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項羽身上的諸多問題

  「正是!」

  李陽點點頭,沉聲道:「今日保住性命,用此驍勇之身,日後定可開疆擴土,保天下萬民之太平,此為真英雄。」

  項羽卻搖了搖頭,苦笑道:「今聞李相一席話,羽深受感染,英雄之志,當如李相所言那般,為天下蒼生立志。然,羽今生是不可能立此大志了,我生是楚國人,死亦楚國魂,此生絕不可能事秦,若有來世,我身不再有家仇國恨,我亦想做一個如李相口中所說的英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真是壯哉!哈哈……」

  項羽仰天大笑,只不過笑得有些悲壯,笑得有些無奈。

  顯然,他不願投降,他無法拋下從小就背負在身上的家仇國恨。

  不知為何,李陽的心也是失落至極,甚至有些心疼此人。

  李陽可以感受到,外表豪氣雲天的項羽,其內心深處其實是充滿了悲哀和無奈,甚至好似他也非常的不想做現在的自己,從小就背負家仇國恨,從小就被強加使命,這輩子活著,只能是為了復仇。

  或者說,其實李陽的那番話,真的說動了他,讓他動容,讓他深受感染了。甚至,他也真的很想做一個像李陽說的那種真英雄。如此,方不枉此生。

  可是,命運就是命運,自他出生在楚國的項家,這就註定了他無法去做這個英雄夢,因為他有自己的使命要去完成,他無法放下命運讓他背負的這個使命……

  李陽有如有梗在喉,縱使有一堆勸說的話,終是一個字也說不出口,因為他已經看出來了,縱使說再多的勸言,也改變不了對方的。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項羽此人,身上背負的家仇國恨,為何會如此之深!

  自項羽八歲的時候,其祖父項燕大敗秦將李信,當時項燕就被當成了楚國的第一大英雄,而項氏家族也成為了楚國人生存的最後希望。

  當時的項羽,也被楚國人視為未來的希望。

  上街時,經常有人就說,看到沒,這人是大將軍項燕的孫子,別看他這麼高,他才八歲,力氣還很大,將來長大了,和他爺爺合兵一處,將來楚國就有希望了。

  項羽,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氛圍當中。他也希望,將來能像爺爺一樣,成為楚國人心中的大英雄。

  可是在項羽九歲的時候,項燕就兵敗,死於戰場。

  而後,楚國被滅。而項羽,也從一個貴族公子,淪為了一個亡國之民。

  所以,爺爺戰死,楚國滅亡,這在項羽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傷痕。

  從這一刻,家仇國恨,就埋在了他的心裡。

  而後,項梁項伯,也時刻提醒,更是讓家仇國恨,深深的刻在了他整個的成長曆程當中。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孩子從小就背負了太多不是他這個年紀該承受的東西,家破國亡帶來的家仇國恨,通通強加於這個孩子的身上,這肯定會影響心靈健康的,小的時候沒有快樂,活在仇恨當中,長大了也將深受心靈痛苦的折磨。

  這是一個悲劇,該看心理醫生才行。

  而李陽,不是心理醫生,沒辦法治好他心靈上的創傷,更沒辦法讓他放下背負了十幾年的家仇國恨。

  自己能做的,能勸的,都已經做了……

  「放箭吧!我今生志向已立,已是無法更改,縱始是自私之志,縱始有違世之太平,只要我項羽還活一天,便誓要滅秦!」

  項羽無比堅定的對李陽放下一句話,然後便轉身朝著下相縣城方向走去……

  是的,因為下相縣,就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回家的方向!

  一步,兩步,三步……

  十步,二十步,五十步……

  望著越行越遠的孤涼背影,李陽嘆了口氣,無奈的將手揮下:「放箭吧!」

  「咻!」

  十數枝利箭,破空而去,射在了那道孤獨的背影身上……

  孤單的背影,身軀一頓,單膝頓地,腦袋垂了下去,再無動靜……

  呼!

  李陽深吸了口氣,眼神當中已滿是悲涼之色。

  你放不下你的使命,我又何嘗放得下我的使命?

  為了天下蒼生,為了當世太平,李陽不得不如此做。

  哪怕,這個結局也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命運,或許就是這樣,半點由不得人。

  不過,這或許就是自己心目當中崇拜已久的西楚霸王!

  既是西楚霸王,又豈會投降?

  既是西楚霸王,又豈會對人伏手稱臣?

  他是霸王,生要做人雄,死亦要做鬼雄,怕死的話,便不是他了!

  雖然因為自己穿越來到這個世界,使得項羽此生沒有稱霸,但是今日一戰,他以一敵千,殺敵百人,已經證明了他的神勇之能。

  想必,後世,亦是會有人記得項羽神勇之威!

  想到這裡,李陽再次嘆惜一聲,然後對李由道:「派人好生安葬他吧!」

  說完,李陽帶著眾人,開始進城!

  不過,經過此事,李陽倒是從項羽的身上,看到了當今天下,六國臣民其實都是沒有歸心於秦的。

  這個天下,還有許許多多像項羽一樣,背負著家仇國恨的人。他們心中,有自己的國,而這個國,不是秦國。

  所以,這對李陽來說,義務教育更是迫在眉捷,回朝之後,就要向嬴政提議,設置教育部,制定教材,實行全民教育。

  作為一名穿越者,李陽非常的清楚,教育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普及,而且還事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意識統一。

  特別是在秦朝這樣一個剛剛一統六國的背景下,統一全民的意識,就更加的重要了。

  只有利用愛國主義教育,才能讓以前的六國百姓潛移默化的認識到,以前的六國,只是華夏民族的分裂狀態,而大秦一統,才使得以前經歷了數百年分裂之久的華夏,終於得到了再次統一和完整。

  同時,更是要讓六國百姓知道,大秦即是華夏,大秦兒女,都是炎黃子孫,同是一個民族,同是一家人。

  還要讓他們知道,大秦帝國,是華夏文明新的巔峰。

  說直白一點,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就是避免國家和民族的分裂,保證天下太平、祥和,杜絕國家分裂引發的內戰。

  當一個國家的人民,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都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李陽必須改變這種現狀!

  李陽太清楚了,華夏文明之所以能延續數千年,以文明古國的姿態依舊屹立於世界的原因,就是我們華夏兒女有著強烈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無論華夏兒女身在世界何處,他們的心中都裝著華夏,無論華夏民族在遭受著多麼大的苦難,華夏兒女都不會拋棄自己的祖國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