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朝會召開的時候,嬴羽把章邯的奏摺拿了出來,讓群臣共同商議。💙☹ ❻➈𝓢H𝐮χ.𝒸ᗝ𝕞 ☯🐺
能在此議事的人,自然也都知道國家層面的決策。
他們也清楚對於印度的貿易政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今日提出此事,其實他們心中也有一定的答案了。
根本不是要不要維持兩國和平關係的問題。
而是要不要在這個時候就直接對他們動手的問題。
當然此時嬴羽已經表態,他支持大秦海軍部幫助掠奪團隊。
而既然最高領導皇帝陛下都已經表態。
這種事情對於大秦的利益沒有任何損害,對於他們自己的利益同樣也是如此。
那這些大臣們自然沒有一個會在這個時候想要和皇帝唱反調。
於是很快的時間通過了表決。
嬴羽蓋下了大印批准的奏章,讓信使送回了海軍部。
在相同的時間裡,因為大量的黑人奴隸,在大秦被交易。
所以自然也有部分,流到了嶺南的港口。
這些黑人的奴隸,在碼頭上負責裝卸貨物等重體力勞動。
因為他們只是奴隸而已,並不能享有人權。
甚至在大秦大肆的渲染之下,這些黑人不被當做人來看待。
所以拼命的壓榨他們的勞動力,也是自然的事情。
即便是這些黑人因此勞累致死,只需要再重新購買就行了。
相比於僱傭工人來說,他們所創造的價值,使用他們的成本是非常廉價的。
然而因為這些印度人的膚色和他們極為接近。
而且不知道為何,在一個商隊之中有一個人竟然懂得他們的語言。
能夠和這些黑人進行交流,他跟一個奴隸交流之後。
大肆聲稱這些黑人也是人,而不是像人的畜生。
他們既然是人,那就不應該被當做畜生一樣對待。
此事引起了嶺南港口負責人的注意,這些黑人奴隸用起來極為方便。
絕對不能讓和他膚色差不多的印度人,破壞了其中的規則。
他不管這些黑色的東西到底是不是人,他們能夠創造足夠的價值,又是大秦從外面俘虜拉回來的東西,這就已經足夠了。
所以嶺南的負責人,直接下令抓捕了印度商人,罪名就是造謠生事。
然而此事卻也是印度的一個陰謀。
他們是故意如此,這支商隊也並不是真正的印度商隊。
他們只是要藉此和大秦為難,以此為藉口對大秦發難。
此事發生之後,印度的軍隊很快就出動,向著大秦嶺南之地港口而來。
這自然是國家級別的大事,嶺南守軍第一時間,就把此事上報到了咸陽。
嬴羽得知此事之後,並沒有放在心上,在大秦面前一個小小的印度,別說只是派軍隊前來。
就是整個國家的人全部傾巢而出,對於大秦而言也構不成任何一點威脅。
不過嬴羽此刻的考量,卻不是馬上以雷霆手段殲滅敵人的軍隊。
因為這個時候大秦的徵兵才剛剛開始,距離真正向世界動手的時間還有一年。
嬴羽暫時還不想向世界暴露大秦的武力。
所以這一次嬴羽想要藉此迷惑他們。
具體的實施手段也非常簡單。
吧書69新
派出大秦的海軍,不過卻不派遣真正的精銳出擊,讓新兵來打這場戰役。
並且在作戰的過程之中,也不能太輕易的戰勝敵軍。
除此之外,在戰船之上也要做一些文章,不能使用此刻大秦最先進的艦隊。
而是要使用之前就已經老化或者瀕臨淘汰的戰艦。
即便是如此這樣的戰艦,也不是印度人所能夠抵擋的。
這就是嬴羽的自信,也是大秦渾厚實力的自信。
嬴羽再次傳訊,甚至直接下發到大秦的海軍部。
這一次戰役的指揮權,嬴羽交給了章邯,同時嬴羽也把自己的需求說得清清楚楚。
當章邯接到嬴羽的命令之後,也只能無奈的搖搖頭。
這樣的事情,也只有嬴羽這個皇帝能夠做出來了。
別的國家都已經要準備攻打自己了,這個時候皇帝想的竟然不是乾淨利落的滅掉他們。
反而是要以此做陷阱,錯誤的誘導他們,讓他們以為自己有可能打贏這一場戰爭。
別的國家,在面臨戰爭的時候,大家想的都是第一時間展現自己的力量。
儘量的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到了嬴羽這裡卻是完全反過來了。
不過嬴羽的政治之中也有最低的要求,就是這一場戰爭雖說要表現出來打的艱難,但最後一定不能失敗。
收到旨意之後,章邯第一時間派兵點將,大秦海軍沉寂許久之後,終於再一次,要開赴到戰場之上了。
......
就在大秦海軍開拔的同一時間。
印度的軍隊已經完成了集結,氣勢洶洶向著大秦進發。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行蹤,自己的一舉一動,其實全都在大秦的掌握之中。
大秦與印度貿易已經差不多將近兩年的時間,在這兩年裡,印度商人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嶺南。
所以他們進攻的目標,也只能是嶺南。
再者印度一方先入為主,在他們的認知里,大秦雖然物產豐富,但是國土面積,人口等綜合國力,絕對沒有多強。
所以才不敢讓他們離開嶺南,深入他們的腹地。
為的就是防止印度了解了大秦的實力之後,不再和他們進行貿易往來。
或者說在這貿易往來之中會失去更多的主動。
大秦越是表現的如此,就越說明他們的力量不夠,當然這些只是印度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上一次嶺南港口之中,大秦的官員竟敢殺印度的商人,並且還是毫無理由的殘殺,此事,他們竟然還絲毫不掩飾,讓印度的商人帶回了印度國家。
如果此事他們國家不處理的話,那勢必失掉這些商人們的信心。
也會影響到印度普通的百姓。
本來當時他們就已經想要派出軍隊前往嶺南港口,向大秦討要一個公道的說法。
不過當時印度國家的會議之上,這一項表決並沒有通過。
其中多數印度高層認為,為了這樣一個說法,不惜這麼遠的奔波動用軍隊,對於印度來說實在有點虧本。
倒不如再繼續製造一些矛盾,把這一件事情升級到國家層面。
到時候新帳舊帳一起算,直接把軍隊派過去,要大秦付出相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