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工業革命!

  趙玄說五年時間,可絕對不是在吹噓,甚至可以算是綽綽有餘。閱讀

  其一,他有系統的幫助,更有來自後世的知識儲備,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工業革命的各方面計劃行動,早就放在了眼前,趙玄現在要做的,只不過是把它按部就班的製造出來罷了。

  其二,趙玄之前開啟的很多研究,其實早就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比如趙玄建造的很多工廠,應用各種工業機器的其實並不少,只不過因為缺少自動化動力的原因,所以只能算是半手工半自動。

  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靈魂發明,正是瓦特研究出來的蒸汽機。

  趙玄甚至不需要去研究,只要從系統中購買出來蒸汽機的圖紙,然後交給研究所的人去分解研究製造,並且將其應用到各種領域中就行了。

  「不過,我現在所做的研究,未免太過分散了,這就導致了很多研究成果參差不齊,反倒是被某些條件限制了後腿。」

  「第一次工業革命經歷的全過程,是一個更加完善統一的流程,相比較我這樣鬆散的研究,對大秦來說顯然更加合適。」

  「只要我能按部就班的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全部任務,大秦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出現兩極分化的地步,而是一個全面性的歷史跨越。」

  趙玄捏著下巴,吩咐淳于越轉頭前往研究所。

  工業革命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正因為它影響的不是單純的某一個層面,而是一個全面性改變世界的變革。

  就像趙玄研究的火藥,更進一步可以利用火藥開採礦石,作為工業領域的應用。

  同時,火藥也可以製造出各種熱武器,在軍事領域應用。

  但說到底,趙玄這樣的做法,還是過於片面。

  且不說軍隊這邊,就單純從工業方面的角度來說,本來大秦的人口就不算多,工匠數量也少,勞動力才是進行一切工業生產的根本。

  一方面,大秦利用火藥,可以大大增加開採資源礦石的速度,但這麼多礦石和資源,單純依靠現在的生產力,肯定難以消耗,這樣反倒造成了資源的堆積。

  但是,工業革命是全方位的發展,首先提高了生產力,然後再去考慮資源和消耗的問題。

  只是這樣一來的話,依靠目前研究所的能力,顯然有些捉襟見肘了。

  因此,擺在趙玄面前的當務之急就是趕緊擴建研究所,同時大量收攏各個方面的人才。

  思緒轉動,淳于越開著車已經來到了研究所。

  沒有提前通知,齊軒自然也沒空出來迎接。

  而趙玄下車之後,第一眼便是看到了研究所不遠處的一處山頭上,一座地基已經打了起來。

  每天都有無數的鋼材往這裡運送,周圍的幾個山頭上,已經有了風力發電機的影子,只是現在只能做到生產電力,在發電站建造起來之前,還無法做到儲存。

  「看起來齊軒他們的動作倒是也很快!」

  趙玄對齊軒的功勞,自然也不會抹殺,淡淡的誇獎了一句,隨後帶著淳于越來到了電梯前面。

  看到趙玄歸來,守衛們當然不敢阻攔,趙玄也是十分順利的進入了研究所。

  「屬下參見君上,不知君上駕到,有失遠迎!」

  趙玄剛進入研究所,齊軒便是一路小跑著趕了過來。

  「沒事,我也是剛回來,你們最近的工作進行的如何?」

  「回君上,目前發電站的修建一切順利,只要資源足夠的話,預計明年夏至前就能將發電站正是投入使用。」

  「很好,看來本君果然沒有看錯人。」

  聽到趙玄的稱讚,齊軒顯然也是很開心的。

  「君上是剛從咸陽回來嗎?怎麼不先回府上看看?」

  二人客套完之後,齊軒也是問起了趙玄此來的目的。

  「我這次過來,主要是為你們制定了一套完整齊全的計劃,你也知道,大秦的第一個五年之期就要到了,我們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目標,完成的還是很好的。」

  「都是君上領導的好。」

  作為研究所的核心人員,五年規劃對齊軒等人來說自然也不是什麼秘密。

  倒是齊軒也沒想到,第一個五年計劃還沒結束,趙玄居然已經做出了第二個五年的計劃書。

  而趙玄在聽到齊軒的吹捧之後,卻是有些無奈的搖頭。

  「本君相信,以你的眼界,應該也能看得出來,第一個五年計劃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實則是有些畸形的,而且這些問題現在已經漸漸暴露了出來。」

  「就從最基本的工業生產層面來說,現在大秦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開採資源的速度過快,而生產力又遠遠跟不上,導致了資源浪費的問題。」

  「大秦現在國庫內堆積的各種礦石和資源,即便是未來十年內不再開採,也足夠大秦的使用了,這一點從礦產資源的貶值速度上就能很明顯的反應出來。」

  ……

  聽著趙玄的講述,齊軒也是微微點頭,雖然他經常呆在研究所,但也不是對外界的事情一無所知。

  大秦現在過剩的不光是各種礦產資源,甚至連糧食都有了堆積。

  但其實這件事,對於那些經歷過饑荒貧苦的黔首們來說,並非是什麼壞事,甚至在齊軒看來也是如此。

  還是那句話,老秦人窮怕了。

  大秦現在的人口大概在四五千萬左右,這點人放在趙玄生活的現代城市中,頂多也就是一個稍微大點的省會城市的常住人口。

  大秦的版圖雖然還沒到華夏的巔峰時期,但依然面臨著地廣人稀的問題。

  再加上華夏人骨子裡的種地情節,而且農耕各方面有趙玄發明改良出來的器具,黔首耕種的難度也是大大降低。

  原本一戶人家,頂多種上幾十畝地,已經算是極限了。

  但現在,基本上每一戶黔首所耕種的耕地面積,已經超過了數十畝。

  而且土豆紅薯這種高產量的農作物,畝產更是十分恐怖,就算秦國的稅收再高,每戶人家每年能剩下的口糧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