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還蒙蒙亮之際,文武百官早早起身,前往王宮,太玄殿參加朝會。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此時秦安已經從天元城返回有一段時間了。
最近城內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也是時候好好聊聊了。
「吾等參加大王,願大王仙福永享,願大秦,國祚萬年!」
文武百官在太玄殿見了禮,朝會才算是正式開始。
今日的秦安一身純黑色的龍袍,頭戴冕旒,腰懸無傷劍,整個人看上去霸氣外露,令人望而生畏。
那隱藏在冕旒後的一雙眸子,如今正在群臣中不斷搜尋,似乎要將所有人的表情都看在眼裡。
此時明眼人其實都看出來了,今日的朝會氣氛有些不同以往,似乎有什麼大事要發生。
「丞相,第二屆科舉之事,進行的如何了?」
秦安忽然將問題拋給了商君,他是第二屆科舉的主考官,如今第二屆科舉才剛剛結束,秦安自然要好好問一問。
只不過他將這個問題第一個拿出來,背後的意思可就值得推敲了。
總之必定沒那麼簡單。
「回大王,第二屆科舉已經完美落幕,此番科舉共錄取五十八人,如今正等待分配各地為官,這是名冊,請大王過目。」
商君一拱手,呈上來一份名冊。
秦安身邊的趙告立刻小跑著過去,將名冊接過,交於秦安手中。
事實上這第二次科舉跟第一次有所不同。
第一次秦安主要招收的是朝堂之上的能臣,而且還有他親自主持最後的殿試,難度不是一星半點。
最終錄取的也只有那麼寥寥幾人而已。
但這一次主要錄取的,都是地方上面的官吏,自然人數眾多,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秦安低頭緩緩翻看名冊,但實際上他的注意力,卻一直放在下方群臣中間。
秦安注意到,有不少代表著貴族勢力的老臣們,一個個面色很不好看,甚至在暗地裡互相交換眼神,看樣子是等著發難呢。
這第二屆的科舉,秦安此前曾經特意交代過商君,一個貴族子弟都不要錄取。
秦安的目的,就是在等待這一刻。
等到那群貴族老爺沒等不及了,心中不忿了,在朝堂之上發難。
如此,秦安才有機會趁機削弱天下貴族的實力。
另一邊,商賈大會明日便會召開。
此時天下商賈已經盡數來到了咸陽,他們,同時也代表著一部分貴族勢力。
朝會結束之後,秦安便會開始準備應對商賈大會之事。
他要雙管齊下,將這群在秦國里外蹦躂,總想著與他爭權奪利的貴族門閥,一個個摁死!
只有如此,朝中內外才能海晏河清,秦安下一步的政令也好下達。
「不錯,丞相辛苦了。」
翻看完了名冊之後,秦安淡淡的說了一句,然而話音剛落,朝中卻有一名朝臣站了出來。
「大王,臣有話要說。」
「哦?吳大人怎麼了?」
秦安平靜的望著第一個站出來的這位吳大人。
此人乃是朝中貴族階層的代表,乃是從他父親在位之時便屹立在朝堂之上的老臣。
多年來經歷了數次朝堂清晰依然能安然無恙的活著,此舉便足以說明一切。
秦安以第二節科舉為餌,再加上商賈大會做掩護,這一次終於釣上了這條大魚。
這讓秦安的嘴角,不自覺顯露出一抹微笑來。
只是這一幕明確並沒有人注意到罷了。
「啟稟大王,老臣要狀告丞相大人假公濟私,任人唯親,破壞科舉制度!」
此言一出,曾經為秦安心腹的新臣們,一個個倒抽一口涼氣。
這位吳大人一站出來竟然目標直指商君,這簡直是在宣戰!
一瞬間,無數道目光全部投射到商君身上,看他該如何應對。
然而事實上,商君並沒有任何應對,他只是略微一拱手,淡淡的說了句,我沒有。
甚至連為自己辯解一句都懶得開口。
這是為什麼?
商君浸淫官場這麼多年,早就看出來了秦安此番是有意那他為餌,掉大魚上鉤。
這個時候他最好的選擇就是以不變應萬變,默默聽著便是。
秦安會處理一切。
萬一著急辯解自己,造成言多必失的局面,可就得不償失了,而且無意間若是破壞了秦安的計劃,商君更加不敢承擔這個責任。
對於商君的選擇,秦安很滿意,不愧是最先跟在他身邊的人之一,知曉自己心中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吳大人,既然你狀告丞相,今日是否有證據?」
在場那群貴族代表們,一見到秦安竟然沒有為商君說話,一個個心思立刻活泛起來。
想著難道是現在秦安有意要動丞相,不想自己身邊一直有一個擁有如此權力之輩?
這種事其實很好聯想,畢竟大秦的上一任丞相是公柏權。
當年秦安的父親逼迫公柏權下野之後,丞相之位空缺了幾十年。
所以說老秦家的人,可能一直都對丞相這個位置不待見。
當初秦安剛剛繼位,朝局還不穩定,有丞相可以幫忙穩定局勢。
現在一切都穩定了,就開始想要卸磨殺驢,飛鳥盡,良弓藏。
這種事在歷朝歷代,哪位君王手中,都是極為常見的,因此根本沒有人覺得這件事有問題。
這也就造成了貴族代表的官員們更加有恃無恐了。
那吳大人更是站出來攪動風雲一般,列舉了商君數條罪狀。
從什麼嚴刑酷法,致使民不聊生,哀怨沸騰,還有什麼科舉之際收受不義之財,讓真正有才能的人落榜,同時扶持了自己的學生上位。
總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種編排人的事情,他們可最會幹了。
表面上他們做的是打壓商君,但實際上卻是在暗中發泄自己對於科舉制度的不滿。
本來由貴族掌控朝堂這件事,已經延續了數千年。
幾乎從大秦立國之際便一直存在的傳統。
秦安繼位之後,竟然一連串提拔了一堆寒門子弟出身之輩進入朝堂,這本來已經引起許多人的不滿。
但畢竟是秦安親自開口,他們不敢反抗。
但若是再行科舉取士之法,可就等於真正的絕了貴族們的後路。
斷絕了他們延續富貴,繼續入朝做官的傳統。
試問如此行事,貴族們如何能不怨?
也就是第一屆科舉召開之際,秦安很聰明的給貴族子弟留了一多半的席位。
這才算是平息了貴族們的怒火,讓他們沒有鬧事。
否則的話,今日坐在王位之上的,還不知道是誰呢。
這群貴族可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來,君王不順他們心意了,換一個君王更是常有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秦安如此地方他們,一定要將他們從自己身邊清理走的原因。
而今,秦安羽翼漸豐,手中權力越來越大,威信力也越來越強,一切都是時候了。
所以他才敢這樣做,甚至即便如此,也要有理有據,小心翼翼,的進行。
就好比此刻!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