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宣李肇上朝
長安鄉出產糧食,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最先的時候,百姓認為長安鄉的糧食畝產之所以那麼高,靠的是良種,於是個個搶購良種,開始畝產的確很高,糧食一下子充裕了起來。
但後來慢慢發現,隨著每一季良種的播種下去,產量越來越低,到最後竟產量稀少,比不上原始的糧種。
當時的李基農也發現了這點,便向李肇建議擴大生產,並且不再向外出售第一批良種,為的是讓長安鄉獨利。
能賺錢,李肇自然不會放過,遂同意叔父建議,大肆從商店裡購買第一手良種,然後擴大生產,皇帝所賜之地用完後,他們還以租賃形式向外租賃。
經過這些年發展,長安鄉及周邊成為了一大糧倉,幾乎和巴蜀之地可以媲美。
可見長安鄉糧食產量之高。
正是因為如此,遂,長安鄉的糧食市場幾乎霸占了整個咸陽,也就是說咸陽的口糧皆掌握在長安鄉的手裡。
自然,當時皇帝也是發現這點的,他不能讓李肇一家托大,便讓巴蜀糧食入駐咸陽,即使如此,巴蜀之地糧食也無法和長安鄉抗衡,李肇卻沒有將之打壓的意思,讓之維持在一個平衡的度上。
為了糧食在六國之地占領市場,李肇還讓高富貴在各處租賃田地種糧,到目前為止已經占領很大分量。
而且這個趨勢在不斷擴大,原因無他,便是長安鄉良種產量高,在同樣投入的情況下,長安鄉占據巨大優勢,巴蜀之地甚至其他地方糧區想和之競爭那就顯得捉襟見袖了。
這就是良種的優勢。
這不,當李肇讓管家停止所有商業活動後,坊市上的糧食迅速減少,自然糧價開始飆升,一些糧商看到糧價每日都在上漲,誰還出售手中的糧,要麼高價出售,要麼囤積,這更加讓坊市上出現糧食的短缺,糧價飆升得更快。
才導致民怨四起。
治粟內史剛說完,卻有一人站了出來,正是掌京畿警衛的中尉,中尉本和糧價沒有直接關係,他卻要稟言,著實令大家奇怪。
「公子,切不可讓李肇出手,據臣查得,此次禍亂咸陽的正是李肇。」
此話出,滿場寂靜,皆豎起耳朵看中尉是如何說的。
李肇禍亂咸陽,貌似談不上,因為李肇人在那裡都不知道,又如何禍亂,就算禍亂也得有個動靜呀!
「臣秘密調查所知,其暗中讓商行停止糧食供給,導致坊市糧食欠缺,才有商賈屯糧,他是罪魁禍首,臣建議立刻擒下李肇,沒收商行,咸陽危機自然能化解。」
哦!
胡亥聽之,眼前一亮,沒收商行?這個建議好啊!現時的商行已經成為了大秦的巨無霸,誰得之,誰就能穩固天下,他可是皇儲,將來要穩固皇位,就得靠龐大財力,而如得到商行,何愁不穩固?
這個建議顯然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而且他也很恨李肇,當初要不是李肇從中作梗,他又怎會和趙高竄通在一起篡改遺詔,又怎會被父皇責罰,幽禁宮中不得自由呢?
幽禁這些時日裡,他受夠了折磨,而對李肇的恨也日漸加深。
而且助他奪嫡成功的那人說李肇必須要除掉,此刻看來,機會到了。
「此獠竟然如此可惡,虧父皇還那麼寵信他,可恨,准了,准了,中尉你立刻命人將之擒下,並沒收商行。」
「諾!」中尉馬上應諾,就要步出大殿,卻被一聲大喝制止了,「且慢!」
說話之人又是馮劫,似乎在場那麼多人中也只有他能為李肇說上話了。
出列,拱手對著胡亥一作揖,道:「公子,此事萬萬不可,如真這樣做了,我大秦必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還不等胡亥搭話,中尉扭轉身質問馮劫,眼裡完全沒有下官對上卿的尊敬,有的反而是憤怒。
「御史大夫,此言何意?擒下李肇解當前糧食危機,此乃造福百姓,是為民請命,何來萬劫不復之理?」
胡亥點頭,他也覺得馮劫的話有些太維護李肇了。
「彩,了解民意者中尉也,立刻去辦。」
胡亥揮揮手,不假思索地回應,但馮劫卻攔了過來,這次他也算是拼了。
「請三思!公子,臣有三個問題,如能回答出來,臣絕對不再阻攔,但如回答不出來,還望聽臣一言。」
胡亥倒不知馮劫葫蘆里賣什麼藥,見諸卿沒有異議,不耐煩地擺擺手,道:「罷了,你說。」連尊稱都懶得說了。
馮劫定定神,目掃群臣,朗聲道:「其一,如擒下李肇,上林苑會如何?何況李肇人在上林苑,就憑中尉警衛便可入內擒之?須知上林苑內可是擁有著兩千精銳,乃李肇所軍。」
眾人聽之微微頷首,中尉也立刻滯住了,臉色一陣驚變,他剛才太急躁,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
別說兩千精銳,就一百精銳他都無可奈何。
見無人回應,馮劫知道大家回答不出來,接著說:「其二,如沒收商行,那往後的糧食何來,商行內的所有東西何來?難道你們有人會造?」
「這個.」諸卿又是一片沉寂。
胡亥抬起的手更是愣在半空,欲開的口合不攏。
的確,商行里每一樣東西都是上林苑所造,都是新奇之物,沒有了李肇,這些東西還能造嗎?就算能,上林苑的人會服從嗎?不可能,就他們對上林苑了解,李肇已成為了上林苑的神,無人能使喚得動他們。
就兩個問題就無人能回答得出來,馮劫也不想再說第三個,因為他知道大家都想到了關鍵處,李肇不能動。
「請公子三思,臣認為,欲解決糧價之危,只有宣李肇上朝才是正道,只有李肇才可拯救萬民。」
中尉沒有再離去,他沉默了,胡亥也沉默了,大家都沉默了,因為馮劫分析得很在理,李肇不能動。
眼下糧價之危只有宣李肇。
胡亥搖著頭,目光在諸卿間徘徊,最後落在一人身上,卻見此人微微頷首,才道:「便罷!明日宣李肇上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