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朝中的局面他已經無法掌控了,倒不如乾脆點選擇功成身退,無論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如何,只求晚年能安穩一些,對於王綰來說就是最好的局面了。
馮去疾看著王綰面帶笑容的模樣,心中忽然有些顫動,不知怎的,他好像在王綰的身上看到了不久之後自己的影子。
官場之上,向來是你死我活,可是馮去疾此時卻對王綰產生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這次和王綰之間的爭鬥,看上去好像是馮去疾大獲全勝,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最終,馮去疾還是借用了中立派的殺手鐧,才成功贏下了王綰。
可是馮去疾在這次的爭鬥中,又獲得了什麼呢?
主要是馮去疾也沒想到,王綰居然會如此堅決,不成功則成仁,眼看著自己失敗之後,二話不說就選擇了辭官回家。
這下子,朝堂中失去了王綰對自己的制衡,馮去疾好像可以順勢直接在朝堂中坐大,成為大秦唯一的丞相。
可是事實豈能如他所預料的那般發展?扶蘇會願意讓朝堂上再出現一個王綰嗎?
馮去疾不知道,這個時候本來他是不應該想這些的,畢竟剛打擊了自己的政敵,按理來說正是應該慶祝的時候,但是馮去疾卻好像一點都開心不起來的樣子。
「諸位愛卿若是沒有其他事情,就退朝吧!」
這時,扶蘇終結了眾人的思考和議論,見到沒有人再站出來,廷議也就宣布到此結束了。
此時的王綰,連咸陽宮都沒出去,就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光,看上去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
平日裡簇擁於王綰身邊的那一眾官吏,仿佛也在刻意和他劃開了界限,對此王綰卻是沒有絲毫的不悅,反而是樂得清靜,自顧自的朝著外面走去。
「王相!」
這時,馮去疾快步上前,來到了王綰身邊。
「馮相,我已經辭官了,日後不再是大秦丞相,就不要再用以前的稱呼了。」
王綰看著馮去疾過來,客客氣氣的行了一禮說道。
「王相可是還在怨恨我?」
馮去疾稍作沉默忽然問道。
「說不怨恨自然是不可能的,不過朝堂之上就是這樣,馮相與我的理念本就不合,有爭端才是正常事情,若是朝堂之上全是一面倒的理念,反而對於大秦的發展不利,沒有爭鬥何來的進步?」
王綰露出了一絲釋懷的笑容。
馮去疾訝然,事實上道理誰都懂,可真放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人總是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確的,若是能那麼輕易的認知到自己的錯誤,那豈不是人人都成了聖人了?
「王公離開了朝堂,不知道下一步打算去哪裡?」
馮去疾也不想再和王綰談論朝政上的事情了,便詢問起了王綰日後的打算。
「不知道大秦的學堂是否還缺夫子,去找個學堂當個夫子,繼續為大秦培養人才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王公不是不喜義務教育嗎?怎麼還會想著去當夫子?」
馮去疾有些疑惑地問道。
王綰聞言只是笑笑,有些話自己心裡明白就行了,沒必要說出來,正所謂言多必失,說的太多了,很容易禍從口出。
王綰之所以打壓九年義務教育,不過是將其作為自己朝堂上的政治手段而已。
王綰真的看不到九年義務教育對於大秦的好處嗎?顯然不是的。
但九年義務教育對於大秦的好處是很多,可是對於他這樣的老舊派官員來說,卻是弊大於利。
況且,九年義務教育有嬴政和趙徹站在身後,即便是馮去疾沒有反水,他們也不可能將其打壓下去的。
王綰之所以以此來作為爭鬥手段,不過是為了保存老舊派的最後一份顏面罷了。
日後等到新生代官員慢慢步入朝堂,他們這些老人終究會被新時代所拋棄。
無論是王綰還是馮去疾,甚至是王賁尉繚這些中立派,他們若是不能跟上大秦的朝堂變化,早晚也是要離開朝堂的。
說起來,李斯當初能以一己之力壓的王綰和馮去疾喘不過氣來也是有原因的。
他的一切作為,對於大秦來說,都是十分超前的想法和理念,再加上一個目光長遠的秦始皇。
即便是沒有趙徹的出現,大秦的國策也能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
所以,李斯即便是已經離開了朝堂,可是王綰依舊相信,早晚有一天,李斯的聲名還會在大秦響徹,甚至在史書上也遠比他們要更加濃墨重彩。
……
王綰的倒台讓人有些出乎預料,主要是沒想到他會那麼果斷,倒台的那麼快。
而王綰的倒台,自然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自然就是跟著王綰的這一批老舊派官員了。
不過,扶蘇暫時倒是沒打算對他們動手,因為現在的大秦朝堂還需要他們,新生代官員即便是再怎麼未來可期,可是他們現在還是尚未步入朝堂,而且到了朝堂之上也太過稚嫩。
所以,老舊派官員依舊有他們存在的意義,那就是作為新生代官員的試金石,直到新生代官員將他們給一一淘汰。
而與此同時,另外一則消息也在王綰辭官之後傳了出來。
大秦即將舉行第一次科舉,同時還將修建高等學堂,屬於是比私塾更高一層,比大秦學宮又要低一層的學堂。
科舉一共舉行三輪,秋收後舉行第一輪鄉試。
鄉試結束後,年底前舉行第二輪郡試。
至於最後的一輪國試,則是被放在了明年開春之後。
通過國試的學子,可以被納入大秦學宮中繼續進行學習。
而通過了郡試沒能通過國試的學子,則是有資格被納入新建的學堂中進行學習。
至於只通過了鄉試沒能通過郡試的學子,那只能選擇回去私塾繼續學習,期待來日再戰了。
這個消息通過大秦日報傳出去之後,整個大秦都轟動了起來。
尤其是那些私塾的學子們,他們學習了這麼多年,為的不就是能夠出人頭地嗎?
現在大秦的科舉,正是檢驗他們這麼多年來的學習成果的最好機會,因此每個人都在期待著鄉試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