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從源頭滅絕世家
嬴政非常認同秦安的話,天下有沒有乞丐,是皇帝的事情,皇帝沒有辦法讓乞丐吃飽,那就是皇帝的錯,不能怪乞丐。
「秦安,這話你說得很好。只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們根本不會想著謀反。」嬴政說道。
秦安笑了笑道:「這話不是我說的,我只是重複了其他人的話而已。
不過這個《開皇律》也還是有一些不公平,偏袒一些貴族,官員,世家,沒有做到一視同仁。
那句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話,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騙騙無知的百姓而已。」
「為何要如此?既然一視同仁,為何還要區別針對?」嬴政不解地問道。
秦安嘆口氣道:「因為世家,官員們掌握了國家絕大多數的資源,他們有錢,有糧,還有人。
在唐朝初期,因為天災的關係而鬧糧慌,身為皇帝的李世民親自上門求世家借糧食給朝廷,讓朝廷渡過難關。」
「什麼時候皇帝如此卑微了?」嬴政怒道,整個人染髮了一股怒氣。
秦安無奈地說道:「因為世家們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而且他們掌握國家大部分的人才。
再說了,真正商業崛起的時候,國家一定比世家有錢,人才也比世家多,想要對付世家,有時候根本不用動用權力,直接用商業的手段就能滅了他們。
世家竟然擁有如此多的土地,怪不得朝廷也得賣面子給他們。
雙方都知道對方的弱點,所以誰也奈何不了誰,因此,只能是皇帝低頭。
我經常說商業滅國,其實很容易的,只要這個國家的信譽破損了,那個國家就會自行解散。」
其實商業形成的世家,是非常難的,正所謂富不過三代嗎。所以這點你根本不用擔心。
秦安搖了搖頭,道:「杜絕不了的。世家的出現最基本的原因是土地,然後是控制各行各業,導致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
現在就算土地國有了,不能讓他們在土地上得到發展,但是你總要發展商業的吧。
在國外,有一個家族,這個家族的錢比他們國家還有錢,這個家族只要隨便說一句話,就能左右國家的經濟。」
「好一句百年的皇朝,千年的世家。」嬴政問道,「這些世家是如何形成的?」
「那也是有機會成為世家的。」嬴政說道。
秦安頷首道:「沒錯,是必然的。根本沒有辦法阻止,因為你阻止了他們成型,就是在阻止商業的發展。」
這時候,世家們再推舉一個皇帝出來簡直不要太簡單,他們要人有人,要有糧有糧,就算朝廷軍隊再多,那又有什麼用,難道靠軍隊管理天下不成?
「諾。」
「那倒沒有。」秦安說道,「李世民最後狠狠地懲治了世家一番,最後世家們就老實了。
馮去疾跟著說道:「沒錯,在國家面前,世家們就算再強大,再厲害也不是國家的對手。」
「我懂了。」嬴政點了點頭。
這樣下去,國將不國。
「難道以後皇帝就一直被世家牽著鼻子走不成?」嬴政沉聲道。
因此要杜絕這件事,那麼只有讓土地國有化,絕對不能私有化。」
首先,第一件事他們會集體辭官。
他們處在相對和平的關係,就算舊皇朝滅了,新皇朝成立,這樣的關係還依舊存在,因為世家們在一個地方基本上根深蒂固。
「你們都不要說話,讓秦安說。」嬴政沉聲道。
有這麼一句話,百年的皇朝,千年的世家。可見世家們的勢力有多麼的龐大。」
更重要的還是世家們綁在了一起,你一旦動了其中一家,那麼其他世家會聯合起來反對你。
「就算有,那也是剛剛成型,國家多關注就行了,然後利用律法管著他們,一旦有人犯法,直接抓起來不就行了。
「那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按照你所說,世家的存在會對國家而言產生不利的影響。」嬴政問道。
「你的意思是世家的成型是必然的?」嬴政問道。
「看來,應該在源頭上杜絕世家的出現。」嬴政說道。
所以,貴族們會從商業上變成一個世家。
到了以後,世家們都非常的老實,但凡朝廷命令,都會遵守,但是朝廷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去找那些世家們的麻煩。
一旦辭官,朝廷將會有七成官職會空出來,而且無人能頂上這些空缺。
商業上,基本上就是比誰的錢多,誰就是老大。
世家們也會給皇帝面子,借糧食給朝廷。」
李斯立馬說道:「村長,這是秦安的危言聳聽,就算世家們想要對國家做什麼,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啊。」
「從始皇帝開始慢慢地形成的,他們原本就是大秦的貴族。就算改朝換代了,頂多換了一個名字,變成大漢的貴族。
李斯和馮去疾立馬閉上了嘴巴,蒙毅和蒙武也乖乖地不說話了。
秦安回答道:「岳父,你的擔心有些多餘了。商場上想要形成世家是很困難的。」
如果不發展商業,那麼這個國家一輩子就是貧窮的國家。
「你說的很有道理。」嬴政微微點頭,「那麼只要從土地上解決,世家就危害不了國家,還能讓國家更加富有,更加強大?」
時間一長就變成了世家,世家們可是擁有非常多的土地的,他們一年的收成可以讓一個國家吃一個月的。」
「是的。」秦安說道,「從秦朝開始到清末為止,不斷地出現皇朝更替,除了出現昏君,天災人禍之外,就是土地兼併。
「嘶。」眾人又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
秦安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說完土地,律法和世家之後,我再來說說人才。
楊堅發明了科舉,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這杜絕了任人唯親的局勢,可以讓天下人都有機會一展抱負。
這讓天下人掀起了讀書風潮,不管是官宦人家的子弟,還有世家子弟,甚至寒門子弟也都開始讀書。
只要有機會讀書,不管他什麼身份,他都不會錯過,這也大大地開發了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