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逐客令

  「什麼,鄭國竟然是間諜?」

  「鄭國修渠竟然是韓國『疲秦』的一個大陰謀?」

  在呂不韋免職不久,秦國又爆出了一件讓國人大跌眼鏡的事,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這水渠前前後後已經修了差不多十年,在這十年間,秦國動用了多少人力物力?花費了多少心血?到現在才知道竟然是個忽悠項目,是誰聽了都會崩潰!

  先是呂不韋這個外國人在秦主政了十多年,現在又爆出鄭國這個外國人忽悠秦國近十年,舊恨新仇交織在一起,終於引發了朝中本土派的強烈不滿,紛紛上書秦王嬴政,要求驅逐外國客卿。在強大的壓力之下,秦王嬴政迫不得已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赫然在驅逐之列。

  」來秦十年,好不容易當了個小小客卿,難道你就甘心拍拍屁股走人?「趙高見李斯在收拾東西,便不露聲色地問了一句。

  」天要下雨,娘要出嫁,逐客令已出,我還能怎樣?「李斯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說道。

  」虧你還是個讀書人,天天寫政論上呈大王,怎麼這次不寫了?「趙高故意用輕蔑的語氣激他。

  」誰說我沒有寫?「李斯隨手拿起一份竹簡扔給趙高:」這是我連夜趕寫出來的《諫逐客書》,你認為有用就呈給大王看吧!「

  」好!我就怕你不敢寫,既然寫了,我就有辦法讓大王撤消逐客令。「趙高胸有成竹地說道。

  」好大的口氣,你憑什麼讓大王撤消逐客令?「李斯根本就不相信趙高所說的話。

  」就憑這個!「趙高揚了揚手中的《諫逐客書》,「你以為下逐客令是大王的本意麼?非也非也!先別急著走啊,晚上我做東,請你吃大餐。」說完,拿著竹簡揚長而去。

  回到宮中,趙高見秦王嬴政正在批閱奏章,便躡手躡腳地走過去,輕聲說道:「陛下,要不來一盤棋?」

  「去去去!沒見我正忙著?」嬴政揮了揮手。

  「不下棋也行,那我給陛下看一樣東西,興起您會高興。「

  」什麼東西?「嬴政好奇地抬起頭,問。

  」李斯寫的《諫逐客書》!「趙高一邊說一邊將手中的竹簡遞了上去。

  「《諫逐客書》?」

  「對!因為逐客令非陛下本意,要想收回成命必須有人出頭上諫書。」

  「非我本意?逐客令可是我親自下的哦!」

  「嘻嘻,陛下您騙得了別人,騙不了我,如果任由這班本土大臣鬧下去,將來一派獨大,不是逆天了麼?」

  「看來,啥事都瞞不過你。」秦王打開《諫逐客書》,認真地看也起來: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瓮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果然是做大事的人,寫份諫書都寫得這麼氣勢磅礴、鏗鏘有力!」嬴政看完後,讚嘆不已,立即宣李斯晉見。

  李斯在家收拾好東西,正在為如何處置公孫如夢而發愁的時候,聽說秦王召見,顯得非常意外,心想是不是自己寫的諫書惹怒秦王了?於是連忙進宮拜見。

  「李愛卿對鄭國修渠一事怎麼看?」

  想不到秦王問的事竟然與諫書無關,李斯睄了一眼在一旁奸笑的趙高,心想這傢伙如此淡定,看來諫書應該沒有問題,於是便壯著膽子說道:「修渠雖然是韓王的'疲秦'之計,也確實花費了我國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這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況且水渠眼看就要修好,即將發揮巨大的作用,我們何不繼續修下去呢?「

  」鄭國也是這樣對我說的,我還在考慮殺不殺他呢!「秦王說道。

  」萬萬不可,鄭國是水渠的設計者和施工者,如果殺了他,讓這個大工程變成壞尾工程,豈不正中了韓國的奸計?如果我們將這條水渠修好,將來受全天下恥笑的,反而是韓王,那是多麼大快人心的事啊!「李斯一聽,急忙勸諫。

  」似乎很有道理,不過大臣們都主張殺了他,要不這樣,我任你為廷尉,負責處置這個案子,如何做,你看著辦吧!「秦王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李斯連忙叩拜謝恩,領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