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共和亂,立憲穩?(求訂,求票)
「突突突..::
》
一條小火輪吐著黑煙,拖帶著一條排水量足有三四百噸的客舟透迤破浪,向東而行,在蘇州到上海的蘇州河水道上激起一道道白浪。一面「萬里長城永不倒」旗,就在春風裡獵獵飄動。
蘇州河兩岸,綠意盎然,一派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羅耀國和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等人聯手把洪秀全關進籠子裡當聖賢后又在天京城停留了十日,安排了一下善後,成立了一個以韋昌輝、胡以晃、秦日綱、洪仁四王為首的「臨時政府」,就急匆匆踏上了返回上海的旅程。
而和羅耀國一樣離開天京返回自家地盤的還有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三人,太平天國的「四大活爹」之所以會一起離開天京,明面上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安排自家地盤的軍務,要防著清妖利用「天京革命」給太平天國造成的混亂發起進攻;二是要組織自家地盤上的國人推出代表,好一塊兒到天京召開國人大會,通過《臨時約法》。
這個國人大會和《臨時約法》哪怕只是個擺設,那也是「太平共和」的必須品,是不能沒有的。
因為共和和家天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共和的法統是來自於國人和約法的。
這事兒就和君主制最常用的「君權神授」差不多,這個「神」,其實也是不存在的,但當皇上、國王、大公、蘇丹、哈里發的那些主兒,通常都要強調自己有天命加持。
如果「太平共和國」不召開國人大會,不制定《臨時約法》,這個「太平共和」就名不正、言不順,以後的事兒就不好辦了。
而在名正言順之後,羅耀國就能通過推進國民教育、擴大國人覆蓋範圍,一步步將共和的理念植入人心。同時,推「太平共和」的中央集權也會比較容易。
畢竟,這個太平共和是全體國人們的共和..:
而擺在台面下的原因還有兩個,一是羅耀國、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他們四個擁有地盤和軍隊的太平天國大軍閥都需要在「天京劇變」和「天王聖賢化」後,安撫住各自的人心和陣營。
二是除了羅耀國之外,其他三王都不大懂「共和」,得回去找幕僚們好好商量,以後要怎麼「共」,要怎麼「和」?還有那個《臨時約法》又要怎麼擬定?
就算羅耀國自己,也得好好和底下的智囊們商量一下。
總之,是既要天下為公,又要打好各自的小算盤..:::.這個「共和」,還是得一步步來。
另外,羅耀國自己還有兩件私事要辦。
一是婉貞已經到上海有些日子了,是翁同和榮祿一塊兒護送她南來的,羅耀國只是讓人把她安置在上海灘的一所花園洋房裡,連面都沒和人見過。
人家小姑娘還沒成年,羅耀國當然下不去嘴兒,得養成......不過面還是要見一見的。
二是肅順、李鴻章、元保到了上海,還帶來一大群法蘭西顧問和一位紅衣主教,可能還有一個法蘭西帝國的公主名叫馬蒂爾德的...:..拿破崙三世所謀仿佛甚大啊!
所以羅耀國覺得自己有必要回上海去會一會這幫人。
羅耀國這時就坐在官艙裡面,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靜靜的瞧著王利賓,手邊還攤著一張李鴻章寫給他的親筆信。
李鴻章在這封信上寫了一大堆品評共和和君憲這兩條路線優劣的文字.....
讀起來還挺專業的,仿佛這位「中堂」是真懂行的,看來他這回出洋是學到真本事了!
也不知道和誰學的?
「雪帥,這個李少荃在歐洲還挺受歡迎的,在英國當過維多利亞女王的座上賓,在溫莎堡和女王共進晚餐,在白金漢宮和女王一起跳舞。在白金漢宮的舞會上還結識了法國公主馬蒂爾德,那個法國公主好像還看上李少荃了.::::,
聽王利賓這麼一說,羅耀國終於恍然了。這是遇上學姐了!怪不得進步那麼大,都把共和、君憲的問題給吃透了。
「少荃到底什麼意思?」羅耀國想了想,又問,「他是想和我一起搞君憲?」
王利賓輕輕點頭:「看來是這樣的!他五天前和卑職在上海同文館長談,說這個共和容易出亂子,當年法蘭西搞共和的時候就亂了好些年,殺得人頭滾滾,
最後還是出了拿破崙皇帝,這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而英國人的君憲就穩多了,光榮革命以來,已經一百幾十年太平安定了,所以才能把精力放在發展工商、開拓殖民地上。英國如今的繁榮昌盛,也證明了君憲優於共和。」
「原來如此。」
羅耀國只是輕輕點頭,卻未置可否。
王利賓又道:「李少荃日前還在吳家花園、同順樓、董家渡主教府、法國使館等處向上海灘的中外名流鼓吹君憲的好處,同時貶低共和。」
「那上海灘的老爺們都是什麼意思?」羅耀國的語氣當中略微帶了些譏諷。
王利賓笑道:「自然是反對的多,支持的少。」
「哦?」羅耀國頗有些意外,「上海灘的老爺們都擁護共和?」
「那怎麼可能?」王利賓搖搖頭道,「他們是既反對共和,又反對君憲。」
「他們還不明白。」羅耀國輕輕搖頭,並不氣惱。
王利賓則看了眼似笑非笑的羅耀國:「雪帥,依您看,到底是共和好,還是君憲好?」
羅耀國笑了起來:「都好!」
「都好?」王利賓一愣。
「是啊!」羅耀國點點頭,「現在能討論這個問題,那就是大好了!」
上海,蘇州河,湖南碼頭。
這處三鑫公司擁有的位於蘇州河南岸的客貨兩用碼頭上,這會兒站滿了或是袍褂俱全的儒士,或是西服革履的洋人,還有一個披著羽織的日本鬼子,全都圍著這兩天已然成為大清洋務新星的李鴻章在那裡高談闊論。
「李大人,既然共和易亂,那麼我大清為什麼不能坐看長毛諸王自相殘殺而敗亡,而是要搞什麼君主立憲?這立憲..::..仿佛也不合乎我大清的祖宗家法吧?」
「李大人,這立憲終究是洋人的制度,我決決華夏,自有典章制度,為什麼非要立憲?」
「李大人,京中的倭大人最近一直在鼓吹只要洋槍、不要洋務......依著倭大人的意思,洋務本身就是取亂之道,會壞了孔孟之道,會讓人心浮動不安。倭大人還說,西洋人的槍炮雖然是好東西,但他們的歐洲這數百年來殺伐不休,幾無一日不戰,一如咱們的戰國之世。所謂西法,無非就是戰國七雄的那一套求富圖強之法,屬於霸術而非王道,實不足取?李大人您怎麼看?」
「李大人,老夫以為應該以中國倫常經史之學為原本,以西方奇技淫巧之術為應用...:..此乃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也!這君憲之法乃是體,而非用,學之只怕無益啊!」
圍著李鴻章這幫老爺們,大多是既反對共和,也反對君憲的。能夠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都已經算是比較進步的了。
不過李鴻章卻笑著對那個提出「中體西用」的半大老頭子抱了抱拳道:「景亭先生,若鴻章沒有遊歷西洋,若長毛沒有進行共和革命,那鴻章也會贊同中體西用之說的。
甚至,鴻章也會同意倭大人提出的只要洋槍不要洋務之說。」
他接著又沉沉一嘆:「但是如今,鴻章已經知道,大清如果不銳意革新,不搞君憲,那面對太平共和,只能是死路一條啊!」
被李鴻章稱為「景亭先生」的中年人還想再和李鴻章辯論一番,忽然蘇州河上傳來一聲刺耳的汽笛聲,羅耀國乘坐的客舟終於在小火輪的拖拽下抵達了碼頭。
而此時此刻,在湖南碼頭旁一棟剛剛落成的兩層候客樓的二層,兩對男女,
正伏在窗口,目不轉晴地看著正在靠岸的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