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位四十六天之重振朝綱

  子嬰稱王之後,決心憑一己之力,重振朝綱,力挽狂瀾,於是在舉行登基典禮後,立即召集群臣到麒麟殿上商議國是。]|I{•------» «------•}I|[

  「老臣以為,這幾年朝政為亂賊趙高所把持,很多制度成了擺設,政令亦難暢通,臣與臣之間互相猜疑,民間積怨甚大,當務之急,便是詔告天下,歷數趙賊之罪狀,重振朝綱,輕徭薄賦,安撫天下百姓。」作為九卿之首,奉常陳大人第一個跳將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早幾天還希望趙高上位的他,現在見趙高已死,便立馬跳出來批判,真是變臉比翻書還快。

  「這個提議非常好,本王正有此打算,重振朝綱之事,就由陳愛卿牽頭吧,至於輕徭薄賦之事,則由治粟內史李愛卿負責。」對於奉常的話,子嬰表示首肯。

  「當前前線吃緊,僅憑徵集上來的數萬兵馬前往支援肯定遠遠不夠,目前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尚有十多萬兵馬,大王應立即下詔,命南越守將趙陀為帥,統領三郡兵馬,揮師北上,以解關中之圍。」掌管國家馬政的太僕孫大人出列,向秦三世子嬰進諫道。

  「這個提議好,早就應該下詔讓南海、象郡、桂林這三個郡的兵馬北上了,怎麼還拖到現在呢?」子嬰有點不解地問。

  「據臣所知,胡亥在位時,曾下詔讓這三個郡的馬兵北上,可不知什麼原因,派出去的人回來報告說,詔書無法送達。」陳奉常當年曾緊跟趙高左右,所以對這件事有所了解,便又站出來解釋道。

  原來,這個南越守將趙佗是趙國人,據說老家在今天的石家莊正定縣,秦滅趙時他年僅18歲,在趙軍中服役,成了秦軍的俘虜,後來跟一眾囚犯一起被派往南越平定地方的割據勢力,因戰功顯赫當上了秦軍的將軍。當中原動亂之時,作為趙佗的上司,南海尉任囂曾叮囑趙佗,叫他「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即叫趙佗派人阻斷與中原的聯繫,擁兵自重。由於桂林和象郡也沒有向中原派兵的跡象,於是趙佗便持觀望的態度,遲遲沒有向中原發兵。這也難怪,趙佗率領的這支軍隊,大多數士兵都是秦朝的降率或囚徒,被派往南越征戰多年,作為征服者,在這兒已經有了自己的財富、地位和女人,如果叫他們拿起武器前往中原救秦,他們當然一萬個不願意。況且,作為秦軍曾經的俘虜,秦並非趙佗心目中的祖國,他當然也希望趁這個亂世,能達成光復趙國的宏願。

  「有這麼回事?立即下詔,派人到南海命趙佗領兵北上!」秦三世子嬰聽了陳奉常的話,覺得有點不可思義,可他哪裡知道,正是因為各地的郡守和守將持觀望態度,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出兵,才導致現在的局面。

  或許子嬰也意識到,解救當前的困局,最可靠的還是秦國的子弟兵,所以沉吟了一會,接著說道:「南海離咸陽路途遙遠,畢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啊,所以徵兵征糧之事,還是要繼續進行,而且要將範圍擴大到整個關中地區,孫愛卿,這件事就由你負責吧。」

  「臣遵命!」太僕孫大人欣然出列領命。

  「眾愛卿還有些什麼好的建議,不妨都說出來給本王聽聽?」面對千瘡百孔的亂局,秦三世還是想多聽聽大臣們的意見。

  「臣覺得,應對有戰功的兵將加大獎賞,並優待這些人的家屬,減免他們的賦稅,對故意逃避兵役的人,不管他是什麼身份均處以重刑並讓家屬連坐,如此一來,獎罰分明,便可激勵更多的人上前線,為國效力。」掌管司法審判的廷尉趙大人出列進諫道。

  「趙愛卿這個提議非常好,立功的沒有獎勵,逃避的沒有懲罰,徵兵工作將難以為繼,趙廷尉,這件事就交由你督辦,務必拿出一個周全之策,激勵全軍將士奮勇殺敵,不過讓家屬連坐這一作法就免了。」秦三世對趙廷尉提出的問題深有同感,認為這也是迫切要做的一件事。

  「當前國庫空虛,錢糧不足,而皇室掌管著御林苑、狩獵場等很多土地沒有利用,應交給農民種糧,以補充國庫的不足。」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及官府手工業的少府林大人出列進諫,如果換是胡亥在位,向他提這樣的建議,那是找死無疑。

  「唉,大敵當前,本王根本就沒有心思去用這些東西,林愛卿,就按你的意思辦吧,將這些土地分發給周邊的子民耕作,但願能對當下的困境有所緩解。」子嬰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接著吩咐掌管皇族、宗室事務的宗正張大人道:「張愛卿,宮中原有的宮女,就將她們遣返回去吧,留在宮中徒曾怨氣也浪費食糧,今後,宮內要厲行節約,不該用的不用,不該留的不留,不該花費的不花,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前線。」

  眾大臣一聽,異常感動,均不由自主地跪下高呼:「吾王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都起來吧,現在正當國難當頭,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各司其職,盡最大的努力維護穩定,消除不良影響,爭取儘快平息叛亂,光復我大秦帝國!」秦三世激昂的話語在殿中久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