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啟帝都!太清殿!
龍椅上,宣武帝負手而立,面孔中多了幾分傷感,眸子中少了一分色彩,就是面頰,也是憔悴了不少。
堂下,大司馬王銘章、丞相葉伊、御史大夫蔡中,中書令柳文章,皆在。只是,少了柳文龍的坐堂,似乎!整個大殿,都清冷了許多,至少!在平日裡爭吵異常的三位大臣,今日卻是難得的安靜。
「唉!」
上邊的宣武帝,不由得嘆出一口大氣,細聲道:「柳愛卿,大將軍之死,你可得節哀順變哪!」
雖然是安慰柳文章,但宣武帝的心裡,又何嘗好受?他與柳文龍、王銘章、衛遲延,少年時!名聲可是聞天下。後來,他成了大武的皇帝,王銘章成了大武的大司馬,唯有衛將軍衛遲延、大將軍柳文龍,名聲依舊,且舉世之謀,聞名海內外。
說起來!四人的歲數中,王銘章要大上一歲,宣武帝與柳文龍,是同歲,獨衛遲延出道慢些,歲數自要小上一歲。
中書令柳文章,自小習讀聖賢之書,兵書也是看過不少。能為大將軍的長子,就算不太會武,但兵法、謀略,自是天生研習,差不得多少。而現在!他終於明白,這亂世之中,讀聖賢之書,以治道,是行不通的。
故!當柳文龍真正戰死的消息,傳回洛啟、傳回柳家後,柳文章的氣勢,全然大變,變得清冷、變得犀利,「陛下放心!臣頂得住。」
「聽說,王世伯,在登州、雲州募得新兵十萬?可否是真?」
柳文章又問到王銘章。
王銘章眉間微微一挑。
招募新兵,為了北上增援。他現在,確實募了十萬新兵,但離二十萬之關,還差了一大截。
「我確實已募得新兵十萬,不知?世侄為何如此一問?」王銘章疑惑。
暗中猜測,這小子不會,想率領這十萬新兵北上吧!
確實,爹是被遼人所殺,可一幫未經過正規訓練的新兵,拖上戰場,也是白白送死哪?
柳文章鄭重道:「陛下,文章就領這十萬新兵,北上伐遼,請陛下恩准臣後日就動身!」
兩日的時間,足夠將兩州的士兵,集結起來。
不過!聽到宣武帝耳中,卻是以為柳文章是為了私仇。
驀然!宣武帝不由得搖了搖腦袋,「不是朕不許你,而是你現在的情緒,朕把握不定,你是為了私仇,而意氣用事!還是真的有把握,以這十萬新兵,與匈奴一戰。」
畢竟!十萬大軍,都是活生生的人,可不是給人白白送命的炮灰。
柳文章再道:「陛下放心!臣領軍北上,絕對不是私仇,請陛下相信臣,臣定會讓匈奴人,付出代價。」
「讓匈奴人付出代價?」
王銘章想笑,「你父親可是名聲震大武的戰神,可到頭來,還不是中了圈套!落的如此下場。吾並非說大將軍不是,而是心疼世侄,切勿意氣用事。」
宣武帝亦是表示贊同,「罷了!此事就不要……」
「不!陛下,世伯,父親雖戰死,北方戰局雖不利,臣猜測,絕非匈奴厲害,也並非父親無用。臣猜測,這朝廷的內部,定是有鬼,暗中與遼人通風報信。」未等宣武帝拒絕,柳文章便是連忙道。
→
柳文章何其的精明,一些小小的端倪,又如何看不出來。他看過父親布置的戰局,甚是精密,而無遺漏。而恰好,匈奴的大軍,又是如何知道大將軍的出兵之路呢?
將雁門關外的大軍,直接調來合圍大將軍,這是事實、還是巧合!或者是有人泄露機密。
宣武帝微微一愣,旋即!清冷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柳愛卿,此話可不能亂說?」
柳文章惶恐,遂然:「陛下!臣之話,絕非有假,若萬一真有內鬼與遼人私通,又當如何?臣以為,若此次出征,陛下許臣,暗調兵馬,並一切戰略,臣具不說道外泄。」
「況!臣身為大將軍長子,理應為陛下分憂,臣還懇請陛下,就此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並且!陛下不是說了嗎?秦王是平遼大元帥,臣自到草原之後,願聽憑平遼大元帥調遣,絕不一意孤行。」
……
這……
耐不住柳文章的軟磨硬泡,宣武帝的頭,也是疼得很。
看來!柳文章是鐵了心,要北上伐遼了,若不答應,估計這小子,還真不走了。
「罷了!罷了!朕就許你率軍北伐,但朕且問你,如此十萬新兵,北上越并州,也需要六七日,方能入草原,況是新兵,紀律嚴謹,起碼也需十日。」
「而這十日,你該如何行軍,行軍途中,又當如何?」
勿要忘了,宣武帝少年時,可是與大將軍柳文龍一樣出色,只是成了君王,淡化了軍事,最多的就是政治。但並不代表,宣武帝對於行軍打仗一事,就一無所知了。
柳文章拜了拜,拱手道:「雖是新兵,但行軍途中,也可練兵;練堅強、練耐力、練吃苦,便是邊走邊練軍,比起在營中訓練,更要強力有效一些。」
……
嗯!
宣武帝倒是滿意,不過!柳文章最多參與的還是政治上的問題,他仍舊有些不放心,便想了個辦法,「柳愛卿不愧是大將軍的長子,不如這樣!柳愛卿可率新兵,出并州,北伐匈奴,但朕,還需派郭亦將軍,為指揮參謀,亦是副將。」
「途中有些許不懂的事情,可直接過問郭亦將軍。」
郭亦!也算是天下有些名氣的將領了吧!畢竟!關中名將,鎮守崤關要塞的將領有二,其一:郭登、郭亦二將,與五兵尚書、山東總督張天正一般,同為宣武帝的心腹。
而此次,讓毫無征戰經驗的柳文章北上,宣武帝很不放心。有郭亦在,至少能讓他踏實不少。
柳文章一喜,「謝陛下!」
而三位大臣,自然也無話可說,既然是陛下答應了的事,他們也不好插嘴,自然也就不過問了。
自太清殿回柳府,柳文章見了母親,說明了緣由。
後!又怕母親獨自一人在家,有些不放心,便勸母親,先回外公家,住上月余。等滅了匈奴,柳文章決定,便讓母親,回北涼去吧!
畢竟!母親平生最是喜愛妹妹,有妹妹照顧,母親的心,自會撫平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