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子……朝廷有新的章程送到瞭望夷宮來,以供大公子參閱。🐚👻 😂👑」
望夷宮中,一個宦官,拿著幾卷竹簡,來找扶蘇。
「都有什麼?」
扶蘇聽了問道。
雖然扶蘇這些時候也不怎麼上朝,但是只要朝廷有什麼朝會和大事,嬴政也都會讓人把重要的事情都謄抄一份來交給扶蘇,供他學習參閱。
這個有點相當於現在的內部報和內參,比較有地位和影響的人,按照人物的重要程度和信息的重要程度,哪怕不同,都得人手一份。
得讓你知道上下已經發生和接下來可能要發生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免得你跟不上節奏,到時候對誰都不好。
「回稟大公子,朝廷上已經批准了,要推行新的儒道了。」
宦官言道。
秦朝的宦官還是得識字的,畢竟秦朝的宦官,那是真的官,需要幫助皇帝和一些皇族的人來處理事情的。
而等到了後來,宦官都成了太監了,反而不能識字了,原本宦官需要做的那些事情,變成了皇帝專門挑選一批沒有身份但有頭腦的人來做。
這種人,後來被統一稱作內閣……
所以,宦官才是最原始的內閣。
「什麼?這麼快?」
聽到宦官的回答之後,扶蘇一陣駭然大驚。
這新的儒道在朝堂之上,竟然這麼快就被推行了?
這怎麼可能?
難道老秦權貴們沒有反對嗎?
這不可能啊……
扶蘇心說以前自己在操場上彈起儒道的時候,那幫老秦權貴們可是一個個的站出來,紛紛反對。
當然每次都是馮去疾挑的頭……
而且同時,左丞相李斯也絕對會反對。
所以扶蘇也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人,他每次上朝總是以一人之力妄圖挑戰整個朝廷,包括坐在中間的他那位父皇。
然後每次都失敗……
「是啊大公子,朝廷已經准許在關外,推行新的儒道了。」
宦官回答說道。
什麼情況?
關外?
扶蘇聽了又是一愣,心理大致稍稍明白幾分。
關外的話倒也是合乎情理,這樣老秦權貴們,也說不定會不反對。
只是,扶蘇卻並不想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因為第一他沒有完全推廣,第二他就算推廣了,也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種結果。
「哎……」
想到這裡,扶蘇深深嘆了口氣,悵然說道,「儒道要是被歪曲曲解了,而眾人全都被蒙蔽,百姓不會真正的順從,士族不會真正的安心,長此以往,難道真的是好事嗎?」
「大公子?」
就在這時,淳于越走來,扶蘇見狀馬上,抬手指著這些卷宗說道,「博士來的正好,你也看一看吧,朝廷要在關外推行新的儒道了。」
嗯……嗯?
臥槽?
聽到扶蘇的話之後,淳于越一陣大驚,「朝廷通過了?」
「是啊……」
「那幫老秦權貴竟然會同意?難道就因為不在關中?」
淳于越又瞪眼問道,滿星都是不悅。
「現在還不知到底是怎麼回事,只知道他確實通過了……」
說著扶蘇苦笑了一聲,心說,看來自己之前是真的小瞧了叔孫通呀……
沒想到他就上這一次,朝廷竟然就把事情給辦成了?
當然事實情況是他的確是上了一次朝廷,這事情也的確是沉了,但是他不是重要的那個……
他從頭到尾,只不過就是一個棋子中的棋子,被擺在最前面罷了。
所以有些時候不要光看什麼行動什麼公司被擺在最前面那個人,有時候他只不過是一個空殼牌子而已,他適合擺在前面,那就把他擺在前面,這也是他僅有的用處。
「這個叔孫通,名為大儒,實為儒賊!」
淳于越怒道,「讓這樣的小人能夠得逞,像大秦如此的朝廷,還能有什麼未來?簡直是有辱斯文,讓天下為之蒙羞!」
「博士息怒,我們再想辦法。」
扶蘇聽了,只好說道。
「是得想辦法,絕對不能坐以待斃。」
淳于越聽了說道,「如今叔孫通這賊人還把這麼多的儒生全都誆騙過去,以富貴為之,引誘他們為其搖旗吶喊,這實在是可恨……向使儒生們站在我們這邊,那就好了……如今只剩咱們兩人了,也不知該有什麼辦法……」
說著嘆氣的搖了搖頭……
這幫不爭氣的東西,哎……
嗯?
聽到淳于越的話,扶蘇反而是心裡一動,「博士,興許未必只有咱們兩人……」
什麼?
聽了扶蘇的話之後,淳于越一愣,馬上瞪眼問道,「不知大公子還想起什麼人?難道這咸陽城中還有一幫沒有被他所哄騙的儒生嗎?」
「這咸陽城中未必了……」
扶蘇只好說道,「可是難道儒生只有在咸陽城中才有嗎?而且這些儒生論名氣,也遠非那麼出名……但是有一些人,他們的名氣可是遠勝過這些儒生的,倘若他們能夠出來,勢必能夠天下震動!」
嗯?
誰?
聽了扶蘇的話之後,淳于越臉色一變,隨即面色複雜的問道,「大公子,你說的該不會是商山四皓吧?」
「正是也!」
扶蘇興奮說道,「商山四皓,名聲在外,是真正的大隱大儒!如果能夠請的他們出山,能讓他們支持咱們,那不就妥了?」
扶蘇心說,如果能讓商山四皓出來,匡扶正義,支持自己這些,那普天之下的儒生,豈不是都會震撼?
到時候不管這些普通的儒生怎麼宣傳宣揚,那肯定都比不了他們四人的一根呀!
不過……
對於這樣的事情,扶蘇當然是開心的,樂意的。
但是,淳于越,那就未必了……
沒錯!
淳于越,還真不太願意讓這四個人出來。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淳于越最在意的,是儒道的發揚嗎?
那當然也是的!
為了這個,他甚至是願意犧牲性命,以死明志,博德萬世流傳的美名!
但是,卻也不完全是。
這是有那麼一個條件的,那這個條件是,這個把儒道發揚光大,甚至為儒道以死明志的這個人,得是他!
沒錯,功名利祿人之所向。
有些人追求立功,有些人追求利益,有些人追求官位,也有些人追求的是名聲。
在古代社會,名聲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一是古代很多人相信靈魂,認為名聲惡臭,那麼靈魂就髒了,人可以死,但是靈魂要是受到玷污,那就沒下輩子了,或者下輩子遭受惡報。
第二,那就是跟現在差不多,名聲是一個人的社交准入證,與人交流交談做生意,但是我臭名昭著的話,就沒有人願意跟我這樣了。
比如劈腿pc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那下次找對象還是容易嗎?
比如坑了合作夥伴的事情發生了,人盡皆知了,那下次還好跟人做生意嗎?
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