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稷提出來的方法,或許會有些偏激。但卻是最為適合這個時期的解決辦法,具體該如何實行,其實李斯他們更為擅長些。
這也給了秦始皇他們個新的想法,對付大月氏可以這麼做,那東胡這些豈不是同樣可以?
拿下大草原後,便相當於打開了通往西域的大門。絲綢之路這條路,註定會繼續打開。不過不同於漢武帝張騫的方式,白稷會將具體的地圖拿出來,到時候這條路便會充斥著血雨腥風。
不光朔方昭武城是秦國的,西域諸國同樣將歸屬秦國。沿路所及,只要擋在秦國面前的,都將會被秦國所吞併,建立起個真正意義上的日不落帝國。
接著廷議的內容便圍繞著白稷的議題開始,都是講述著自己的看法。而他們則是生動形象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剝削!
按照李斯的說法,他就壓根沒把大月氏這些當人看。甚至還有規定,每個月吃肉的數量。酒這些東西,他們更是想都別想。想要成為秦人的話,難度更是極高。首先得立下軍功,斬首三人以上,而且還得經過郡守和十位郡級官吏的認可才可以。
難度之高,令人咋舌!
站在李斯等人的角度來想,其實這也沒什麼問題。畢竟這些在諸夏看來皆是蠻夷,同化的過程自然是需要大量的時間。
這個議題持續了足足半個時辰,大臣們皆是各抒己見。不過最後秦始皇也沒有拍板定下來,畢竟此事關係重大,不可能如此草率的結束。
「關於學宮之事,列位可有何看法?」
自從仙元學宮創建後,便得到了諸多朝臣的關注。很多人都把子嗣送了進去,就是為了出人頭地。可要知道,學宮建立僅僅只是個開始而已。接下來的科舉考試,才是改變秦國國運的措施。
「仙元學宮匯聚天下賢才,臣以為可將部分名仕提拔為議郎。」
馮去疾站出來作揖行禮。
他這提議倒是不錯,秦始皇其實也有這意思。只不過他此前就曾經提過,可惜被直接拒絕了。大部分名仕還是願意呆在學宮裡頭,想要成為官吏的,自然也有。
很多人起初的確是想著藉助學宮作為跳板,然後入朝出仕。畢竟近水樓台先得月,秦始皇還是學宮祭酒。若是在學宮表現的好,當個官吏肯定是綽綽有餘。
不過隨著在學宮呆的時間比較久後,漸漸的很多名仕都不願意再去當官吏。官場之上爭名逐利,到最後做到位極人臣,看似得到很多,其實也失去很多。
學宮內的生活極其純粹,卻並不枯燥。除開每日必要的授課外,他們可以互相學習,研修學問。有時候還會有名家大賢設題辯論,比如說出了名的白馬非馬之說。阿房宮內匯聚著天下藏書,還有諸多白稷兌換來的書籍。
對他們很多人來說,寧願留在學宮中也好過入朝出仕。學宮的待遇也不差,每個月都給不少工錢,還管吃管住。吃的可要比諸多大臣都強的多,住的房子也極其寬敞,還有各種新奇玩意兒。別人到了晚上只有蠟燭,他們這還有檯燈路燈。
「這些名仕大部分並不想為官,留在學宮中反而更能發揮他們的價值。」
白稷開口解釋。
他這不是不給馮去疾面子,純粹是現實如此。
「自當是不能強求。」
也有官吏站起來駁斥馮去疾的。
馮去疾自己位極人臣,為三公右相,位高權重。其子馮去疾則是御史大夫,也是丞相苗子。可他們不同,還指望著為自己的子嗣準備條大道。趁著現在科舉還沒開始,正好是上位的好時機。
等科舉正式開始,那競爭可就相當激烈了!
「學宮其實現在才剛剛起步而已,就如現在學宮依舊在擴建。但學宮能容納的人數終究有限,所以本君以為當繼續擴建學宮。如今正值冬季,正好適合在各地修建學宮。招收稚生,可為秦國用!」
涇陽本身就是個試點,現在仙元學宮得到肯定,自然可以繼續推行。在白稷看來,學習自古至今都是改變自身命運的重要途徑。或許有其局限性,但同樣很重要。
白稷記得,在後世為了掃盲可是花費了大價錢的。秦國識字率低的感人,想要成為日不落帝國,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各行各業的人才都得有。各類的書籍白稷都有,只要他們能識字,再加上專門的先生教導,自然可以慢慢學會。
「如此做的話,似乎有些困難。」
「國師可知,修建學宮的花費有多高?」
「若是再招收學生,如此開銷……」
諸多大臣紛紛站出來反對,除開利益外,他們本身也不支持這麼做。建造學校招收學生,這些可都得花錢,便是在後世也同樣是巨大的負擔。
「類似於私塾中學這種,倒是還好。可要想要創建大學,難度極高。」李斯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緩緩說道:「依我所看,完全可以利用此前類似的手段而行。讓賈人出錢,另外也能收取些許束脩,不能全部免費。」
李斯倒是說到了點子上!
隨著秦國不斷的發展,其實現在黔首的生活比此前要好了許多。最起碼承擔部分學費,絕對沒什麼問題。貨幣是需要流通的,而不是一味的付出。飯錢學費,這些秦國可以補貼一部分,黔首也出多少出些。
「李相所言,其實也是本君的意思。」
白稷站了出來,表示認可。
自從他認識李斯以來,這是他們兩人首次意見一致。
饒是李斯都有些詫異的看向了白稷。
本來他還以為白稷肯定會否定他來著,結果竟然同意了?
這回去可得燒串爆竹,好好慶祝下。
「此事還需要循序漸進,暫時不需要建立大學。自咸陽附近的郡縣開始,就如祥瑞,慢慢朝著四周興建。如此而行,對秦國的壓力也能小些。」
不可能各地同時修建,這麼搞就是完全無視秦朝的生產力。
「既然如此,那此事便交予國師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