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第710章 雁門之難!大秦煥然一新!

  第710章 雁門之難!大秦煥然一新!

  塞外。

  丘林氏部落遭逢李牧飛騎十萬,已然被打得連連後退,陰山南北,對李牧來說,便是蒙著眼也能策馬飛馳,趙長戈及蒙恬裡應外合之下,將陰山南面五百里,僅僅用了半個月便徹底收復。

  而敕勒川一線的胡虜大軍,已然收緊了部署,沒有了最開始那般的肆意。

  雁門關。

  蒙恬見到關外已然回來了李牧。

  迫不及待的親自下樓。

  將李牧迎到了幕府。

  大帳之中,蒙恬及一干將士們頓時行禮道:「末將參見國尉。」

  李牧連連抬手道:「將軍切莫如此多禮,李牧乃是受秦王所命,為大秦抵禦外族,皆於爾等同等一心,豈敢受拜。」

  蒙恬立刻道:「老師,蒙恬多日來,在老師這裡受益匪淺,有老師坐鎮,雁門關無憂矣,大王若知,必然欣喜萬分。」

  李牧看著蒙恬,心裡對蒙恬,也是萬般喜愛。

  謙遜知理,亦不冒進,極為符合他李牧的心性,李牧道:「少將軍多智,他日之成就,必遠勝本將!」

  幕府中眾人一片安和。

  蒙恬頓時說道:「座師,這一月之中,陰山以南在見不到胡虜,如今胡虜退守敕勒川,其目的必然是想和我軍長期對峙,以蒙恬看,如果這等局勢一旦形成僵持,日久之後,我大秦虛實必然被其所獲,丘林若是一族攻打雁門關,我大秦尚可抵禦,如果被月氏看出端倪,恐會聯合丘林攻打雁門,到時,一旦形成塞外聯軍,便是大事不妙了。」

  蒙恬就是很擔心。

  草原上的其他部落聞風而動。

  到時,時間一久,威震天下的雁門關連丘林都無法驅逐。

  那月氏和其他部落很可能為了奪回昔日東胡和林胡的土地,而選擇和丘林聯合。

  李牧讚揚道:「少將軍思慮頗深,難得,如今之局面,卻如少將軍所言,兵事多變,方略謀劃務求萬全。」

  見李牧這麼一說。

  蒙恬頓時道:「莫非座師有了對付丘林的謀略?還請座師賜教,若需要末將的地方,座師儘管吩咐。」

  李牧這才說道:「月余來,我軍數次驅逐丘林氏,都未有追擊,丘林氏必然會以為,我軍不敢貿然深入,然而,本將已暗中讓趙長戈埋伏五萬飛騎在陰山北部,此舉之目的,便是為了以千里飛騎,夾攻敕勒川的丘林部落,另外五萬隻需暗度八瑙河,於趙長戈形成東西合圍之勢,必然會殺丘林以個措手不及!」

  八瑙河便是敕勒川東南方向的一條河流。

  陰山在敕勒川的西南。

  飛騎,要奔行千里,不能讓敵軍查明。

  然而,李牧的飛騎早就對塞外的地形了如扺掌,然而在丘林眼中,秦國本就是剛剛占據雁門關,更加不可能對塞外的地形了解。

  這樣一來,就必然會以為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大軍肯定會在八瑙河飲馬。

  等到飛騎殺到,如何來得及。

  到時一旦亂戰,肯定會被殺的措手不及,轉而大敗。

  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丘林贇根本不知,此時李牧在雁門關,否則,豈敢靠近雁門關如此近。

  當年東胡何等土地,都被李牧殺得大敗。

  何況同樣是原來的丘林氏。

  蒙恬心思,幕府中各將頓時欣喜過望。

  忽然,蒙恬問道:「千里飛騎奇襲丘林,座師需要多少時日?」

  李牧道:「三月即可!」

  蒙恬忽然皺眉,道:「三月?飛騎所需要的糧草,乃是駐守輜重的數倍,如此說來,座師是需要極大的糧草?」

  十萬大軍,要三月的糧草,何等巨大。

  雖然草原上可以去搶,但是,這數量就太多了,人也要此,馬也要吃,而雁門關以北,六百里才是草原,否則,都是荒漠地界。

  而飛騎,一般都是短期戰爭時攜帶數日糧草。

  而後,七日要返回,這一次,要對付丘林,要去三月,這糧草就是個大問題。

  李牧笑道:「這一點到不是問題,趙長戈在塞北征戰了二十多年,這北面至少有二十處安全的坑洞,少將軍只要將糧草運到這些坑洞,我等自會補給。」

  蒙恬這才大喜不已。

  連連道:「那此戰,末將就先行恭賀座師了!」

  等到李牧走後。

  蒙恬來到了糧倉,守備輜重的軍官一見蒙恬,立刻迎了過來,「少將軍!」

  蒙恬頓時問道:「我軍糧食還有多少?」

  輜重官立刻回應道:「尚夠雁門關守軍,一月半所用!不過,末將已經命人前往藍田大營,調集糧食,最快一個月便可再有補充。」

  蒙恬愣道:「一個月?」

  蒙恬回到帳中。

  雙眉緊擰。

  帳下校尉到:「少將軍,不如,讓李將軍遲一月再行攻打吧!」

  蒙恬搖了搖頭,道:「塞外戰事,拖一日,便多一份風險,若是失了機會,悔之晚矣!」

  「可是,關內的糧草只夠我等用一個半月,全數給李將軍,才夠三月所用,可若這般,關內豈不是要餓肚子,到時,出現兵變,怕是罪就大了,而且,目下秦國的糧草本就不多,藍田大營也是省出來的,到時就是補給,怕是遠有不及啊。」

  秦國得了偌大的土地。

  韓國,魏國,趙國之民還要治理,魏國又被淹沒,又是百廢待興。

  根本都還來不及消化。

  關中年年大旱,國庫本就不充盈,巴蜀雖富,但遠水救不及,可如今雁門關,若要調集糧草,怕是難上加難。

  蒙恬頓時道:「本將管不了這麼多,立刻準備筆墨。」

  「將軍這是。」

  蒙恬咬牙道:「本將身系雁門關,豈可耽誤戰機,傳本將命令,你率兩千人,前往周圍的城池,去向百姓借糧!而雁門內的糧食,全部給李將軍,一點也不能剩下。」

  「這?少將軍,這百姓如何會借?」

  蒙恬咬牙道:「頒布秦令,向百姓借糧三月,還糧之日,我蒙恬三倍奉還,如違此法,蒙恬甘受秦法黥面之刑。」

  校尉聽聞,嚇了一跳。

  秦法令?

  秦國的法令,這是誰也不敢違背的,就秦人來說,這是刻在了骨子裡的。

  蒙恬這種做法,也算是拿命去拼了。

  而對百姓來說,蒙恬這麼做,也是唯一的辦法,他們可以不信蒙恬,但是會信秦法,而且,蒙恬這麼做,也自然是想告訴百姓,秦法的威嚴,哪怕就是將軍,也不能違背的。

  校尉本想再勸,卻被蒙恬惡狠狠的給瞪了回來。

  隨即長嘆一聲,道:「少將軍一心為國,末將欽佩,可是,既然答應了百姓,一旦不能承諾兌現,怕是適得其反,將軍既然如此行事,那至少也應該有對應之策吧,還請將軍示下,讓末將安心。」

  蒙恬深吸一口氣。道:「發書回咸陽,讓我爹將蕭關的糧食拿過來。」

  校尉大驚道:「沒有大王詔令,上將軍大印,妄動輜重,乃是大罪啊。」

  蒙恬看著窗外。

  深吸一口氣,道:「準備筆墨。」

  ……

  咸陽朝堂。

  出乎意外的,居然多了許多年輕的面孔。

  一個個臉上都帶著不少的興奮,亦有人不時的暗中抬頭,打量著王座上的嬴政,目露激動。

  與之同樣,朝堂上也少了一些面容。

  比如藨公,趙隴等一些老臣。

  有人唏噓,有人感懷,藨公,蒙驁,能得全譽而善終,也是多少秦將的渴望。

  蘇劫率先走了出來,對著嬴政拱手道:「大王,臣已按王令及過往軍功,挑選十餘位朝將,請大王審視。」

  嬴政點點頭。

  隨即。

  十餘位將軍,有序的走出列來,對著嬴政拱手道:「臣等,參見大王。」

  嬴政看了看手裡的名冊。

  隨即念道:「馮劫,李信,趙佗,姜夔,辛勝,章邯,召平,馬興,蒙毅!」

  一邊念一邊有人回應。

  各個都是人中英傑。

  嬴政隨即道:「還有不在咸陽的王翦,王賁,蒙恬。」

  蘇劫看著這些人,心中也是萬般滿意,這名冊中的人,無一不是名將,除了王翦,其他人此時,都才二十餘歲,可謂將星璀璨,亦是將來大秦的中流砥柱,如今,這朝中也是終於迎來了少壯派。

  不同的人後面,都已被蘇劫寫好了官職。

  有國尉丞,輜重將,軍器營,材官將,弓弩將。

  嬴政道:「如此氣象,一將之才不可為,秦國名將,必成群星燦燦之勢,寡人深感欣慰,諸位將軍,望爾等日後共勉。」

  少壯將軍們紛紛稽首道:「臣等勢死報效大秦。」

  嬴政點頭,面色一正,隨即站了起來,低沉的聲音說道:「諸位將軍皆在英華之年,全軍將士亦皆在英華之年,亦是我秦國五百年來,最年輕的一支大軍,少壯之期身負國命,雖上天無以褒獎,然,寡人如今二十有四,與爾等一般的少壯英年,感謂知心,夫復何言!朝堂之老弱孤幼,均已返鄉,秦國大命何在?便在我等少壯肩上,天下一統,終戰息亂,需我等血灑疆場,而千秋青史,重建華夏文明,需我等惕厲奮發,否則,成則建功立業,敗則家破國亡,大秦何去何從,寡人願於諸位同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