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兵變前的準備,盛世開啟!

  第233章 兵變前的準備,盛世開啟!

  李世民從來都不相信鬼神之說,他只相信自己親眼所見到的東西。

  那些謠言只不過是他兵變前的手段而已。

  而就在此時,李淵也在考慮是否要準備遷都的事情。

  說起來,李淵要遷都的理由其實也相當簡單。

  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所以每年為了防備少數民族的入侵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於是有個大聰明便上書給李淵說:「突厥之所以一直南下入侵,那是因為我們的人口和財富都在長安。」

  「突厥人南下入侵實在是太過輕易,收穫又大,所以邊關的問題才會一直得不到解決。」

  「既然如此,那不如把長安城燒毀,把人口和財富遷移到其他地方去,如此一來,沒了目標,突厥人便不再會南下入侵了。」

  對於這個建議,李建成和李元吉十分贊成。

  這個建議看似十分腦殘,似乎支持這個決定的人都是蠢貨。

  但看看這些人的屁股在哪裡坐著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些人會支持這種腦殘的決定了。

  李淵李建成李元吉,這父子三人加一塊,提到打仗連李世民的一根毛都不如。

  說白了,如果沒有李世民在,他們根本不可能能夠拿下這個天下的寶座!

  偏偏李世民現在威望越來越大,大到所有人都心懷不安。

  就連李淵,都惴惴不安,生怕自己哪一天自己這個位置就坐不安穩了。

  在這種情況下,從李淵和李建成幾人的角度來看,做出這種決定自然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若是遷都了,不用防範外敵的入侵了,那李世民手中的兵權就能被光明正大的剝奪了下來。

  如此一來,他們父子三人全部都能安心睡覺了。

  李世民當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因此在李淵派人前去樊州、鄧州一帶,巡視可以居留的地方,準備遷都之時,李世民果斷上書駁回遷都的決定。

  「北方人入侵自古以來便連綿不絕,父皇坐擁天下,擁有百萬精兵,怎麼能夠害怕那少數民族的入侵呢?」

  「若是僅僅只是因為入侵便害怕到遷都,那豈不是讓大唐全國上下都蒙受羞辱嗎?這不是平白無故讓後世恥笑?」

  「縱觀天下歷史,被迫遷都的只有劉辰一人,那人據說是得到了上天的懲罰,暴斃而亡,難道父親大人也想成為那般人物嗎?」

  李世民這話說的絲毫不客氣,一點也沒給自己的父親留面子。

  他們之間的矛盾基本上早就公開化了,因此李世民其實並不是很在意細節方面禮節。

  倒不如說,他現在需要一個機會來讓自己起兵謀反。

  若是李淵做出什麼不理智的事情,那便是李世民起事的最好時機。

  當然,李世民也不會表現的如此明顯。

  於是他便裝出義憤填膺的樣子接著說道:「衛青霍去病不過是漢朝的一屆武將,尚且能夠說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這種話。」

  「我身為大唐的藩王,難道不能做到這一點嗎?」

  「請求父皇給我幾年的時間,屆時兒臣一定將那頡利可汗的脖子上套上繩子獻給父皇!」

  「若是到時候不成功,再說遷都之事也不晚!」

  李世民這話說的十分圓滑,看似是在義憤填膺,其實話里話外透露出來的意思也很簡單。

  他不是不支持遷都,只是不支持現在遷都。

  若是連仗都沒打就灰溜溜的逃跑了,那豈不是平白無故的讓天下人恥笑?

  到時候咱要是真打不過,再遷都也不丟人。

  所以他其實不是不願意將自己手中的兵權交出去,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

  李淵聽聞此言,頓時回道:「說得好!」

  但實際上,他也只能無奈的同意李世民的說法。

  李淵也不敢把李世民逼得太緊了。

  李世民知道李淵知道自己有反心,李淵也知道李世民知道他知道李世民有反心。

  但是雙方都裝作不知道的樣子,你好我好大家好,就這麼維持著表面的和平。

  至於李建成和李元吉,他們看似是在為自己的利益爭取,實際上他們也只不過是李淵用來限制李世民的工具而已。

  如果沒有這兩個傢伙在前面當靶子替自己吸引火力,那到時候有矛盾的就不是李世民和他的兄弟了,而是李世民和他的父親了!

  所以很多時候,李淵扮演的只是一個裁決者。

  他坐在高台之上,高高在上的看著下面人的爭鬥,以保全自身。

  眼看計劃流產,李建成不樂意了。

  「當初樊噲那小子也說自己可以憑藉十萬大軍在匈奴之中縱橫馳騁,可結果呢?」

  李建成不陰不陽的說道:「莫非秦王和樊噲那小子一樣,也只是吹牛皮罷了?」

  李世民十分不屑,冷哼一聲,淡淡的啐了一口。

  「樊噲那小子有什麼可稱讚的,我用兵的方法和他有很大的不同,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不出十年,我必定平定漠北,此並非妄言!」

  李世民高聲說道:「我願意立下軍令狀!」

  聽聞李世民這麼說,李淵終於鬆口,決定不再議論遷都的事情。

  但李建成仍舊不願意善罷甘休。

  「突厥雖然南下入侵,但只需要得到財物便會離開,而秦王卻是假託抵禦突厥的名義總覽兵權,實際上只是為他篡奪帝位做鋪墊罷了!」

  可以說為了搬到李世民,李建成已經不擇手段了。

  哪怕這些話說出來十分可笑,他也要說。

  站在他的立場上,他這麼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淵還沒徹底老糊塗,自然不會相信李建成的話。

  或者說,他不願意,也不敢相信李建成所言。

  誰都能看得出來,李世民僅僅抓住兵權不願意放手,擺明了就是不會坐以待斃。

  很多時候他交出兵權,也只是以退為進,證明這兵權不在他手裡還真不行。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確是有矛盾,但現在更重要的還是去防備突厥的入侵。

  如果真的把李世民拿下了,只怕再也沒有人能夠對付突厥人了。

  到時候說不定這天下都沒了。

  輕重緩急李淵還是分得清楚的。

  像是這種事情,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交鋒的一個縮影。

  誰都知道,李世民手中掌握兵權的時間越久,他的聲望就會越高,到時候就越難以對他動手。

  這麼拖下去,遲早會發生大問題。

  可偏偏現在所有人都得依靠李世民來防範外敵。

  現在李淵就是既想讓李世民幹活,又不想給他權利,可偏偏讓他幹活就得給他權利。

  於是事情陷入死循環。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交鋒和矛盾,本質上其實是他和李淵二人之間的拉扯。

  但李建成當真有那麼不堪麼。

  這件事情也不見得。

  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人還是有著不俗的實力的,否則雙方也根本不會拉扯這麼久。

  真要是如同李世民所說那般,自己的威望極高,登上帝位是眾望所歸,那李淵何必還猶豫那麼久?

  一個無能的太子而已,說廢就廢了,直接給李世民,不就沒那麼多的事情了

  說白了,雙方能夠一直拉扯下來,那就證明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並不是很大。

  而且由於太子正統的身份,李建成在某些方面甚至還有著極大的優勢。

  他在對付李世民之時,手段說不上多麼高明出色,但也覺得稱得上是步步為營,逐步蠶食。

  李世民手下的實力一直都在被李建成緩慢的削弱著。

  不然李世民是絕對不會如此急切的發動兵變。

  如果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皇位,誰不願意這麼做?

  正是因為被逼到絕路了,所以李世民才會準備出其不意的發動兵變。

  最後李建成棋差一著,兵敗身亡。

  最開始還沒建國之時,李世民和李建成二人的功績基本上可以說是半斤八兩。

  李世民縱使比較出色,但也沒好到哪裡去。

  但在立國之後,問題就來了。

  你太子肯定是不能再和之前一樣,以身犯險了,李建成需要在朝廷之中謀劃國事。

  而這個時候,李世民在外不斷征戰,聲望愈來愈高。

  更讓人為難的是,沒了李建成壓制李世民的功勞,軍隊之中其它人根本比不過李世民。

  那些不是皇親國戚的,沒法給李世民爭搶功勞,是皇親國戚的,實力又不如李世民。

  再加上之前李世民被拿掉兵權之後,他的繼任者做的實在是太差了,這也就使得李世民手中的兵權基本上不可能被拿下了。

  李世民手中掌握著如此重要的兵權,大唐的防禦不依靠他還能依靠誰?依靠那些手無寸鐵的朝官嗎?

  所以李建成決定穩紮穩打,一步一步慢慢蠶食奪取李世民手中的權利。

  他不求能夠一夕之間就徹底將李世民架空,成為一個毫無作用的秦王。

  反正太子的位置是他李建成的,他只需要耐心等待李世民露出破綻。

  哪怕僅僅只是一個很小的破綻,他都能開始一而再再而三的削弱李世民的實力。

  從一開始,李建成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但誰都低估了李世民奪取帝位的決心。

  說他是被逼的也好,說他本來就有反心也罷,總之,當李世民做出決定的那一刻開始,事情的起因如何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從他準備奪取政權的那一刻開始,他身上的罵名就絕對不會少。

  他需要用更大的功績,更寬廣的胸懷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能夠坐上這個位置是天命所歸!

  不管他本人的性格如何,從他開始準備奪取政權開始,想要坐穩自己屁股下面的位置,他就必須要表現得寬容大度,表現得知人善任,聖明無比!

  不然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坐穩自己的這個位置。

  歷史上,和他有著相似經歷的還有另外一個人,那就是八百年之後的朱棣。

  同樣都是發動兵變武裝奪取政權,同樣都是聲望隆重,同樣都是奪得皇位之後的明君。

  這二者何其相似?

  從宮中離開之後,李世民讓人將那雕像好好的保存下來,只需要等到合適的時機,便拿出來舉兵起事!

  可兵變並非是幾個人就能做到的。

  大家都不是傻子,不管是李建成還是李淵,其實都有著自己的防備力量。

  大軍不可能開進這長安城,宮中和東宮的防備力量李世民也基本上不可能插的進去手。

  因此李世民唯一的突破口就是收買李淵和李建成身邊的人。

  他不需要這些人倒向自己。

  只需要到關鍵的時候,這些人能夠視而不見,或者被調去其他地方即可!

  李世民不需要這些人跟自己一起衝進皇宮逼宮,關鍵時刻,這些人不在,大事便可以定下來。

  而李世民所盯上的第一個目標便是李建成的近臣。

  當然,他不會愚蠢用謀害李建成的理由來收買對方。

  李世民甚至不會讓對方知道收買他的人和自己有關。

  這隨從只需要關鍵的時候傳遞給李建成一些錯誤的信息就可以了。

  這些錯誤的信息可以以任何方式被提出來,哪怕只是些許的猜測,即便是這樣,就足夠了。

  而就在李世民緊鑼密鼓的布置計劃之時,秦天也來到了長安城。

  此時的長安城算不上太過繁華。

  哪怕是和三百年前的東京相比,也是略有不如。

  究其原因,當年秦天閉關之前看到的是一個在諸葛亮的手中被治理得欣欣向上,綻放著勃勃生機,已經開始走向巔峰的都城。

  而現在的大唐,尚且只是剛剛開始起步,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走來的一路上,秦天已經知道了,如今正是武德年間,也就是唐高祖在位的時候。

  此時李世民尚未發動玄武門之變,還未正式開啟大唐的輝煌。

  那些出名的詩人名家很多也都尚未出世。

  這是一個生機勃勃,昂揚向上的時代。

  雖然大多數人都注意不到這一點,很多人對未來仍舊迷茫,但秦天卻是知道,這個世界上,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明珠之一,大唐即將冉冉升起!

  秦天很期待在這個時代所遇到的那些人。

  幾百年的生涯之中,能夠讓秦天願意結交的人並不多,很多都只是他生命之中的一些過客。

  唯獨在這個時代,秦天有太多想要親眼見一見的人了。

  「來吧徒兒,讓我們親眼見證一個偉大帝國的誕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