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秦王有十勝!趙王有十敗!
李牧頓時語塞:「這……!」
李牧本就是豪邁的性情,如何在言辭上是蘇劫的對手。
此時,部將們也啞口無言!
張良見機,立刻說道:「秦侯此言差矣,兩國大王皆有其愛戴的子民和臣子,一國的強盛也遠非單單一個仁義可以相說,難道秦王仁義,趙王不仁義,就能說明這場戰事,秦國就能最終贏嗎?這又於諸位將軍的性命有什麼關係呢?在多的仁義,你也換不來李牧將軍可以戰勝秦國的事實,所以,諸位將軍的性命也根本並非如武侯口中所言啊。」
張良是外臣。
所以,張良口中可以說,趙王不仁義,這句話。
但李牧等人本就是趙臣,要是今日一說,恐怕用不了幾日就傳回了代郡。
反而,張良的話給眾位解了圍。
蘇劫笑道:「不錯,一國的強盛,一場戰事的勝敗,當然不會因為仁義!秦王和趙王都是讓人敬重的大王,但是左右一場戰爭的失敗,難道真的是李牧這樣的將軍嗎。」
李牧問道:「莫非武侯另有高論?」
蘇劫繼續道:「世人都知,武安君白起一生從未敗過,但為何長平之戰後,我秦國遠絕重山,趙國二十年才得以恢復,世人看來,都是我秦國贏了,但為何,立下了如此功勳的白起,卻死了呢?」
眾人無不惶恐。
包括秦軍將士。
白起是怎麼死的,那是被大王賜死的。
蘇劫的潛台詞是什麼,左右一場戰事的勝敗,最終還是在大王啊。
張良立刻道:「趙王絕非昏庸之主,武安君更是肱骨之臣,李將軍威名遠播,為世人所愛戴,趙王豈會自斷臂膀!」
蘇劫看著眾人,說道:「趙王當然不會自斷臂膀,但不代表,武安君和你麾下將士不會死!」
張良問道:「敢問秦侯,你的道理從何而來?」
蘇劫道:「我秦國,本是一邊陲小國,天下列強之中,毫不起眼,可為什麼,如今成為天下強國呢,若論府庫,我秦國比不上魏國,若論地域之廣袤,我秦國比不上楚國,若論富庶民生,我秦國,比不上齊國,可為什麼偏偏是我秦國最強!」
王賁等人看著蘇劫的目光閃閃發亮。
蘇劫道:「那是因為,我秦國的大王最強!所以,天下有才之士,皆為秦王所用!這一點,爾等不難明白吧。」
「武安君和本侯,其實都決定不了秦趙最終的勝利,就算武安君你如今戰功勳勛,但在本侯來看,只是勝在一時,而非勝在一世,以歷史為鑑,因為我秦王強,所以最終,秦國必將打敗趙國,而如今,趙國唯有武安君可扛鼎,來日一戰,也唯有武安君你親征抗秦,可是,因為秦王,便註定了趙國會敗,敢問武安君,那時,武安君是不是就是今日的桓齮,那沒有秦王仁義的趙王,會殺你嗎?」
此時。
別說是趙軍。
就是王賁等人也聽得覺得,這李牧必然該死了啊。
張良也是瞪大眼睛。
他本自持自己辯才了得,但和蘇劫相比,如今還是自嘆不如了。
李牧和部將也都紛紛變色了。
繞了半天,原來蘇劫的意思是,趙王不如秦王,所以趙國必敗,等趙國敗了必然也是敗在你李牧手裡。
那時候,你李牧不就是喪權辱國了嗎。
趙王必定會殺你啊。
而此時,原本徐徐如林的趙國執戟郎,也都紛紛開始你看我,我看你。
若不是李牧行軍嚴謹,恐怕已經開是議論紛紛了。
張良見狀,暗道不好,頓時大聲說道:「武侯唇舌如劍,也改變不了,如今趙王率領的趙國打敗了秦王率領的秦國的事實,而秦王如今才雙十之齡,趙王亦不到而立,兩王相較之下,豈有說敗國之王比不上勝國之王的道理呢?若真如武侯所言,那必然是在告訴天下,秦國最終為趙國所滅啊。」
張良的話讓秦國這邊駭然變色。
對啊。
憑什麼說你秦王強,趙王弱!
見蘇劫不說話。
張良繼續說道:「難道,就因為削髮代首,證明了秦王的仁義,秦王就強了嗎,武侯此話不知可否呢。」
李牧的神色也微微緩了下來。
話都到這份上了,要避開,反而不行了,必須要說服蘇劫,否則傳回代郡,必被君王所忌。
當然,他也暗自嘆服蘇劫的厲害。
秦將們啞口無言。
被張良說的沒有半句話反駁!
蘇劫忽然策馬走了上前,除了李牧,其餘眾人紛紛不自覺的連人帶馬後退了幾步!
蘇劫來到李牧面前。
忽然說道:「武安君,所有不知啊!」
蘇劫放高了聲音,說道:「世人不知秦王,亦不知趙王,但本侯卻知二人相覷極大,所以,在本侯來看,秦王有十勝,趙王有十敗!」
一時間。
蘇劫的聲音在城池下迴蕩。
張良一怔!
蘇劫借著說道:「趙王雖好,無能為也,其繁禮多儀,秦王,體任自然,此道勝也!趙王,王位謀於逆動,秦王奉順率以天下,此義勝也。」
趙王偃本不是太子。
而是乘著趙丹死了,身為質子的太子還沒有回趙國,在郭開的幫助下登上了王位。
這也是被人詬病的地方。
如今蘇劫拿出來說,無疑是說他不義。
而秦王,在邯鄲多年,都被秦王救回來,順應天意,繼承大位。
李牧等人紛紛瞠目!
蘇劫不理眾人的震撼,繼續說道:「趙王治三郡之地,政失於寬,趙王以寬濟寬,顧不攝,秦王以上下君臣皆尊於法制,此治勝也!趙王外寬內忌,用人而疑,所任者皆族親之近臣,秦王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為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
蘇劫說道這裡。
李牧等人自然是感同身受。
蘇劫指的誰,不就是郭開嗎。
蒙恬等人聽聞,連坐下的馬都不淡定的晃動!
蘇劫繼續說道:「趙王被迫多謀而少決,失在後事,秦王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趙王揖讓以收名譽,多聽士之好言而以為近,秦王以誠待人,不為虛美,士之衷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
說完,蘇劫深深的看了李牧一樣。
蘇劫繼續說道:「趙王待人,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所不及,秦王目前小事,或有疏忽,但逢大事,必於四海相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說完,眾人將目光紛紛看向桓齮。
而桓齮滿目殷紅。
大王沒有來到前線,但是,思慮卻那般周到。
哪怕就是趙軍們也能感受蘇劫口裡的秦王,是何等模樣!
李牧也緩緩的後退了兩步。
蘇劫接著看著張良,說道:「趙國之中,大臣爭勸,讒言禍亂,秦王以法治國,以五蠹內外儲而御下,此明勝也。」
五蠹和內外儲本就是他韓國的學說。
如今聽來,怎會不心驚呢。
蘇劫最後說道:「趙王連什麼是正確什麼錯誤都不能知道,亦沒人提醒與他,而秦王會因為正確就用禮招待,錯誤就用律法處罰,這是文勝。趙王看似連戰連捷,但多是武安君之功,趙王連用兵為何都不知道,但秦王數次出征,於士卒同衣同被,同寢同食,士卒更是愛戴秦王,這便是武勝。」
蘇劫說道這裡。
繼續說道:「秦王有此十勝,趙王有此十敗,敢問諸位,何來秦王不如趙王之說呢?趙國的敗局不是已然註定了嗎,那諸位何去何從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