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高句麗

  第503章 高句麗

  候城,高歡穿著契丹的衣服,正在和幾個契丹的頭人族長們飲酒。

  其實從血統上說,高歡是漢人,但是他幼年成長於六鎮,鮮卑化很厲害。

  他娶親之後,又謀了前往洛陽的差事,又開始日漸漢化。

  按照正常的軌跡,高歡大概會漢化為一個漢人將領,他一直以來也都是這麼做的。

  結交高敖曹,獲得河北當地士族的支持,高歡也學習漢人的禮儀,甚至「認祖歸宗」做了渤海高氏的子弟。

  不過在高歡看來,他自身並不在血脈和民族的問題。

  當他進入遼東以後,為了和契丹人拉近關係,他又迅速學習契丹的習俗,甚至穿衣打扮都按照契丹人的樣子來。

  對此,司馬子如頗有微詞,竇泰和尉景反倒是無所謂。

  高歡就是這樣的一個實用主義者,他接受漢化是為了能在北魏這個體系內更容易升遷,而他放棄漢化也是為了能在亂世得到更多的資本。

  和賓客們大醉後,高歡又安排他們住下,接著司馬子如捧上了一個痰桶,高歡扣著嗓子將腹中的酒水吐出來,這才稍微清醒了一些。

  竇泰早已經酩酊大醉。

  上次大戰,竇泰被俘,但是宇文泰很快用他換回了上百精兵。

  但是被換回來後,竇泰就染上了酗酒的問題。

  本來武將好酒,也不是什麼特別大的問題,但是竇泰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就連高歡也有些忍不了了。

  只是如今自己麾下人才單薄,只能緊著他用著。

  相比之下,還是自家人靠譜一些。

  尉景是高歡的姐夫,他安排這些契丹貴人們住下,這才回到高歡的府邸。

  尉景回來之後,三人這才討論起了正事。

  司馬子如說道:

  「只可惜上次讓宇文泰逃脫了,沒想到這小子這麼難纏。」

  高歡嘆息說道:

  「宇文家一家都是人傑,尤其以這宇文泰最厲害,只可惜大將軍不用他。」

  高歡說的大將軍,自然是天柱大將軍爾朱榮了。

  雖然當年殺宇文洛生的時候,高歡偷偷用了陰招,但是他對宇文兄弟還是很敬佩的。

  這樣的一個人才,硬生生的推到了蘇澤手裡,如今成了高歡面前的大麻煩。

  「早知道如此,當年就該殺了宇文泰。」尉景說道。

  司馬子如搖頭說道:

  「宇文家在六鎮素有威望,若是殺了他對主公的名聲有損。」

  說白了,還是高歡的根基太淺。

  他的主要班底都是六鎮遺民,但是高歡在六鎮中的名望不高,遠不如賀拔兄弟。

  不僅僅不如賀拔兄弟,甚至連宇文泰這個年輕一代都比不過。

  爾朱榮當年擊敗葛榮之後,收編的那些六鎮舊部,大部分都交給了賀拔兄弟統領,高歡的班底都是這些年自己辛苦湊來的。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高歡是在爾朱榮突然身死後,通過一系列操作擊敗了那些「爾朱」們,又擊敗了賀拔兄弟,這才獲得了六鎮士兵的效忠,最後獲得了開國的資本。

  為了對抗宇文泰,高歡又不得不進行契丹化。

  雖然從高歡的心中,也覺得契丹化不如漢化,但是形勢比人強。

  揉了揉眉心,高歡又問道:「高句麗那邊怎麼樣了?」

  和宇文泰一樣,當雁門關陷入到僵持之後,高歡也開始打起了周邊勢力的主意。

  遼東最大的勢力,就是高句麗了。

  高句麗,其實是活躍在遼東和朝鮮地區的一個政權,和後世朝鮮的血脈並不算親近。

  只是朝鮮人在編寫史書的時候,為了攀附祖先,找到了歷史上比較強大的高句麗,硬是認人家當了祖宗。    高句麗曾經經歷過一陣子繁榮時期,就是一百年前長壽王登基後,高句麗在對新羅和百濟的戰爭中取得優勢,在長壽王統治的末期,還接受了北魏的冊封,並且壓制了契丹的發展。

  不過任何一個王朝都有興衰,如今高句麗陷入到了衰落期。

  如今高句麗在位的,名叫安藏王。

  安藏王剛登基的時候,北魏冊封安藏王為「安東將軍、領護東夷校尉、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

  但是在六鎮之亂後,安藏王又派遣使者出使南梁,獲得了梁武帝冊封,寧東將軍、高麗王。

  小國反覆橫跳,本來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此時高句麗內部對於中原的態度,也分為了兩派。

  一派認為應該親近北魏,聯合北魏一起壓制日益崛起的契丹人,他們認為南梁距離高句麗實在是太遠了,一旦出事根本指望不上。

  另外一派則認為北魏氣數已盡,馬上就要天下大亂了,如今這個時候必須要抓緊時間跳船,蕭衍素來有仁慈的名聲,投靠他是最好的選擇。

  有關外交路線的爭論,又在高句麗內部矛盾的催生下,逐漸成為了分裂高句麗的力量。

  而更糟糕的地方,是這位高句麗國主至今沒有誕下子嗣。

  原本就斗的你死我活的兩派,如今又為了國主繼承人的問題,開始了更加激烈的爭鬥。

  其中親近北魏的這一派,擁立安藏王的弟弟寶延為下一任國主,而另外一派則認為應該從年幼的遠房王室血脈中尋找繼承人,雙方的鬥爭更加激烈,高句麗的國勢也日益衰落。

  高歡也看到了高句麗人,雖然他也有些看不上這些高句麗人,可萬一他們被宇文泰給爭取了過去,那自己可就腹背受敵了。

  所以高歡也以爾朱榮的名義,向契丹派出了使者,要求他們向洛陽朝廷稱臣,並且派遣軍隊幫助高歡。

  同時高歡能夠想到高句麗,很顯然宇文泰也能想到,高歡派遣斥候巡邏,捕殺宇文泰的使者,阻止他派遣使者前往高句麗。

  高歡派遣的使者,是和他一起,被爾朱榮派來遼東的斛斯椿。

  斛斯椿是爾朱榮身邊的近臣,爾朱榮讓他和高歡一起入遼東,也有讓他監視高歡的意思。

  高歡正好找了一個差事,讓斛斯椿前往高句麗的王城,如果斛斯椿能夠勸降高句麗最好,若是高句麗人殺了斛斯椿,那正好給高歡理由起兵攻打高句麗,解除這個心腹之患。

  高歡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宇文泰的使者並沒有從陸地前往高句麗。

  ——

  蘇和站在船頭,看著洶湧的海浪,指揮著水手收起風帆。

  蘇和是蘇澤安排到宇文泰身邊的,作為匠官,他對於築城沒有興趣,他到了遼東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讓慕容紹宗給他建造了一座船塢。

  接下來,蘇和就開始鼓搗造船,一直到宇文泰派遣的幾路使者都被高歡截殺,蘇和才找上了宇文泰,向他提出了一個瘋狂的計劃。

  「從海上出使?」

  海船雖然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但是對於北境長大的宇文泰來說,還是非常稀罕的東西。

  他只是聽說,南方的港口有海外來的船隻,比如那位涼州的大僧正達摩大師,就是乘船來的南梁,然後再入的關中。

  只是北方的海也能航行嗎?

  蘇和向宇文泰解釋道:

  「高句麗向南梁稱臣的時候,就是派遣的海船前往的建康,比起南方的海,其實北方的海更安全。」

  蘇和說的也是實話,南方的海域經常會遭遇風暴,動輒就有傾覆的危險,所以達摩乘船來中途,就認為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等到了唐代的時候,倭國派遣遣唐使,也是走的北線,很少才會走南線。

  後來北線發生變故,到了鑒真東渡的時候走不了北線了,才冒險從南線入倭國。

  看到蘇和信誓旦旦,他還說自己可以沿途前往百濟和新羅,這兩個同樣在朝鮮半島的國家,作為和高句麗談判的籌碼,宇文泰也就同意了他乘坐海船前往高句麗。

  只不過蘇和認為安全的旅行,卻在出航以後遇到了風暴,經過了幾天和風暴的抗爭之後,也不知道刮到了什麼地方。

  好在北線航線基本上都是沿著大陸架航行,蘇和用千里目發現了陸地,他立刻命令水手向著陸地方向航行。

  等到蘇和的大船靠岸,卻發現這裡竟然是一個小漁村,這些漁村的人哪裡見過這樣的大船,紛紛驚恐的逃跑。

  蘇和只能命令手下的士兵下船,最後找到了這個漁村的村長,可是對方一問三不知,只知道這裡是高句麗,但是就連如今是什麼年月,哪位高麗王在位都不清楚。

  詢問所在漁村的位置,也只知道距離高句麗首都平城不遠,但是因為村子距離城市太遠,那些老爺們甚至都沒有派遣稅吏來收過稅,村子也沒有名字。

  蘇和拿出蘇郡公發來的海圖,經過反覆的確認後,確定了這裡應該是郡公所說的「平川」地區。

  平川確實距離高句麗的首都平城不遠了,蘇和留下水手和一部分士兵看守海船,接著拿出使者的儀仗,開始向著平城方向前進。

  果不其然,走了幾十里地,蘇和就見到了一座簡陋的夯土城牆,如果不是蘇郡公的地圖,他還以為這是中原一座普通的縣城。

  這就是高句麗的首都平城?

  蘇和暗暗盤算,平城這個城防,只要幾千精兵就能攻下了吧?

  他立刻喊來一名伶俐的函使,讓他返回平川,開船回去向宇文泰稟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