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安提到的「三人成虎」,是戰國時期魏國發生的一個故事,講的是魏國的大臣龐蔥陪太子去趙國做人質的事。
扶蘇點點頭,說:「自然聽說過。」
「魏王真是太糊塗了,居然輕信手下大臣的話,懷疑起龐蔥,之後再沒召見過他。」
「真相其實很簡單,叫來龐蔥問問就知道了。」他帶著一絲嘲諷地說,「可笑的是,魏王卻選了最愚蠢的做法。」
他言語中透露著對魏王當年做法的不屑,
就因為別人幾句話,就輕易相信別人的誹謗,
這樣的魏王,顯然不是一個稱職的君主。
不同於扶蘇想當然的態度,嬴政等人陷入沉思。
他們當然也知道這個故事,
而且他們個個都是極聰明的人,
隱約能猜到趙安為何這麼說。
趙安接著道:「這不單是魏王傻,而是輿論的力量太可怕。」
「換成你們中的任何一個,恐怕也會和魏王一樣。」
「到那時候,別說召見,可能都恨不得馬上除去謠言的源頭。」
扶蘇立刻站起身,態度堅定地說:
「這絕不可能!」
「明明知道對方說得不對,還會輕易相信?」
「這種事我絕對做不出來。」
「我大秦國的皇帝陛下,以及眾位大臣也都不會這樣做。」
他信心滿滿地說著。作為大秦的長公子,他相信自己絕不會像魏王那樣。
他一直告誡自己,要多聽取各方意見,集思廣益後再做決定,
絕不輕信片面之辭。
趙安淡淡回應:「如果無法判斷對方說的對錯呢?」
「比如某天,你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
「突然有人告訴你,老趙遇害了。」
「你會怎麼想?」
「一開始你可能不信,」
「但隨著時間過去,你始終不見老趙回家,」
「反而不斷傳來關於老趙遇害的消息,」
「這時你信不信?」
「咳咳……」
嬴政猛地咳了起來,一時表情複雜。
這個比喻實在是……
李斯和王翦等人都被趙安的比喻嚇了一跳,
紛紛默契地低下頭,裝作沒聽見這些話。
扶蘇倒沒當作一回事,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他發現無論自己說什麼,
趙安總能給出合情合理的反論。
沒等扶蘇開口,趙安繼續道:「至於你說朝中之人不會被輕易糊弄,」
「這在我聽來也是相當可笑。」
「如果朝堂上人人都明智,能迅速明辨是非,」
「扶蘇公子就不會反對郡縣制,」
「王綰也就不會被皇帝陛下直接送到邊疆至今未歸。」
趙安順勢又把扶蘇和王綰當作反例。
扶蘇聞言,臉上一陣尷尬。
他當時確實聽了某些人的話,沒多加考慮。
現在被再次提起,
扶蘇才意識到自己那時多麼愚蠢。
同樣,通過趙安舉的例子,扶蘇徹底沒了爭辯的心情。
「掌柜的,我無話可說。」
「您說的這一切,都證明了言論的可怕力量。」
「妥善運用,定能產生非凡效果。」扶蘇認真地說。
他輸得心服口服。
即使起初覺得自己或許還能占上風,
但現在心中已毫無怨言。
這本就是一場辯論,
總有輸贏。
至於今天兩人的討論,會給大秦帶來怎樣的變化,扶蘇無法預料。
一切都得等到真正實施後,
才會揭曉答案!
嬴政露出滿意的笑容,知道事情已經塵埃落定。
「今日前來掌柜這裡討教,真是獲益匪淺。」
「不僅明白為何要召集六國貴族入咸陽,」
「同時讓我懂得了如何更好地應對即將發生的事情。」
「掌柜今日展現的才華,」
「再次讓我深深折服!」嬴政心情大好。
他心中已經有了具體的執行方案。
回到章台宮後,就能立即和李斯、王翦等人商討。
而且,今天的拜訪,
也讓嬴政明白了一個道理:
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哪怕是較為長遠的規劃也不夠,必須要有極遠的目光。
更不能只計較眼前的得失。
很多時候,即便會引起一定混亂,也必須去做。
不必擔心局勢會失控,
只要大秦的根基穩固,
無論局面變得如何,終究都能掌控。
王翦長嘆了口氣,說:「掌柜所做的雖是計謀,卻沒有絲毫陰謀的味道。」
「每一計都正面出擊,」
「對手只能接招,」
「找不到半點破綻。」
「甚至掌柜連後續會如何發展,以及如何處理後續影響都已安排妥當。」
「這種周全,老夫自愧不如。」這並非謙虛,更非因其他想法而刻意奉承。
這些都是王翦真心實意的想法和感受。
他很少佩服人,
之前,唯一活著讓他佩服的只有嬴政。
而今,王翦心中又多了一個人,
那就是趙安!
這種敬佩,無關年齡,
全憑能力。
嬴政,胸懷大志,眼光長遠,滅六國,統一天下,
大秦國文武百官誰不服?
趙安,深謀遠慮,每條計策都旨在千秋基業,能以最小的代價,清除大秦內部隱患,
使大秦最快成為穩固的帝國。
王翦也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