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體面

  第561章 體面

  永樂城原本就是臨時的都城,本身是作為軍事要塞建造的。

  隨著蘇澤的地盤越來越大,手下的官員越來越多,永樂城內的住房早就不夠用了。

  但是戰亂的時候,又不能將這些官署遷在城外,因此永樂城內的住房十分的擁擠,很多有品級的官員都要和別人合宿。

  可就算是這樣,永樂城也不夠用了。

  崇文閣就是一個例子,在王思政還在崇文閣擔任教習的時候,崇文閣的學子還不足百人,可以分到單間。

  但是如今在崇文閣求學的學子已經超過了六百,還有不少等待入學的學子,如今崇文閣中的宿舍要住六個人,崇文閣外甚至出現了專門出租房屋給學子的房東。

  長安新城建造完畢,遷都長安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對於遷都這件事,永樂城內也沒有反對的。

  這本身就是一座新城,甚至都沒有本地士族,附近土地也貧瘠,也沒有人在這裡購置產業。

  四月份宣布遷都,政務堂宰執蘇綽就被任命為宮室督造大使,前往長安驗收宮室台寺了。

  除此之外,就是蘇澤加封唐王的典禮了。

  由禮曹尚書蘇通首先站出來,擬定了唐王的冊封儀式。

  這件事上,歷朝歷代都貢獻了豐富的樣本,比如漢之王莽、曹操,東西晉提供的樣本就更多了,蘇通本身就精通這些典章儀式,很快就鼓搗出了一套流程出來。

  小皇帝元詡也表現出了相當程度的配合。

  主要還是蘇澤這些年的名聲太好了。

  爾朱榮被殺,在政治上是蘇澤最大的競爭對手,自然是要批倒批臭的。

  但是蘇澤連爾朱榮的家人都寬恕了,北鄉公主依然保留大魏公主的封號,甚至蘇澤還在長安新城靠近皇宮的地方,給北鄉公主留了一座府邸。

  元詡性格柔弱,從繼位開始就被權臣輪番伺候。

  平心而論,蘇澤是這些權臣當中,給他自由最多的一個,也是對他表面上最寬仁,禮儀制度上最無可挑剔的。

  元詡也不是傻子,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也了解到如今天下的局勢。

  大魏的國祚,在諸王爭權,自己母后亂政,加上六鎮之亂中,已經折騰的差不多了。

  作為末代之君,如今這個生活,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甚至元詡還非常配合的提出,自己不願意居住在長安的新宮之中,要將長安的宮殿「賜給」蘇澤,作為他唐王的王府。

  對於這些,蘇澤當然拒絕。

  政治這個東西,本來就是講究體面的。

  特別是到了這個天下快要安定的時候,制度上和禮法上的事情,更是要重視起來。

  這些都是要說給天下人聽的。

  蘇澤取天下是靠著兵強馬壯,可如果體面不講了,人人都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那自己還能撐得住,子孫後代又要如何?

  緊接著,一種關於大魏天命的說法開始在北方士人中流傳。

  這套理論的說法,就是大魏天命在六鎮之亂的時候已經絕了。

  江陽王亂政,妖后亂政,洛陽陷落,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原本大魏的天命就應該絕在這時候了。

  只不過是蘇郡公,也就是現在的唐王起兵勤王,這才救下了當今的小皇帝元詡。

  但是那時候魏之天命已經斷絕,各路反王輪番占據洛陽,生靈塗炭,唐王不忍心天下如此,臨危起兵安定了天下。

  所以小皇帝元詡理所應當將天下受讓給唐王。

  這套說法很快就在士人之中流傳開,並且各路士人都開始對這套說法進行加工和補充。

  有專門編寫段子,說明在江陽王和妖后執政期間種種亂象,將六鎮之亂和黃巾之亂結合起來,證明是大魏氣數將盡的亡征的。

  有對大魏天命進行測算,算到大魏天命斷絕的日子就是河陰之變的時候。

  甚至還有人從古書中牽強附會,說明大魏之後天命應該流轉到唐王手裡的。

  官方對於這些說法,也是一種不打擊的放縱態度,只有一些過於離譜的說法才會禁毀。

  武泰二年,公元526年,五月十八日。

  從長安趕回永樂城的蘇綽向唐王匯報,長安新城已經建成,宮室台殿已經完工,可以遷居長安新城了。

  蘇澤這位唐王立刻宣布,永樂城的王公卿貴府邸,中大小官署,立刻啟程前往長安新城。

  蘇澤又在關中設十二衛府兵,以關中府兵作為宮廷宿衛和唐王府親衛,徵調五千府兵護送前往長安。

  以後關中府兵輪流戍衛長安新城也成為定製,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未來的禁軍。

  和當年蘇澤在羽林的時候,人人都不願意當兵不同。

  聽說以後要世代戍衛長安,關中子弟歡呼雀躍,各地折衝府甚至有主動要求參與戍衛的。

  這還是蘇澤兌現了給士兵的承諾。

  這些年來,不知道多少積攢了軍功的士兵衣錦還鄉,就算是戰死的士兵也都由當地官吏和三長親自送歸遺骸或者遺物,並送上出征前承諾的撫恤。

  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村,是當年蘇澤在河州任職時候,最早進行府兵制度嘗試,抱罕城邊上的一個村子。

  這個村子當年有三十人追隨蘇澤,如今已經戰死二十人,戰死的都得到了足夠的撫恤,而剩餘的十人都已經混到了中高級的武官。

  戍衛新都,這是一種義務,但也是一種榮譽。

  對於普通人家的子弟來說,讀書進學這種事還是門檻最高,當兵改變自身乃至於整個家族命運,這才是身邊發生的事情。

  而且那些讀書人也說,北方雖然已經快要安定了,但是日後打仗的地方也不會少。

  南朝,西域,北方,禁軍作為最精銳的部隊,日後出徵得到軍功的機會肯定也是最多的。

  六月初三,蘇澤領著文武百官來到了長安新城。

  長安令李構站在長安新城的灞橋上迎接浩浩蕩蕩的隊伍,蘇澤騎在馬上看著巍峨的城牆,滿意的對李構說道:

  「城築的不錯,加李構為工部曹尚書。」

  接著蘇澤恭請元詡搬入新宮,而他則帶著妻子住進了新宮以北的墉城之中。

  墉城地勢高,和洛陽的金墉城一樣,可以方便的派兵駐守,隨時可以居高臨下沖入皇宮控制局勢,這是李構特意挑選地形建造的。

  新都畢竟才建好,不穩定因素很多,當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也是先住在金墉城的。

  小皇帝元詡也十分識趣,他沒有搬進新宮的主殿,而是居住在偏殿之中,又請唐王領百官商議新宮的名字。

  不久,蘇澤這位唐王呈上了最後的命名——大明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