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孫劉聯合,扯虎皮的諸葛亮
設身處地的想,如果換做諸葛亮在這個位置上,只怕他也會這麼做。ඏ🌷 🐸💀
自己實力弱小,怨不得別人。
但接下來便是展示實力的時候了。
「將軍消息靈通,應當是知道長坂坡的事情了。」
孫權微微點頭:「聽聞張翼德一聲怒吼,一人追得五千騎兵倉皇逃竄,當真是勇猛無比!」
說到這裡,即便是孫權也不由得讚嘆一聲。
當日看到那副場景的可不只是一人,如此事情根本容不得造假。
即便是孫權也不由得讚嘆一句真猛將也。
相比較之下,曹操就成了當世被笑話的那個人。
五千人,被一人追得倉皇逃竄,你別管事情的經過如何,天下人只會關係事情的結果。
結果就是你五千人被一人追得上躥下跳。
長坂坡一戰也的確說明了劉備的實力尚且不太明朗。
你說他強吧,他被曹操追得一路南逃,堪稱丟人。
可伱要說他弱吧,劉備卻能護著幾十萬百姓一路南下。
據孫權粗略估計,劉備帶下來的人少說也有十五萬之數。
帶著這麼多人,堪稱毫髮無傷的在曹操的追殺之下安定下來,這般能力也絕對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所以孫權十分不理解,劉備到底是如何變成現在這般模樣的。
有帶著十幾萬百姓安然無恙的南下的本事,難道守不住區區幾座城池?
諸葛對此卻是沒有太多解釋的心思。
真要說,這還要歸功於秦天。
如果不是去年秦天的無心之舉,只怕劉備當日要難堪太多太多。
莫說是百姓了,說不定連他自己的妻兒都保不住。
好在曹軍被那突如其來的莫名其妙的援兵給嚇住了,這才讓劉備毫髮無損的離開了長坂坡,最終安定了下來。
「雖然失去了荊州等地,但其實我方實力並未受到太大的損傷。」
諸葛亮沒有絲毫的隱瞞:「現在陸續回來的戰士加上關羽的水軍有兩萬八千精兵。」
「除此之外,江夏郡劉琦也有一萬多人。」
說到這裡,諸葛亮也是有些感慨。
同樣都是一個爹,生出來的兩個兒子卻是各不相同。
劉琮和劉琦……算了,這根本就沒法比。
說起來,諸葛亮也沒想到自己之前的無心之舉竟是給自己留下了最後的一絲生機。
去年他給劉琦出主意,儘早離開,於是沒過多久劉琦便離開了荊州,去往江夏。
如果不是劉琦還有江夏的一萬精兵,只怕現在劉備的處境會十分困難。
聽聞此言,孫權卻是果斷搖頭:「不夠,遠遠不夠!」
行軍打仗不是比數字,但即便如此,雙方的實力差距也是極大。
雖然孫權號稱江東有十萬精兵,但這其中的水分到底有多少,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且這十萬精兵也不會只在這一個地方待著,實際上赤壁附近的兵力數量也比這個數字小的多得多。
實際上真要打起來,孫權手下估摸著也只有三四萬人可以用。
如果戰情緊急,來不及調動軍隊,只怕這個數字還會更少。
加上劉備的四萬軍力,也堪堪不過十萬左右。
可曹操呢?
光是南下他就帶來了至少十五萬軍隊。
這十五萬人可全部都是能夠打仗的精銳士卒。
而由於曹操基本上沒廢什麼力氣便拿下了荊州江陵等地,加上這些地方的士卒,曹操現在至少有二十萬軍力!
這是至少,天知道曹操到底有多少人!
雙方的實力差距可謂是極為明顯。
打仗不可能傾巢而出,按照最不樂觀的情況估計,孫劉聯軍加起來可能只有六七萬人。
而曹操一旦開撥,至少也會帶來二十萬大軍。
縱使打仗不是單純的比拼數字,這個軍力懸殊的對比,也足以讓人絕望。
孫權的確是不想對曹操俯首稱臣,但這般實力的差距……
諸葛亮卻是並未灰心。
首先便是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疲憊不堪。
而在在追趕劉備之時,更是派出輕騎兵一天一夜奔馳三百餘里。
倘若曹操軍力真的旺盛,又怎麼只會排除五千輕騎兵前來追趕。
由此可見,曹操多日行軍,軍隊早就疲憊不堪。
士卒的戰鬥力保持了多少還難說。
畢竟曹操去年才剛打完遼東,今年又開始打江東,他國力支持?士卒的反抗情緒又如何?
這些都是干擾軍隊戰鬥力的因素。
再說了,就算加上荊州江陵等地的降卒,也絲毫不足為懼。
那畢竟是投降的士兵,能有多少戰鬥力?
而且曹操就算南下來進攻江東,江陵等地他還得留人看守吧?
這二十多萬大軍,真的南下之後,只怕連十五萬都未必有。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將決戰的戰場設置在對他們有利的地方。
若是曹操有耐心,那所有的謀劃都沒用,大家一起等死吧。
「你也說了,如果從曹操耐得住性子,屯兵江陵,我們又如何?」孫權皺眉道。
諸葛亮微微一笑:「必不可能!」
「為何?」
諸葛亮的口中輕輕吐出兩個名字:「馬超,韓遂。」
孫權頓時恍然大悟。
曹操看似平定了北方,但其實他還有不少的後顧之憂。
馬超韓遂兩人便一直和曹操不對付,如果時間拖得太久,後方空虛,只怕這兩人很快便會動手。
「除此之外,想來將軍還不知道,曹操麾下第一謀士,鬼才郭嘉,已經在去年病逝。」
孫權皺緊眉頭,似有所悟。
「怪不得我覺得曹操行軍如此急切,按理說他不該如此貪功冒進,原來是郭奉孝去世了。」
如果郭嘉還在世,是一定會攔住曹操,不讓他如此貪功冒進的。
但現在郭嘉沒了,沒人攔得住曹操了,怪不得他這麼急切。
郭嘉若是還活著,這場仗根本就不會發生!
所以曹操是一定會急切的南下開戰,急於求成便是他最大的弱點!
「最關鍵的一點,北方人,不善於水戰。」
諸葛亮智珠在握:「曹操想要南下,想要去江東只有一個辦法,那便是依靠荊州的水師。」
<center>
</center>
這也是曹操的第一個目的便是劉備的原因。
如果沒有荊州的水師,曹操就別想什麼打下江東了。
難道他要依靠一群步卒來跟水師戰鬥嗎?
而這便會引來另外一個問題。
「荊州水師歸附曹操,只不過是在他軍隊的威逼之下,並非心悅誠服。」
畢竟是一群降卒,沒有經過時間的消化,他們能夠發揮多少戰鬥力?
按理說,曹操現在最正確的做法便是屯兵江陵,靜待時機。
可這樣又會給他後方的馬超、韓遂機會。
所以曹操必須要速戰速決,要麼就乾脆放棄荊州,直接退回去,但這又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曹操現在是進退兩難。
想要依靠荊州水師,那肯定靠不住,那二十萬大軍當中頂多六七萬水師。
這樣一來,雙方的戰鬥力就幾乎被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
雖然孫權和劉備的實力也並不是十分強大,但拉出來個三五萬的水師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於是實力對比便從八萬對二十萬變成了四萬對六萬,這樣差距就很小了。
只需要計謀得當,並非是沒有勝利的機會。
況且對方又是降卒,定然發揮不了太多的實力,勝局堪稱已定!
而水師拿不下江東,曹操縱使有二十萬大軍又能如何?
二十萬步卒面對五萬水師,也只能望洋興嘆,甚至被水師當成活靶子來打。
如果曹操失了智,讓這些不善水戰的士兵走上戰船,那只怕孫權和劉備的嘴巴都能笑歪來。
不善水戰的步卒強行上船和水師戰鬥會發生什麼?
結果所有人都能想到。
而就在此時,諸葛亮則是拋出了最關鍵的誘餌:「如今,將軍統領數萬大軍,與劉備齊心協力,定然輕鬆擊潰曹軍。
「等到曹操失敗,他必然會退回北方,至少五年之內沒有南下的實力和機會。」
「如此一來,荊州與東吳便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天下三分之勢已定,成與不成,全看將軍一念之間!」
別的都是虛的,諸葛亮的關鍵誘餌在荊州。
說白了,孫權不願意和劉備聯合的關鍵原因還是不想放虎歸山。
就算打敗了曹操,曹操是得有許多年沒有力氣南下了,可問題是他身邊還有個劉備呢?
曹操一走,劉備必然再次強盛,這無異於放虎歸山。
孫權雖然不想被曹操控制,但也同樣不想在身邊給自己養一個禍患。
但現在諸葛亮一說荊州,那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拿下荊州一地,劉備的命脈基本上就被孫權握在手中了。
從此以後他根本不需要擔心劉備會對自己不利,因為荊州在自己手中,想對自己動手就得先拿下荊州。
沒有荊州,劉備屁都不是。
這就相當於諸葛亮主動把自己的命脈交給了孫權。
如此一來,孫權便再也沒有人任何後顧之憂了。
現在聯合,不但能夠擊潰曹操,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還能拿下荊州這個自己已經眼饞許久了的地方,孫權哪裡還有拒絕的道理。
最後的最後,諸葛亮還有一層保險。
他本不想把秦天扯出來當做虎皮,但現在情況危急,卻是不得不用了。
「不知道將軍可知去年的白龍現世?」
孫權目光微動:「自然知曉,卻是不知道孔明為何會提起這件事情。」
「實不相瞞,亮見過那白龍真身。」
「哦?」孫權頓時來了興致。
「詳細說說?」
於是諸葛亮便把當初自己和秦天相遇的事情說了一遍。
「亮說那人雄才大略,精通世事,將軍定然不會相信,但亮的確是有實物為證。」
接著,諸葛亮便把那魏延遇到秦天一事說了一遍。
「仙人給那魏延指了一條明路,才有了當日長坂坡大勝,不然……」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如果沒有魏延救場,當日會發生什麼還真說不定。
「居然有這種事情?」
孫權頓時來了興致。
他本身就對神仙鬼怪一事十分感興趣,現在更不必說有人真的見過那神仙了。
諸葛亮自信滿滿:「亮自然不會撒謊。」
說罷,諸葛亮便讓人呈上來了自己早就準備好的禮物。
禮物自然就是秦天此前變出來的那些大米白面,還有白糖等各種吃食。
如果說大米白面僅僅只是質量不錯的話,那白糖等各種佐料便根本不似凡間食物了。
尤其是那白糖和精鹽,細如沙,白如雪,當世罕見!
至少孫權就從未見過那潔白如雪的砂糖。
糖類本就少見,這時代所生產出來的各種蔗糖也都有著其他雜色,像是秦天變出來這種潔白如雪的砂糖,從古至今,從未有之。
如果說之前那細節豐富的故事只是讓人將信將疑的話,那這白砂糖一出現,就讓孫權再也沒有了任何疑問。
這種物品,當今世界上從未有人能夠煉製出來。
能夠拿得出來這些東西的人,不是仙人,不是那白龍,還能是什麼?
看到孫權相信了自己所說的話,諸葛亮這才放下心來。
「實不相瞞,前幾日亮還在帳中見到了那仙人一眼,並談論了之後天下的局勢。」
「哦?那仙人如何說?」孫權的眼前一亮。
「如果沒有仙人肯定,我現在怎麼會在將軍帳中?」諸葛亮微微一笑:「只怕早就跟隨主公逃離南方了。」
孫權頓時哈哈大笑。
秦天當然沒和諸葛亮說這些,他只是知道歷史,孫劉聯軍各方面其實都有優勢。
不要看曹操來勢洶洶,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紙老虎罷了。
當然,他並不介意諸葛亮打著自己的名號招搖撞騙。
說是招搖撞騙有些誇大了,頂多就是扯著自己的虎皮吧。
諸葛亮是謀士,不是什麼迂腐之人,對於這種事情一向有著自己靈活的道德底線,更不要說秦天本人還不介意了。
所以這個時候把秦天拉出來給自己做背書,諸葛亮是沒有絲毫的壓力。
他也知道孫權喜好這些神鬼誌異之事,所以最後將這件事情拿出來說,來給自己做最後一層保險。
同時這也是某種程度上警告孫權。
我與仙人有舊,咱們最好遵守君子本分,不要有什麼莫名其妙的想法。
不然到時候魚死網破之時……
如果有其他辦法,諸葛亮是萬萬不會把秦天拉出來當擋箭牌的,但誰讓他們現在弱小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