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塔王

  用過午膳,張小辮兒便起身辭別了師父,依依不捨地出了宅門。

  臨行前,李長清特意將他叫到身前,給了他兩件法寶和一枚傳訊符,叮囑他萬一遇到危險,可藉此通知自己。

  經過道人一上午的開導,張小辮兒雖然已有了些心理準備,但到了真動身時,心中還是不免有稍許忐忑。

  那白塔真人畢竟是塔教教主,生性殘虐,冷血無情,身上到底有什麼詭異手段誰也說不清。

  此去它身邊臥底打探,還不知能不能活著回來。

  張小辮兒走的時候一幅沙場赴義的模樣,頭也不回,頗有幾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氣魄———

  直到被道人一腳踹在屁股上。

  「這臭小子,還挺會裝,這次讓他去是選對人了!」

  李長清望著張小辮兒的背影消失在巷尾,忍不住笑罵一聲,轉身回到了屋內。

  張小辮兒扮作打雜小廝混入提督府將會發生什麼,暫且擱下不提。

  時間流水般轉眼而過。

  很快,便來到了第二天的傍晚。

  在這期間,李長清早已通過在靈州城中四處走訪,了解到了關於塔王寺舊址的一些傳說,還親自走訪了一番。

  但可惜,始終沒發現什麼奇特之處。

  據茶鋪里的那個夥計講,這靈州城中在幾百年前,有個寺廟名為塔王寺,寺中有座寶塔,壯偉輝煌,高可入雲,被視為天下群塔之王,因此得名。

  傳說中,這座寶塔不僅常年為佛光籠罩,塔中還常有精怪藏納,因此,便屢屢有一些聳人聽聞的異事發生。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塔見」奇觀,此異象又被叫做「雲中塔影」,與城南婁氏槐園並稱為靈州兩大怪談!

  但到底「塔見」異象究竟是什麼,城內眾說紛紜,都是各說各的,沒有一個統一的口徑,只因這奇觀一甲子中僅會出現五次。

  以往每相隔十二年,靈州城附近的山上就會升起白霧,日光照到上面,便隨即顯現出無數古塔的影子,這些塔影大小不一,倏忽萬狀,前邊一座消失隱去了,下一座才會緊接著出現。

  那茶館夥計說,他曾看過塔影最多的一次,只在半個時辰之內,就陸續出現六十四座寶塔的身影!

  傳說那是數千里之內的各處的名塔有靈,都前來朝見靈州塔王。

  李長清原先以為這種「塔見」奇觀應該是一種罕見的海市蜃樓。

  很可能是因為塔王高得出奇,一旦有日光將靈州古塔的塔影投射在雲層上,便會隨著空中聚集的雲氣變幻不定,所以塔影也隨之變化。

  說白了就是一種光的折射和反射現象,並不足為奇。

  但他在詳細追問之後,卻改變了這種想法。

  因為「塔見」奇觀出現的時候,靈州城中的塔王早已毀於戰火,不復存世了,所以「海市蜃樓」的解釋並不靠譜。

  不過究竟如何,今夜一探便知。

  ……………

  傍晚,日暮西沉。

  李長清早早離了府宅,前往塔王寺的舊址。

  這次行動,他是孤身一人,元寶因尚未甦醒,被他留在了府中。

  塔王寺的舊址坐落在城南的一片屋舍旁,里婁氏槐園並不算遠,所以附近住的百姓並不多。

  李長清走到那時,遠遠地便望見有一大群人圍成一團指指點點,不知在看什麼東西,議論之聲沸沸揚揚。

  過不多久,不知發生了什麼,圍觀的人群忽然受到了驚嚇,轟地一下散了個乾淨,露出了地上一條寬可蔽牛的大裂縫!

  漆黑狹長,不斷往外冒出一股股陰森森的白霧。

  別人沒有感到什麼異樣,李長清卻感受的很清楚。

  就在剛才,地表深處忽然震了一下,雖然很輕微,但在他耳中聽來卻如晴天霹靂!

  之前在裂縫處圍觀的百姓被突然湧出來的雲霧所驚,以為地底有妖祟作亂,紛紛作鳥獸散,或回家或報官去了。

  頃刻間,塔王寺附近的街巷變得空空蕩蕩。

  李長清是唯一知道內情的,自不會感到驚訝。

  大步走到那裂縫近前,準備俯身向內觀望,卻忽聞一陣陰風撲面,一大股雲霧如海潮一般從裂縫之中井噴而出,正好吐在了他的臉上。

  李長清下意識閉上了眼,整個身子都被這團雲霧裹在了其中,只覺衣袖飄飄,周身朦朧,如墜天雲之中!

  從遠處看去,那一團團裂縫中不斷湧出的雲霧,初時未見怎樣,可隨著白霧越來越濃,那雲氣凝聚變幻,久久不散,竟逐漸形成了一座古塔的影子。

  那塔影雖然只是輪廓,但一十六層的八角玲瓏寶頂,每一層都真切異常,甚至連椽檐崩毀剝落之處,也清晰可辨。

  直插霄漢,宏偉壯麗,也不知究竟高有幾何!

  白霧幻化成的古塔高上青天,大逾常制,從地底緩緩升起,一動不動地浮在半空。

  此時正值黃昏,天邊的夕陽如血,晚霞如赤,四周天穹無際,如鏡似洗,唯有那團形如高塔的雲霧聚而不散。

  顯得奇詭難言,令人咋舌!

  若剛才只是塔王寺舊址附近的百姓能看到,這下子別說靈州城裡,就連城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纖毫畢現!

  一時間,整座靈州城中的百姓富豪們都被這「塔見」奇觀驚動了,紛紛走上街頭抻頭張望,咋舌喟嘆不已。

  逼得靈州巡撫馬大人,不得不差衙役上街維持秩序,以免造成混亂。

  但百姓只是遙看,卻沒一個敢貿然接近的。

  茶館酒肆這下子更熱鬧了!

  塔影剛出現不久,便鬧得人心惶惶,謠言四起。

  有的說是地龍翻身,震開了地底什麼妖洞、鬼府,還有的說那是地底怪蟒吐霧,即將渡劫飛龍,反正說什麼的都有。

  圍觀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到處都是,卻無一人願前往近前探查真相。

  塔影的出現會對外界造成什麼影響,李長清並不知道,也不關心,他此時的心思全都放在了面前這條猶如深淵大嘴的裂縫底下。

  凝結塔影的白霧皆是從裂縫中噴涌而出的,而他此時就站在里裂縫口不到三步的距離,可以說,正在塔影之中。

  原本想長驅直入,直接跳進裂縫一探究竟,卻發現裂縫中風壓極大,他雖然不懼,卻覺硬闖有些不妥,因此遲遲沒有動身。

  這一等,便一直從黃昏時分等到了入夜。

  當晚,頭頂一輪皓月當空,映得澄輝萬里,上下一碧。

  直到此時,裂縫中吞吐的雲霧終趨於平靜,強烈的風壓逐漸消散。

  清冷的月光下,李長清緩緩起身,走到裂縫旁低頭一看。

  只見縫底有一片極大的空間,裡面並無地宮寶樓,而是一口巨大的石井,地底尚有磚石夯土可見,很可能便是當年靈州塔王寺的塔基,遺留到了現在。

  沒有過多猶豫,道人一躍而下。

  身形掠過縫隙,穿過陰冷潮濕的石井,穩穩落在了最下方。

  塔王寺舊址地底下的古井口窄腹大,井壁上到處都是濕漉漉的水霧,井底是個天然石洞。

  井眼下方正對著一處深潭,潭水幽碧,深不可測。

  李長清從上面跳將下來,正好落在了潭水之上,足底附著真罡,讓他沒有沒入水中,而是穩穩站在了縠紋不興的水面上。

  腳尖剛觸碰到潭水的一瞬間,原本平滑如鏡的水面忽然泛起了陣陣漣漪,緊接著,變得洶湧澎湃起來。

  水底有東西。

  李長清眼睛微眯,俯身看去,身形在翻滾的波濤間猶如一座巨岳,仍你如何翻騰,他自巋然不動。

  猛然間,一團巨大的黑影浮上了水面!

  水花突然向兩側分開,從中湧出一個碩大無比的魚頭,體態奇異,鱗甲燦然,瞳子大如海碗,鰭爪鋒利,形似龜鼉!

  大魚現身的瞬間,張開布滿銳齒利牙的腥盆大口,一口向道人攔腰咬來,想要將其整個吞入腹中!

  要尋常人落入潭中,陡然見此怪魚,早已嚇得面目慘白,四肢僵硬,被囫圇吞吃下去化為魚食了。

  但可惜,它遇到的是李長清。

  道人見那大魚張開巨嘴撲來,卻是早有預料,絲毫不驚,腳尖點水,身子便如燕子般靈輕躍起,輕描淡寫地與那猙獰的魚頭擦身而過。

  與此同時,身子在半空中一個翻滾,便如蝴蝶穿花、鶻雀歸巢,輕輕一腳蹬在了怪魚碩大無朋的魚頭上,將其一腳踹回了潭底,裹挾著一股無與倫比的巨力,砸開潭水,重重地摔進了泥里。

  霎時間,鱗甲紛碎,血肉糜爛。

  還不等李長清落地,身後便又有一陣腥風捲起,又有一頭怪魚張著腐臭的大嘴,狂擺而來!

  原來這潭中竟有兩頭怪魚,一前一後呈夾擊之勢撲向道人。

  李長清翻在半空中,衣袖如飛,借著蹬在魚頭上的巨力,身子在空中劃了一道半圓形的弧線,另一隻腳便如彗星襲月,倒掛金鉤一般,狠狠踹在了第二頭怪魚的臉上。

  嘭!

  一聲悶響。

  很快,另一頭怪魚也步上了同伴的後塵。

  下一秒,李長清背負雙手,輕飄飄落在了水面上,表情平淡。

  不過輕輕兩腳,便將來勢洶洶的兩條龐大如鯨的怪魚踹進了潭底泥中,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不費吹灰之力。

  但接下來,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那兩條怪魚被道人裹挾著罡氣的兩腳踹在頭頂,雖然未死,但也鱗肉破碎,受到了不可治癒的重創,按常理說,它們吃了苦頭,應該知難而退,藏匿水底不再露頭。

  這是世間一切生物的本能。

  可這兩條叫不上名字來的怪魚,卻非但不跑,反而愈發狂躁,瞪著布滿血絲的魚眼再一次從水底沖了上來,像是不知死活一般,張開血盆大口再度向道人咬來!

  李長清察覺到了不對,眉頭微微一皺,再次輕描淡寫地避開了怪魚兇猛的撲咬。

  但這一次,他並未反擊,而是選擇了暫避。

  凌空一個翻身,落在了潭邊。

  能讓這兩條怪魚悍不畏死,一定有什麼原因。

  果然,兩條怪魚一見道人離開水潭,頓時不再興風作浪,頭也不回地沉入了水底,再也不露頭了。

  沒過多久,碧綠的水潭便再度恢復了平靜。

  「奇怪。」

  李長清確認了心中判斷,眉頭皺得更深了。

  思慮片刻,他沒有輕舉妄動,而是率先舉目向四周望去。

  只見面前這個水潭約有十六張八仙桌子大小,有一大團白霧從水面飄湧上去,越到高處越多。

  井底水潭四周並沒有霧氣,那井壁和洞穴中有無數尊大大小小的石佛,寶相千變萬化,妙態莊嚴。

  這古井底下竟是一處藏佛洞。

  忽然,李長清目光掃到不遠處的角落,一座孤零零的石碑靜靜矗立在黑暗中。

  輕咦了一聲,他邁步走到了石碑前,用手拂去上面的水漬,露出原本的碑文,從頭到尾細細地讀了一遍,雖然有些地方已經被腐蝕地看不清了,但大體的意思還是留了下來。

  讀完之後,豁然開朗。

  「原來是這樣!」

  李長清輕輕一嘆。

  原來天下之淵,共分作三十六脈、七十二眼,皆是極深極幽的潭、井、淵、泉。

  這口古井下的水潭,正是其中之一。

  其西接八百里洞庭湖,東邊則連著浩瀚無際的汪洋大海,可謂水之極脈。

  早在唐朝年間,靈州城方圓數百里內常有災荒出現。

  不是炎赤田裂,便是洪水泛濫,十年裡頭,往往有九年都是災年,以致斗米千錢,民不聊生。

  當時的官府認為這是城中古井下有妖龍作亂,便從全國各地請來高僧念法伏龍,並建了一座寺廟,又在井上起了一座金碧輝煌的高塔,用香火供養了一口銅鐘,以祈求風調雨順。

  這座寺廟,便是已在幾百年前毀於戰火的塔王寺,那座高塔,便是聞名天下的靈州塔王。

  而那尊被香火供養的銅鐘,便是「塔見」異象的源頭,也就是李長清此次任務的目標。

  風雨鍾。

  據傳,這風雨鍾能預知風雨陰晴,乃是塔王寺里的鎮寺之寶,早在大禹治水之時,便多有鬼神相助。

  傳說有一次禹王帶著手下在深山裡疏通河道的時候,遇到黑霧瀰漫,白晝里伸手不見五指,幸虧有一頭大野豬口銜明珠作為前導,不斷將附近湧出的雲霧吸入嘴裡,才使得眾人在黑霧中伐通了河道。

  那顆明珠是件罕見的神物,能夠吞聚雲雨,風雨鐘上正是嵌鑄了此物,所以時常在塔王寺上空顯出奇異雲象。

  但好景不長,後來改朝換代,刀兵四起,靈州城也免不了飽受戰火摧殘。

  塔王寺里的高僧擔心風雨鍾毀於戰亂,將其偷偷藏在了塔王下的古井裡,又恐賊人盜寶,便把青銅鐘鎖在了兩尾鼉魚身上。

  如今,塔王寺過往的輝煌已隨歲月煙消雲散,唯有風雨銅鐘藏在水底,一直保存到了現在。

  這正是,世間好景難久長,彩雲易散琉璃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