

  不是被崑曲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而影響的,而是被當下這一幕給感動的,讓他忽然覺得藝術有著穿透一切的力量!

  跨越了民族跨越了國家,跨越了語言也跨越了形式……甚至周不器都看得一頭霧水並不能崑曲演員在台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的意思,可這不重要。

  藝術這東西本來就是抽象的。

  看的是一種感覺。

  就像《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要遠遠大於藝術價值一樣,這是工筆畫,是古代匠人的畫作,而不是畫家藝術家。

  大藝術家玩的都是抽象畫法,都是寫意畫。

  在這個層面,東西方的藝術似乎在冥冥中達成了某種統一。法國的沙龍畫派的油畫,逼真得都跟照片似的,可真正被仰望的是梵谷、莫奈,是晚年的畢卡索。

  從這個角度來說,能不能聽懂崑曲、看懂崑曲,似乎也不那麼重要。

  藝術本來就是形式大於內容。

  要抽象而不要具體,是一種形而上的感覺。

  就像《英雄》那樣。

  這時,李心婉湊了過來,很雀躍地指著台上謝幕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團隊,笑著說:「那個是杜麗娘,就是沈姐姐。」

  這時,演員們已經卸妝了。

  這位女主角換上了一身白色的便服,的確頗有些姿色,韻味十足。

  周不器沒好氣地說:「你別瞎猜,我對已婚婦女沒興趣。«-(¯`v´¯)-« ➅9𝐬Ⓗ𝔲𝓍.cⓄ𝐌 »-(¯`v´¯)-»我只是覺得應該為文化復興做一些事,在文化領域的慈善……這是一個新的角度。」

  更深的原因,就沒必要跟她說了。

  李心婉笑嘻嘻,然後指著台上謝幕的團隊,一一介紹起來。

  那個是卸妝後的「柳夢梅」。

  那位是王老先生,一個崑曲的表演藝術家,是「傳」字輩的徒弟,算是國內目前崑曲界「小生」第一人。

  那個張繼青老先生,這是一位女先生,「繼」字輩,算是國內「閨門旦」的第一人。

  白先勇為了把《青春版牡丹亭》給做好,把國內業內最好的兩位表演藝術家給請出來了,專門去教授青年演員。

  除此之外,還有周教授,算是國內僅存的一位清曲家了,業內都認為他是「遺老」,有著很多對傳統古派崑曲的理解和認識。

  崑曲不同於京劇,光是有表演還不夠,演員還得把唱詞給有感情地抒發出來。

  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難度。

  那些唱詞太文雅了,普通的演員根本理解不來,就得是白先勇、周教授這樣的文人去給他們傳授理解和心得了。

  周不器心緒很澎湃,就起身,跟著她一起去後台了。

  然後就有點尷尬。

  因為那些老外都站在原地不動,都還在目光發亮地在鼓掌致敬呢。

  周不器到了後台,也不能只有幾個姑娘跟著,就叫上了唐·馬特里克還有他的一個男助理陪同,以及兩個男保鏢,這樣一行人七八個,看起來就比較正常了。

  過去之後,謝幕還沒結束。

  等了一會兒,他們才陸續地返回了後台。

  看到了周不器,有的人還不認識,聽到劇院領導的介紹,這才一個個肅然起敬起來,在驚喜的同時又有幾分膽怯。

  周不器就笑著上前,跟他們一一握手。

  在國內沒看過他們的表演,在紐約卻見到了,也算是一種緣分。

  ……

  《青春版牡丹亭》的靈魂,當然就是白先勇了。

  在整個崑劇行業,都認為白先勇的出現是崑曲的福分。在新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下,崑曲眼看著就不行了,就又要進入一個嚴重的滑坡期了……白先勇出來了,他推出的《青春版牡丹亭》給崑曲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就像相聲不行的時候,出現了郭得綱。

  兩人幾乎是同一時期出現的。

  只不過相聲這玩意藝術含量偏低,一個演員就足夠救場了。崑曲可不行,任何一個演員甚至是一批演員都不夠資格去救場。

  白先勇是寶島人,後來移居美國了,現在是美籍華人,他家就在這邊。

  周不器也沒跟他客氣,這天晚上就去了他家,就笑著說:「我是東北人,我爸有一個好朋友,也姓白。」

  白先勇笑笑,「是麼?」

  周不器道:「嗯,我叫他白大爺,可惜春節的時候因病離世了。我小時候總去白大爺家玩,當時白大爺的父親也在呢,我叫他白爺爺。白爺爺總給我講故事,說他父親叫白崇禮,有一個兄長叫白崇禧,是個大人物。」

  「啊?」

  白先勇有些驚訝。

  周不器道:「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問過我爸還有我爺爺,他們說是真的。我爺爺還專門去官府查過他家的底細,祖籍的確是從粵西那邊遷過來的,後來因為東北戰爭就留在了這邊。因為白家是名門之後,還是抗日名將,我爺爺才同意了我家跟白家的往來,也幫著白家做了一點小生意,家產也有個幾千萬了,日子過得還行。」

  白先勇今年也是七十多歲的高齡了,對很多過去的事也都看得很淡了,「那就應該錯不了了,應該就是我們家裡的親戚。我家在粵西本來就是書香門第,是世家大族,我父親的堂兄堂弟有幾十個。尤其我父親掌軍之後,提攜了很多家族親戚。」

  周不器就發出邀請,「有空去東北看看?」

  白先勇嘆了口氣。

  沒有多說什麼。

  顯然興趣不大。

  這種事情,怎麼說?

  白崇禧當年提攜了很多家裡的親戚,可這些人都因為他的提攜,後來過得都很慘。

  東北的白家這支還好,跟周家交好了關係,還做起了一定規模的生意。更多的親戚,白先勇甚至想都不願去想。

  他父親那一輩身處一個混亂的時代里,很多事情就隱藏在歷史的塵埃里好了。

  白先勇年紀大了,他就是一個寫書的,為了推廣崑曲,已經快散盡家財了,實在沒什麼更大的能力了。

  周不器也看出來他的窘境。

  對方是個文人。

  所以周不器就很知趣,很主動地談起了錢,「白先生,您為了推廣《青春版牡丹亭》,花了不少錢吧?」

  白先勇點了點頭,苦笑著說:「嗯,《青春版牡丹亭》從03年開始運作,04年第一次公演,到現在已經過去九年了,總共花進去了2億台幣。」

  2億台幣,就是4000萬華夏幣了。

  其實也沒有多少。

  但白先勇是個作家,作品在大陸地區的銷量不高,就賺不到什麼大錢,能籌到這些錢,已經很不容易了。

  周不器感同身受地說:「嗯,那是挺多了。」

  白先勇嘆氣道:「經費是我最頭疼的難題,為了做這件事,我把身邊的富豪朋友都快找遍了……以後要怎麼辦,我都茫然了,甚至我們團隊已經有人說要放棄全球巡演的計劃了。」

  別看《青春版牡丹亭》在劇場裡這麼火爆,讓老外們如痴如醉。

  可賺錢能力實在太差了!

  一個劇場才2000個座位,一晚上的總票房連20萬美元都不到。

  這些錢拿出40%給崑劇團,也就是區區8萬美元。

  這點錢,別說這將近100人的劇團的住宿、餐飲、交通、生活服務等方面的開銷了,連機票錢都不夠。

  這種外國巡演,需要往裡大筆地補貼錢進去。

  國家財政給的錢根本不夠看,崑劇院也窮得叮噹響,所有的經費就都要靠著白先勇來籌措了,靠他一個文人來搞這麼大一件事,的確有點為難他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這樣的文人志向才更讓人尊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