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羅天大醮(上)

  青陽雲宮之中,咸帝一臉憂愁的嘆息道:

  「朕是走投無路了,只能選擇東巡,帶著朕的皇子妃嬪,和那些忠於朕的臣子們來逃命。」

  「便是如此,朕也不敢完全相信他們,只能讓他們留在金華山外。」

  聽著咸帝的敘述,江生面色如常,不顯波瀾,但心中對這位虞朝的當代帝王,卻是起了一絲敬佩。

  江生發現自己還是小瞧了天下人,小瞧了這位御極五百年的帝王。

  生死危機面前,這位仍能保持鎮定,裝做若無其事的模樣維持著虞都正常運轉的同時,又從偌大的虞都之中挑選出了忠誠可靠之人,同時暗中準備資源。

  直到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覺籌備完畢後,才果斷宣布東巡,根本不理會虞都之中的反對之聲,毫不拖泥帶水的帶著那些可靠可用之人離開虞都,離開那個代表虞朝至高權力也是看起來整個虞朝最安全的地方。

  甚至在離開虞都之前,就安排好了下一步計劃,包括敕封江生,給自己準備後路,也讓江生看到他的價值所在。

  立國東南近十萬年的虞朝,其占據的人間氣運是難以想像的,身為虞朝當代帝王,哪怕只能得到一部分氣運加持,對江生來說也是有著大用。

  更何況這位還帶來了那麼多虞朝的權貴官宦,和那麼多修士鬼神。

  能被他帶出來的,至少都算是可靠可用的。

  看似是魯莽慌亂的行徑,暗中卻是一系列有條不紊的布置,最後還能安然無恙的跑出來,這位虞帝,當真不凡。

  咸帝說完之後,起身拜道:「國師,如今朕,連同金華山外那萬千臣屬、百萬兵甲的性命,可就全部託付在國師手上了。」

  江生隨即起身扶起咸帝:「陛下既然相信貧道,那陛下就請安心在這金華山中暫住,至於金華山外陛下的臣屬兵將,貧道也會護其周全。」

  江生如此果斷的接過這副擔子,倒是讓咸帝頗為詫異:「國師就不擔心朕在誆騙國師?」

  「而且如此危難局面,國師當真能一力承擔?」

  江生笑道:「陛下,你親至金華山,貧道又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何況左右不過一場劫數,貧道就算無力阻止,至少也能帶著陛下和這百萬生靈逃出生天。」

  「陛下且寬心,等我道家羅天大醮舉行之時,貧道還要請陛下觀禮呢。」

  見江生如此自信,咸帝也是做出保證:「既然如此,羅天大醮若是需要用到朕的臣屬兵馬,國師儘管調用,哪怕是需要朕本人,朕也全力配合。」

  「此番,朕便是與國師榮辱與共,將虞朝之未來,全系在國師身上了。」

  說罷,咸帝再拜。

  江生清晰的感知到,原本隨著咸帝到來,在金華山上方盤旋的虞朝龍氣,隨著咸帝的兩度拜請,終是沒入金華山中。

  無形無狀的虞朝龍氣被金華山中清靈之氣一衝,似是褪去了幾分陰靈,多了幾絲神聖。

  那人間香火之氣和萬眾之力所匯聚之龍氣於金華山中遨遊,騰舞,最後纏繞寄居在兩座龍角峰間那青陽洞天之上,絲絲縷縷玄黃之氣浸染山脈,賦予了金華山全新的屬性。

  隱隱之中,金華山那獨特的位格,已然成型。

  山海紀年十萬零九年,兩道詔書,從金華山傳出,並向著虞朝的四面八方擴散而去。

  御極天下五百零九載的咸帝,敕封金華山山主,玉宸靈淵真君為:秉陽太上妙法玄機天師,封玄門為國教,與國同休。

  同時,咸帝還頒詔,令天下臣工入靈右州,觀道家羅天大醮之法會。

  這兩道詔書在虞朝掀起的波瀾,堪稱驚濤駭浪。

  虞朝,乃是鬼神王朝,是皇室姬姓與天下鬼神世家共尊的王朝,八萬七千五百載來,一直如此。

  怎麼到了今日,這虞朝的皇帝不尊鬼神反而尊玄門了呢?

  八千七千五百年來,姬姓與世家共治天下,共尊鬼神,這幾乎是萬世一體的體系,今日咸帝說變就變,哪怕不考慮天下人心,也不在乎世家和鬼神們,難道不在乎地下虞朝的列祖列祖了?

  尤其是這兩道詔書傳到虞都之後,虞都留守的王公大臣們幾乎怒斥咸帝禍國殃民,更把矛頭指向了江生,認為江生是邪魔,蠱惑了咸帝。

  整個虞都,都在咸帝這兩道詔書之下沸騰起來。

  而金華山中,咸帝卻是根本不在乎。

  自從他離開虞都選擇以荒誕無比的東巡和祭拜金華山開始,咸帝就已經沒有退路了。

  他哪怕是回到虞都,必然也是帶著玄門修士打回去,清理一切,建立一個全新的體系和朝堂。

  所以咸帝根本不在乎虞都的反應,也不在乎天下人的反應。

  這兩道詔書,為的是法理,為的是人間氣運和龍脈。

  至於接下來的事,則是江生要做的。

  江生這些時日並沒有閒著,位於青陽雲宮之下的玄青殿,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整個金華山乃至周遭十餘州郡的核心,日以繼夜的處理著各種事宜。

  此番羅天大醮,直接參與法會的修士足足有數萬,同時在各洲間接參與法會的修士,還有近十萬,與之對應的,還有數量相等的鬼神,更別提各州郡的百姓了。

  除此之外,咸帝帶來的鬼神、修士也會加入到此次羅天大醮之中。

  整場羅天大醮所需的一應法器,俱是金華山上下煉製出來的靈器,哪怕是一顆珠子,一隻銅鈴,都屬於靈器行列,價值連城,更別提其中重要之物更是江生親手煉製,屬於上乘法寶。

  為了這次羅天大醮,江生和相宇仙君可謂是掏出了海量的資源。

  從創立金華山開始籌備,到如今,九年光陰,培養修士,煉製法器,一切進行的有條不紊,不僅僅是江生和相宇仙君二人之力,整個金華山上下無形之中都在參與,乃至金華山周遭的州郡也在隱形的參與。

  例如資源的供給,很多資源都是周遭州郡的世家主動供奉來的。

  再比如羅天大醮所需的諸多法器和準備用的儀器、丹藥,就是金華山中上下修士煉製而來。

  只是這些東西以金華山功德殿的名義下發為任務,很多修士根本不知道自己打造的這些法器有何用,還以為山門憐惜他們,特意給他們準備了一些練手任務。

  而金華山丹草殿和靈寶殿中那些修士日常煉製的丹藥和法器,大半也不是供給山門修士,而是為羅天大醮所籌備。

  眼下所有籌備已經完成,終於到了開壇演法的時候了。

  寬闊的玄青殿中,江生身著素衣,盤坐蒲團之上,默默誦念道經。

  在江生面前,懸掛著一副道人畫像。

  道人頭戴竹冠,身穿麻衣,看起來和藹慈祥,但無論是道人腦後的三重光冕還是那頭頂的慶雲,都足以證明道人的身份。

  蓬萊三代祖師,太乙玉真歷劫虛明清衍道君。

  如今的三界東天,蓬萊天境之主,清衍天尊。

  江生誦念的道經,便是《虛明清衍道君說風水參合真經》。

  「風水之道,發於天地,併攏星象,合於自然,故得之太象於陰陽,並兩儀於塵光」

  「夫道之如自然,當至以三化三清三玄之太乙,得澄澈無暇無塵無量之果真.」

  江生輕誦之聲並不大,卻在整座大殿之中不斷迴蕩,漸漸殿中有天花紛飛,金蓮湧現,道道清光玄氣於江生身後顯化,浮現茫茫玄奧之象。

  每一次誦念真經,江生都有一番全新的體會。

  從金丹時期的手不釋卷,到元嬰時期的不斷鑽研琢磨,再到化神期的時而想起借鑑一番.

  江生已經不記得自己多久沒有如此認真的觀摩真經了,明明真經全文都記載腦中,以江生那強大的神魂真靈一念之間就可回憶起全篇,但江生就是把真經壓在了腦後,渾然忘記。

  回憶至此,江生誦念真經的聲音不由得稍大了一分。

  腳步聲由遠至近,最後停在殿外,江生不用看都知道來人是誰:「到了門口,為何不進來?」

  沈堯正色道:「真君正在誦經,弟子不敢打擾。」

  江生緩緩起身,撣了撣衣衫:「都籌備好了?」

  沈堯回道:「一切都準備完畢,只等真君主持大典。」

  江生點了點頭,對著清衍祖師的畫像行禮之後,向玄青殿外走去。

  此時金華山外,在數以十萬計的兵甲修葺之下,在萬千修士日夜繪刻之下,整個羅天大醮的會場已經修建完畢。

  方圓千里的會場中央,九層玄台高高矗立,四面各有祭台,八方皆有道場,細密的陣紋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一層套一層,陣法與陣法相嵌,形成籠罩千里的龐大陣法。

  而在陣法各個關節處,一面面旌幡招搖林立,旌旗皆是金絲編制,其上書寫道籙仙紋,旌幡之外,還有座座銅爐正在焚香,一面面牌位按周天星斗之位羅列,呈四方星宮拱衛之勢,共同圍繞玄台。

  玄台之上,共計八十一面旗幡豎立,其上一方紫玉香案之上,供奉著金玉之牌。

  金華山的修士們早已在會場四面八方等待著,焚香青煙繚繞之中,一尊尊鬼神的身影若隱若現。

  咸帝頭戴冕旒,身穿袞服,腰系玉帶配金印,已經準備就緒。

  這一次羅天大醮,咸帝也有重要的角色。

  此時在方圓千里的會場之上,十餘萬金華山修士按照修為高低依次排列,呈八卦之狀層層散開,從九重玄台周遭,一直擴散到會場邊緣。

  所有修士頭戴道冠,身穿道袍,按照內院外院的身份,分別穿著青色、玄色的道袍,在會場之上清晰無比,似是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八卦陰陽圖。

  而在這些修士之中,有幾位穿著更為華貴的紫色道袍,明顯身份不凡。

  那是安平、於秀、姬宏、王益、賀安、昭婉等進入過青陽洞天的天才,也是玉宸靈淵真君座下的行走。

  他們俱是天資橫溢,有氣運加身,有望成仙得道,故穿紫袍。

  而此時,整個會場只有兩人未到,江生,以及沈堯。

  忽然,沈堯的身影出現。

  這位金華山的大師兄,也是眾人眼中江生最看重的弟子,一身紫袍,頭戴道冠,腰系玉帛,乘雲而來,落在九重玄台之側,隨後面向眾人,朗聲道:

  「星象合,天機顯。」

  「恭請太乙洞真玉宸靈淵真君開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