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李牧的手書傳回了代郡
代郡的趙王宮之中,群臣都在下首,歡愉之至,或是舉酒對飲,或是對著趙偃的恭維之聲難絕於耳,趙偃此時已然有了些許醉意,多年來的壓抑仿佛在這一刻一掃而空。
郭開垂坐在下首,難得的沒有和群臣一起恭維著趙偃。
看起來,到是有些滿懷心事。
他抬起頭,眼睛恰好看到對面的其他列國前來恭賀的使臣,只見燕國的使臣走了出來,對著趙偃道:「趙王,外臣奉燕國太子丹之命,前來恭賀,趙國在大王的帶領下已然收復故土,威震天下,他日,兵臨咸陽已經是指日可待,我等列國也要多多依仗趙王,些許禮物,不成敬意。」
說完,便令人抬進來了幾個巨大的箱子。
趙偃對禮物,自然是不放在心上,而是對燕國的態度,曾幾何時,列國對趙國這般,還是趙丹在位之時,自己不是太子,卻坐到了王位,經李牧這麼一來,自己的王位恐怕也在也無人敢詬病了。
同時,列國的禮遇讓他是真的受用。
既然燕國使臣開了頭。
連魏國,齊國,韓國,楚國等都紛紛出聲,口中是一片恭賀!
即便是秦齊聯盟,但如今,秦國聲勢壯大,遠超當年,齊王建也是心驚不已,這番派遣使臣,也是想看看列國的態度。
如今,最為著急的自然是魏國。
若非李牧,魏國和韓國已經是秦國砧板上魚肉,好在因為趙國,是有驚無險。
魏國使臣道:「外臣此來,還有一事,想與趙國商議,魏國先王新喪,如今的魏王願意以趙國馬首是瞻,以供驅馳,如今,貴國武安君連戰連捷,秦國已非昔日之秦,魏王,懇請諸位,連合縱之師,趁秦軍新敗,攻打秦國,必然可以瓜分暴秦的土地,還天下以安寧,還請趙王主持!」
除了齊國。
燕國,韓國,也都紛紛出聲道:「還請趙王為約縱長,興兵攻秦,我等願供驅馳!」
趙偃的酒意也醒了幾分。
此時,他對秦國,也沒有了當初的畏懼。
誰說秦國是不敗之師,現在不是敗在了趙國手裡,看著列國恭維的模樣,自己成為約縱長,號令天下群雄,天下兵馬,這是他趙偃做夢都沒有想過的事情啊。
此時,豪氣頓聲。
在趙國臣子的詫異之下,點頭說道:「諸位來使之意,寡人已經清楚,秦國奪我河山,魚肉列國,乃天下所不容,寡人必會興正義之師,討伐不義之秦,諸位敬請放心,寡人願意與諸位共進退,合縱伐秦之事,已迫在眉睫,寡人亦不想失去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列國的使臣見狀,在歌舞之中,頓時紛紛舉樽大聲的道:「趙王真是賢明之君啊。」
「我等一起敬趙王!」
趙國的臣子們也想不到,趙偃居然真的要為約縱長了?
這等大事,怎麼都不和他們商議下。
就在此時。
忽然外面一聲長迅,道:「大王,前線戰報!」
列國使臣以及趙國的臣子,也都紛紛看去。
趙偃笑道:「寡人的武安君,又給寡人帶來了什麼好消息,諸位不如一同同聞!」
郭開眼皮一跳。
大王,這一次說的不是捷報啊。萬一是什麼要緊之事呢。
而此時的趙偃,已然被勝利沖昏了腦袋,在各國的恭維下,終於感受到了一絲大王應該感受的尊重。
眾人也都紛紛樂見!
趙偃頓時說道:「念吧!」
士卒頓時猶豫道:「大王,這是武安君親自發來的前線戰事,真,真要念嗎?」
趙偃一聽武安君,頓時心中有了底,道:「難道寡人的武安君還能敗了不成,寡人讓你念,你就念!」
見趙偃已經神色有些不悅。
在趙偃眼裡,你不當眾念,不是打了自己的臉面,正好是自己長臉的時候,現在各國使臣可是都在這啊。
士卒這才打開了竹簡,念道:「吾王,秦國上將軍蘇劫,親率十萬大軍已抵達曲沃,會師三十萬大軍欲攻打東郡……臣於其會晤於平陽城下,欲勸降我三軍將士,臣深受大王及先王大恩,豈可受此人之挑撥,此人言辭之間,蘇劫也多有離間我君臣之誼,此人句句誅心,臣恐此言論被小人所用,故親自告書於大王,臣對趙國,衷心可昭日月,還望大王明察!……此人於臣定下兩月之約,若是攻不下東郡,則自裁以謝天下……」
滿堂文武。
誰也想不到,李牧居然會寫一封這樣的書信給趙王。
能讓李牧都嚇得這麼去做,可見,蘇劫的離間之言何其入心,才能讓久經沙場的李牧都不得不先行稟告趙王。
「這?」
郭開渾身一陣,暗自道:「離間?」
其餘眾人臉色都是青白交加,皆震驚於秦國的武侯居然親征,還帶了三十萬兵馬,這對眾人來說,可是一個絕壞的消息。
去年,列國合縱都被武侯一人給謀退,趙國亦是因為此人,而被逼到了現在的三郡之地,如今列國使臣更是面面相覷,皆從對方的眼中的看到了驚愕和詫異,還有膽寒。
趙偃一字一句的問道:「若是兩月攻不下東郡,秦侯自裁以謝天下?」
眾人也都看向士卒。
士卒道:「此事,在我軍中早已傳開了,這是武安君於秦侯在平陽城下定下的約定,如今,我軍已然嚴防死守,其目的,也是為了不給秦軍半點可乘之機。」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
武侯是什麼人。
居然說出這樣的話。
此時,燕國等人也都紛紛驚顫,去歲,在函谷關外,蘇劫也是這般和大家約定,結果是什麼呢,聯軍都被其驚退。
就連趙偃也不知道所措起來。
此前的連戰連捷,仿佛被他忽然所忘了,心中唯有留下驚懼。
他無措的看了看郭開,還有滿堂臣子,似乎又回到了那個唯唯諾諾的趙王偃!
韓魏,燕齊也都陷入了內心的糾結。
他們此來,就是想借著武安君的連戰連捷,才敢提出合縱,可是所有國家都是領教了武侯的厲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