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議論
李基農聽之,一頭霧水,卻也不再多問。
科技學堂,聽起來挺新鮮的,想必又是新鮮玩意,不過,只要能賺錢就好,管他什麼學堂。
幾天後,李基農將學堂擴建完畢,其實也不是什麼高大上學堂,只是加了些木屋,再擴大一些面積罷了。
李肇本不想將學堂建在這裡,只是臨時而已,自然不用那麼講究,他早已規劃好,待上林苑的基礎設施建好,他便將學堂搬到那裡,開辦一個與大秦不一樣的學堂。
電學堂、製造學堂、科技學堂,一脈相連,互相之間有些聯繫,所以李肇將三個學堂合三為一,改名長安鄉學堂,暫時分為三大系:電、製造、科技。
擴建學堂是為了賺錢,當然要宣傳,讓所有人都知道。
於是,這事便落在叔父和管家的身上。
兩人有些能耐,興許是長安鄉的買賣越做越大,商品的銷售也越來越廣,他們所接觸的人也多,銷售渠道越擴越寬,以致學堂的宣傳一下子便到邊到角。
只是幾天時間,便讓咸陽城的人知道,並逐漸地往周邊擴散。
一處文人雅士聚集的酒肆,人流如潮,嘈雜又有秩序,此刻,某一角落,正有三五人聚在一起,紛紛談論著什麼,如果細聽,定能知道他們在談論儒家和墨家關於悟得汽轉球之事。
從他們裝束來看,不難看出乃正待科舉之人。
自從去歲首次科舉取得很好的效果後,朝廷便定下三年計劃,這三年每年都進行一次科舉,時間定在春季,稱為春闈。
春闈乃入仕的唯一機會,私學盛行後,再加上紙的普及後,夢想通過春闈踏足龍門的人越多越多,其中不乏農人子弟。
當然,二書的價格在經過一段時間高價發酵後,逐漸恢復正常,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價位,就算是農人子弟也能買得起,自然造就了更多的人讀書。
於是,私學爆棚,無處不朗朗書聲。
前些天,朝廷又對科舉作個規定,鑑於一些法學、儒學大家的反應和力諫,朝廷最終作出讓步,便是科舉並不單單考『二書』,還夾雜儒學和法學,更有可能出現諸子百家中其他流派的內容,雖然分量不會很足,卻讓科舉的內容一下子便豐盈了起來。
當然,這事李肇也知道,當時就暗嘆大秦科舉的這個改變真似前世的高考,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
遂,學子們除了學『二書』之外,當然也要學儒學和法學,更要涉及諸子百家。
本來其他流派早已凋零,這麼一來,立時便充滿了希望。
再加之儒家和墨家的比拼,將早已沉淪的墨家推上風口浪尖。
「你們說,儒家和墨家的比拼,誰會贏?」一人問,此人身著灰黑麻布,一看便知非達官貴人之子,名二狗,當然,自從成為學子後,他為自己取了一個人文雅的名字,軒軒,取自墨軒。
同坐一人儒衫打扮,一頭長髮用髮髻束起,名王孫,他乃儒家學子,淳于越徒孫,這三五人身份地位不同,卻在同一私學就學,相約下酒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