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項梁的責任
章邯和項梁頓時沉默了,只是兩人的心中各有所思。
項梁想著的是項羽被一個自己看不起的人打敗了,精神肯定大受打擊,導致最後選擇自殺。
章邯想著自己投降了不說,項羽給予自己武器,自己竟然也不敢一戰,當時的項羽竟然已經這麼厲害了。
要知道自己手裡可是還有二十萬大軍,項羽的軍隊好像只有六萬兵馬。
如果自己敢決一死戰,項羽也絕對不會好過,可是自己膽怯了,最後造成二十萬大軍被坑殺。
此時,章邯越想越不服氣,暗罵自己軟弱無能。
項梁頷首道:「我家先祖從小到大,應該也有過挫折吧。」
秦安說道:「應該有吧,但是都是小挫折,無傷大雅。不過說起項羽,就要說項梁。」
項梁一愣,道:「這是什麼意思?還請先生明示。」
秦安頷首道:「項羽早年喪父,一直是項梁養大的,兩人的關係如同父子。
章邯和項梁都點了點頭,兩人頓時有些尷尬。
章邯驚訝道:「行啊老項,這麼一點時間,你竟然都記住了。」
最後也確實如此,章邯算是最後投降的人。
當年章邯投降項羽時,項羽坑殺了二十萬大軍就能看出來。
而且章邯此人運氣好,因為他一開始的對手都是一些老百姓,他們大字不識一個,更不會用兵法,戰陣,所以屢戰屢勝。
秦安立馬解釋道:「這就要說項羽小時候了,項梁教項羽讀書識字,項羽不肯學,項梁教項羽劍法,項羽又不肯學。
於是自己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記得當時自己特別生氣,曾經質問過項羽。
所以說,孫臏是研究透徹這《三十六計》的人,而老項,你只是一個了解大概的人。
「先生,恐怕這不能怪章邯吧。」章邯說道,「要知道,當時劉邦的名聲不顯,二十萬大軍都可以直接滅了劉邦,更說投降了。」
可惜,章邯也是一個蠢人,投降人也會投降錯,如果當時投降的是劉邦,那麼他不會死,二十萬秦軍也不會死。」
那麼項梁就教了,可是你教就好好地教,但是項羽只是學了一個大概,卻沒有深究。
這就造成了項羽日後那種剛愎自用,優柔寡斷,殘忍兇狠,多疑,有勇無謀,不善於用人,多疑等性格。
「先生所寫,果真奧妙。兵不厭詐,孫臏擁有《孫子兵法》棋高一著,最後贏了龐涓,殺了龐涓報仇,為齊國打敗了楚國。」項梁說道。
而這引蛇出洞並沒有在三十六計中,卻和三十六計中的調虎離山很像,示假隱真跟三十六計里的以假亂真很像,而且還有那麼一點瞞天過海的感覺。
項梁頓時想起了項羽少年時,自己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
於是龐涓命令拋下錙重。只帶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追擊齊軍。
他們兩個嚴格說來還是死仇,章邯殺了項梁。
最後碰到了楚軍,也就是項羽的軍隊,於是就開始接二連三的失利。
項梁生氣地詢問項羽想要學什麼,項羽說要學萬人敵,就是當將軍。
就像項羽,雖然他只是對兵法只是了解一個大概,可是這個大概可以讓他在戰場上連接得勝利。」
秦安點了點頭,道:「也是,如果沒有項羽的破釜沉舟,也不可能用兩萬兵馬打敗秦軍,揚名天下。」
孫臏讓士兵造十萬個灶台,明天造五萬個灶台,後天築三萬個灶台。
要說深入研究,要怎麼做才算深入研究?
「先生。」項梁立馬問道,「何為大概,何為深入研究?」
秦安想了想,道:「剛剛我進書房的時候看到你在看《三十六計》。」
當時自己覺得項羽此話非常有理,甚至誇讚項羽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後的成就絕對非同小可。
秦安苦笑道:「還不是因為,大秦朝中能打的人全部被殺了,最後只剩下一個章邯。
可是章邯怎麼能跟蒙恬,王翦等人相比。
雖然說你沒有孫臏了解得透徹,甚至可以延伸出其他的計策來,可是並不表示你的《三十六計》毫無用處。
自己也沒有詢問原因,既然項羽不喜歡那麼就不學也罷,身為武將世家,學文這樣的東西確實不適合。
第三次發現灶台只剩下三萬個,那麼說明齊軍只剩下三萬人,認為孫臏的末日來了。
讀書識字,按照項羽的意思是用來記名字的。可真的是這樣嗎?
「為何會這樣?」章邯問道。
老項,你也讀過書,難道讀書識字真的只是用來記名字的嗎?」
秦安說道:「雖然記住了,但是不怎麼會用,孫臏曾經用一招減灶的計策,叫做示假隱真,引蛇出洞之計。
坑殺二十萬將軍,這是身為一軍主帥的大忌,可是會造成無人敢投降他項羽的後果。
「先生。」項梁說道。「我們還是言歸正傳吧,為何要說項羽就要說項梁?」
秦安點了一下頭,問道:「那老項你對三十六條計策都知道了嗎?」
然而項羽的回答卻是:「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
「都已經記住了。」項梁說道。
哪裡料到,這一切都是孫臏的計策。
追殺孫臏的龐涓每追到一處,就會檢查灶台,第一次發現十萬個灶台,得知齊軍有十萬人,第二次發現有五萬個灶台,認為齊軍逃了五萬人。
之後的事情,你們都看過《楚漢爭霸》應該都知道了。」
於是自己又教項羽學習兵法,當時項羽非常高興,自己教什麼都學的很快,但是並沒有像先生說的那樣只學了一個大概。
可這也是被逼無奈,項梁攻打大秦,算是反賊,章邯是朝廷的大將軍,是官。
官抓賊沒有過錯,所以兩人又根本沒仇,這導致兩人的關係很尷尬。
好在未來的事情都沒有發生,嬴政又不計前嫌,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於是,兩人也就當什麼事情沒有發生過,兩人當做朋友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