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劉在描述三體人艷羨地球藝術時說:「那花朵雖然嬌弱,但卻無比絢爛。」
這話用來形容《三體》的改編倒是挺合適,這部著作深刻恢宏,但改起來實在是有些難。
大劉把改編權賣了之後,就曾明確表示不參與《三體》電影的製作,他說不知道這個電影該怎麼拍。
然而他是個好說話的人,就像當初一頓酒喝得高興就把改編權賣給了張翻翻一樣,後來張導演籌備幾年終於要立項時,還是說服他參與了劇本創作。
大劉又表示可以參與劇本策劃,但也不知道這個劇本該怎麼策劃,掛了個第二編劇拉倒。
可惜電影最終還是沒能拍出來,這些都是媒體報導出來的,看上去大劉對《三體》影視化真的不看好,始終都是推拒的姿態。
不過楊樹認為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深入分析下去,其實都是悲哀和無奈。
《三體》生不逢時,雖然十幾年前就開始發表,但真正引起巨大關注還是美國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將作品翻譯成英文並獲得雨果獎之後,那不過是三年前的事。
也正因為獲得國外大獎,第一次影視化才快速推進了。
而在此之前的大劉相比較其他功成名就的作家,可以說窮困潦倒,單位轉型裁員,連房子都買不起,窘迫的情況一直到2012年之後才改善,而他2009年就把《三體》匆匆賣了。
大劉是一個冷漠的宇宙級觀察者,冷酷的道德評判者,同時也是極其冷靜的思想者,目光能夠穿越光年看到三體世界,卻看不清眼前的市場行情,一場小酒喝高興了就賣掉改編權?
同樣作為創作者,同樣也是草根崛起曾經深陷底層,楊樹倒是能想像並理解他當時的處境。
大劉應該能夠預料隨著國家工業化完成,科幻極可能在未來十年內迎來春天,那時候《三體》的價值絕不僅僅值10萬。
可他等不了那麼久,為了生活急於變現,而眼下真正識貨且肯開價的人不多,張翻翻是出價最高的,還能如何選擇呢?
大劉的筆下,不止一次描述宏大世界裡孤獨弱小生命的無奈抉擇,或許從另一個角度能夠反映他當時的內心世界。
至於後來不看好《三體》影視化,那也不過是彼一時此一時,以他的聰明當然能夠看清操刀者的能力,有些事看著就不太靠譜。
張翻翻導演和他的妻子創作能力都有限,搞定《三體》這樣的項目,就沒人看好過。
至於合作投資的游族,是一個做網頁遊戲的公司,在遊戲行業挺知名,錢是不缺的。
但並沒有影視開發的經驗,2015年版《三體》電影,是當時游族影業CEO孔三狗投資的,這人是個作家,憑藉《東北往事:黑道風雲30年》出名,一連寫了五部,開創黑道小說風潮,被稱為「黑道小說第一人」,影視方面最大的成就是與《三體》一度攪和在一起。
這樣的團隊搞《三體》,換了楊樹是大劉,也只能說不知道怎麼拍電影。
這次再拍《三體》,就沒見他推三阻四,反而索要最高權限大包大攬,一點也不迷湖了。
《三體》將改編成六部電影,第一部從哪開始起頭,楊樹和大劉做了好幾個方桉。
經過幾輪篩選,最終集中在兩個選擇上。
一是像改編《指環王》那樣,交待個起因,然後從頭開始講故事。
二是像《星球大戰》那樣從中間最關鍵的故事講起,然後再回顧過去緣起。
《三體》這部小說或許不少人沒看過,但大概故事情節應該基本都了解。
大概說的是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之間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興衰的歷程。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動盪歲月,天文學家葉文潔歷經了巨大劫難後,參與了軍方絕秘計劃「紅岸工程」。
絕望的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信號,沒想到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
遠在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被三顆無規則運行的恆星所主導,已經經歷了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得不得不逃離母星。
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上葉文潔發來的信息。
出於對地球生命的憐憫,接受到信號的那個三體人發來了訊息,提醒地球人不要暴露位置,而且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然而此時葉文潔再次被人性傷害,於是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三體人為了得到一個能夠穩定生存的世界決定入侵地球,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如果選擇第二種改編方桉,就得從三體艦隊出發後,人類面對危機,組建起同樣龐大的太空艦隊,並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致命缺陷,同時制訂「面壁計劃」拍起。
方桉的選擇至關重要,楊樹和大劉反反覆覆討論了大半個月才最終決定了。
「您在創作《三體》時,已經規劃了最優的故事框架,雖然電影語言與文學不一樣,但本質上都是努力以最吸引人的方式講故事。」
從大劉的眼神就能看出他最喜愛的還是第一方桉,電影就按照原作的順序娓娓道來。
「楊導的意思是不調整了,就按小說改?」
「紅岸基地的故事同樣足夠驚心動魄,我就不非得展現才華調整您的敘事順序了,非要改的話,很可能導致原著黨看不上,一般觀眾看不懂。」
改編原著其實是個技術活,但許多編導非要做成創意工作,不魔改一氣不過癮,其實也包括楊樹自己,他就改了《天國情書》不少內容。
但那是出於適應時代價值觀變遷不得不改,而不是為了展現他比原作者更牛逼,畢竟這個世界原本不存在《情書》。
記得之前某晚和濤姐聊起當年她的《天龍八部》,兩人都一致認為,那部作品其實未必製作得比大陸其他許多金庸影視好多少,但在觀眾中口碑卻最高,很大一個原因是忠於原作,基本是順著原來的故事拍的,沒有改動多少。
既然如此討論了大半個月終於放棄了所有蠢蠢欲動,回到了原點老老實實出發。
「不調整劇情的話,編劇就快了,第一部的劇本應該可以在三個月內拿出來。」
「好,我馬上組織一個團隊協助您工作,相關的美工設計工作也會展開,我打算在全國範圍內徵集《三體》的美術設計,選取一個最優方桉。」
------題外話------
這兩天留言功能好像有問題,發上來的都被自動刪了,不知道其他書是不是也如此。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