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宮外。→
章邯正帶人守衛宮門。
如今的他是護衛皇宮的頭頭,負責皇宮的守備工作。
「啟稟將軍,長公子傳召!」
有皇宮護衛來到章邯面前。
「好,我這就去。」
章邯答允,心中疑惑。
天色漸晚,長公子這是還有何事?
........
帶著疑惑的章邯入了宮。
「咚咚咚~」
敲響扶蘇的房門。
「進來。」
聽到扶蘇的聲音之後,章邯推門而入......
「長公子。」
「嗯。」
扶蘇放下手中的竹簡。
「章邯,孤這裡有一件要事要你你辦。」
「請長公子吩咐!」
扶蘇拿起桌子上的一張皮質捲軸,上面刻錄著大秦的大致疆域.....
「你可知這裡是哪裡?」
扶蘇指著南邊。
章邯雖然心中存疑,不知道為什麼扶蘇這麼問,但還是老老實實地回道:「啟稟長公子,此地乃是百越之地。」
「那你可知此地的特殊之處?」
扶蘇又問。
「特殊之處?」
章邯疑惑。
「請長公子明示!」
扶蘇起身,踱了兩步。
「你不知道也情有可原,普天之下能知道此事的怕是不多。」
說著扶蘇的手指指在了地圖上....
「此地名為百越,其地理環境特殊,氣候濕熱,所謂嶺南之地多瘴氣,但這般氣候條件卻導致了在此地種糧可一年三熟....」
「什麼!!」
扶蘇話還沒有說完,章邯已經驚呆了。
他也顧不上殿前失儀了,豁然起身,眼睛瞪得滴溜圓....
「長公子....你說的可是真的?」
章邯不敢置信地看著扶蘇。
在這個時代,糧食,那就是命啊,是朝廷的命,更是天下百姓的命!
一年三熟之地?
這特麼的還是蠻夷之地嗎?
這特麼的是寶庫啊!
「我騙你做什麼?我找你前來便是為了傳訊給趙佗,讓他收編百越土人,同時尋找適合種糧之地,另外替我將水車和曲轅犁這兩件東西給帶過去。」
「當年五十萬秦人入嶺南,受苦了,告訴他們,孤未曾忘過他們,大秦也未曾忘記他們。只要我大秦有的,他們便有,嶺南非蠻夷之地,而是我大秦之門戶,之寶庫!扼守嶺南之功,孤心中感激。」
扶蘇將一份聖旨交託給了章邯,上面印了大秦玉璽.....
而此時此刻,章邯已經驚呆了!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之地啊!!!
他的腦海里只剩下了這四個字。
太恐怖了!
大秦若能好好開發此地,那.....
章邯不敢想。
倘若當真將此地開拓運用起來,大秦之強盛,將遠超商周!冠絕古今!
.........
章邯走出房間的時候還是暈乎乎的,整個人仿佛在做夢一樣。
不過手中的聖旨卻讓他明白,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而就在章邯失魂落魄地走出房間的時候,一道人影卻是攔住了他的去路....
「章將軍。」
聽到聲音,章邯猛地回神,扭頭一看卻是一名老太監。
這老太監在宮中倒是不常冒頭,但常年守備宮門的章邯卻是識得他。
他的資歷比趙高還要更老,曾經深得始皇帝信任,不過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失寵了,那之後就低調了,不過在宮中基本上沒有人會去得罪他,畢竟是宮中老人,陛下舊人,誰知道陛下哪一日又記起他了呢?
「陳大人?」
章邯疑惑地看向這老宦官。
「章將軍,可識的此物?」
老宦官從懷中取出了一塊玉佩.......
「這是.......」
章邯看到玉佩不由一愣,隨即一臉愕然地看向這老宦官.......
「章將軍您也不用多問,都是為陛下辦事,不過我處於暗中。」
章邯心中無比震驚.......
→
世人皆以為這老宦官早已失寵,沒想到他才是真正的陛下心腹?
這玉佩便是始皇帝的信物!
「陛下他有什麼吩咐?」
「陛下放心不下長公子,是以讓老奴我多關注一下長公子的動作,若是有紕漏之處可以儘早傳訊,儘早彌補。」
「章將軍,長公子方才和您談了什麼?可否告知?」
章邯猶疑了一下,隨後皺眉.......
「若是章將軍不便告知的話,自去與陛下稟報也行,我將陛下行蹤告知於你。」
章邯點了點頭:「那便如此吧。陳大人,不是我不想說,實在是此事事關重大,不足多言啊。」
「無妨,了解了解。」
老宦官湊近章邯在章邯耳邊耳語了一陣,將始皇帝行蹤告知,隨後轉身離去,重新沒入黑暗之中.....
章邯站在原地遙遙望了許久,隨後轉身離去.......
..........
當夜章邯就出發了。
趁著夜色,章邯也沒有停下,而是選擇繼續趕路。
深夜時分,章邯便到了始皇帝東巡駐紮之地。
嬴政帶著大隊人馬東巡這速度自然是不快的,章邯快馬加鞭很快就追上了.....
章邯趕到的時候嬴政尚未入寢。
他正在看從咸陽傳來的訊息......
扶蘇在房中與一眾大臣議事悉數都被記載了下來傳到了嬴政的手上......
「哈哈哈哈哈!」
「好好好!」
「不愧是我兒啊!」
「內聖外王,不錯不錯。」
嬴政開懷大笑。
東巡之後,嬴政感覺人生都忽然明亮了起來。
原本扛著整個大秦負重前行,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可現在,忽然感覺自己後繼有人,而且扶蘇的能力居然已經達到了可以直接替自己分擔的地步!
瞬間這壓力就輕了!
看著竹簡上記載的內聖外王之道,嬴政也是很有感觸。
他有他的道路,但卻並不偏執。
之前由於扶蘇的原因對於儒家嬴政可謂是恨之入骨,可當發現這一切都只是表象,都是扶蘇隱藏自己的計策之後,嬴政對於儒家的排斥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而扶蘇所言,句句在理,嬴政也被說服了。
他是傳聞中的暴君,但並非是剛愎自用之輩,嬴政是聽得進勸的,只是得看你勸的有沒有道理,能不能改變他的判斷!
而顯然,這會兒的嬴政就被說服了。
要說對大秦的了解,普天之下嬴政怕是那個最了解大秦目前國情的人了,正因如此,嬴政才明白自己兒子提出的這些方向意味著什麼!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事實就是,自己的治國方略已經失敗了,大秦內憂外患無數,雖然還能壓制,但就如同當年大禹治水一般,堵不如疏,不能疏通的話壓得越久,崩的越快!
可沒有辦法,在此之前哪怕是嬴政也想不到什麼更好的法子。
而現在.......不同了!一切都不同了!
當然,這一切的根本還在於那曲轅犁和水車兩件東西。
國中要是糧食不足,那一切的國策都是空談。
縱觀華夏五千年,基本上大部分的王朝都毀於經濟崩潰。
國家建立初期,將土地等資源分配到每一個人的手上,或多或少相對公平。
而後,皇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自上而下,垂直管理,如此可以將朝廷的命令國策傳達到地方並且進行實施。
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制度是需要人去維持的,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是會被腐化的。制度中的掌權者開始腐化,於是上面的命令與下面不通,中間出現無數狐假虎威的腐敗利益集團。
朝廷一個好的政策下發,到地方反而可能加重百姓的負擔,這就是制度腐化之後的表現。
到最後,百姓沒錢了,朝廷沒錢了,錢都到了中間這層權貴集團手中。
歷朝歷代,莫不如是,明朝更是其中典範。
再之後,百姓吃不飽飯就開始造反,最後推翻王朝,重新分配生產資料。
簡單概括的話就是,百姓為了吃飽飯,扛著腦袋造反,然後成為掌權者,又讓新的百姓吃不飽飯,新的百姓再次扛著腦袋造反。
而這其中,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關鍵是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