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事出無常必有妖之外,還有句話叫做,凡有所為,必有所求。
一件事情的發生,一個人的舉止,
那,必然是有外在原因,與內在原因的。
當你理清楚了這些,那麼一切,
對你來說,都將找到迎刃而解,輕鬆應對的辦法。
「這……」
聽到沈心的提醒之後,王離細細一思,繼而說道,
「偏偏這時……侯爺的意思是……陛下這時候,要非打不可?」
「呵呵,對!」
王翦聽了,欣慰無比道,「就是這個道理!
那,你猜一猜,為什麼偏偏這時候,非打不可?」
「這……西戎惹我們了?」
王離不解道,「莫非是我們在南方的這一個多月,西戎竟然敢來我們大秦犯邊?」
「這,應當不成有之。」
王翦笑了笑,「大秦當年起勢,就是因為收納了義渠國。
義渠國為西戎人,我大秦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體內都有義渠,也就是西戎的血液和風俗。
所以,我們和西戎,不會貿然開戰……而西戎,在我大秦的邊陲之地,也從來沒有對我們貿然進攻過……
我想,當初我們和東方六國打的難解難分的時候,西戎都一直安寧的很,
不可能大秦一統天下之後,他們還有這一番心思……」
沒錯,大秦和西戎,應該是打不起來才對。
一是因為歷史關係,一是因為西戎那邊實在是沒什麼可討的,所以,大秦對西戎,向來都是慢慢的歸化,而不是戰爭。
對於西戎,那更是不敢主動打大秦。
因為,實在是打不過!
當年最強的義渠國都直接被大秦吸收消化,那剩下的頂多只能算是雜牌軍,根本不是大秦的對手,
所以,他們自然不敢掀起多大的風浪。
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先秦時代,與後世兩漢的戰鬥力問題,當然,這裡也可以加上三國時代。
論起戰鬥力,這裡有一個非常非常奇怪的現象。
很多人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肯定是越往後的什麼朝代,
他們的戰術和士兵作戰能力就越強,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
你拿一隊伍明清士兵,和一隊伍戰國士兵,不管是七雄之中任一國家的,
哪怕是七雄之一,最弱國的士兵,他的作戰能力,肯定都是要比明清時代的士兵,戰鬥力要強不少的。
這並非違背了歷史規律,也並非違背了自然規律,恰恰相反的是,這正是在真真正正歷史規律之下所得到的結果。
春秋戰國,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0年,總共打了550年。
550年間,幾乎每一年都有大小規模的戰爭,尤其是後面戰爭打得越來越精粹,越來越有系統。
所以,到了戰國末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可以用機關算盡,甚至賭上國運,窮兵黑賣武來形容!
幾百年的戰爭,所錘鍊出來的戰術以及戰爭經驗,讓每個人的戰爭積累和戰爭素養都幾乎達到了一種極致的巔峰,
這是一個活生生人所積累的東西,更多的是家族與自己的親身經驗,而不是只靠書上,得到的經驗。
這是幾百年來從戰場上得到的經驗,而並不是從練習場上得到的經驗!
所以,先秦時代乃至於到了秦朝,士兵的作戰能力,戰爭能力,那都是驚人的。
而到了後面的漢朝,西漢對匈奴作戰,打了百年,論結果論,那自然是中原王朝取得了勝利,
但是,卻並沒有完全的將匈奴擊潰滅掉,這裡已經看出了中原王朝對戰爭能力的衰弱。
而到了東漢,因為匈奴的威脅進一步解決,導致國家的警惕力更加的薄弱,
因此,東漢對羌人作戰,延綿百年,竟然打的難解難分!
這可是先秦時代,絕對讓人不敢想的。
古羌?
區區古羌,竟然能和中原王朝打的難解難分?
估計秦始皇知道了,都會非常的納悶,這古羌,什麼時候,變成這樣厲害了?
這不科學吧?
又不是匈奴,大秦若是想打,那肯定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其打趴下吧?
至於為什麼從先秦的戰鬥巔峰,到了兩漢,反而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是因為,人換了,警惕心,也沒了!
首先是人換了,為何這麼說,因為,先秦時代能夠打仗的,最後只剩下兩類。
第一類,秦兵,不過在秦末動亂中,最後一支有強大戰力的秦兵,也都死傷殆盡。
而另一類,不是別人,正是最後的六國貴族,所擁有的力量。
這一股力量是真正的六國後代的殘餘,雖然說他們在歷史上的確也飽受爭議,
但是不可忽略的一點,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他們的戰鬥力也是很強的。
但是可惜的是,他們在秦末戰爭的時候又被滅了一次!
不錯,這裡有一個字,是又!
秦滅六國已經把六國滅了一次,六國的精銳已經被消滅大半,
剩下的這一半在楚漢爭霸的時候,也沒有逃過命運對他們的折磨。
楚漢爭霸,楚漢爭到了最後,反而是六國精銳,好不容易復活的機會來了,屁股沒坐幾年又被滅了一次。
當然,楚漢爭霸,其實說到底,是楚楚爭霸。
作為楚國民間派的劉邦和作為楚國正統派的項羽,一次大決戰,一次楚文化的內鬥。
然後,劉邦最終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六國最後的一支從先秦流傳下來的戰鬥力代表項羽軍,最後也退出了歷史舞台!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先秦時代,遺留下來的強大戰爭財富,在人的因素方面,幾乎徹底沒了!
而劉邦一統天下之後,過於得意,直接揮兵北上,意欲橫掃匈奴,將匈奴驅逐。
結果,直接在白登山,慘敗而歸。
但是!
這並沒有引起,後續幾任漢統治當局,真真正正的危機意識!
他們的心裡,那種亡國的警惕心,幾乎徹底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