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郡公的錢!

  第495章 郡公的錢!

  永樂城中,政務堂中正在核算這幾個月的帳目。

  蘇綽改革了戶部的收支記錄方式,用紅筆記錄開支,用黑筆記錄收入,並且在整個關中推行統一的公文格式和田畝丁策,又重新將「上計」考核組織了起來,算是整個關中官僚體系的締造者。

  其實蘇綽也沒有發明什麼新東西,很多制度都是秦漢就已經在這片土地上實行過的舊制度了,但是這套制度也看是誰來用,經過這些年來的長期磨合,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體系終於初步建立。

  除此之外,蘇澤還提出了量入為出的財政原則。

  這個原則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每年在年初的時候,根據去年的收入預測今年的收入,再在這個基礎上制定一年的支出計劃。

  政務堂和幕府一年的開支,都已經在支出計劃中定下來了,這也是防止官府為了開支而無止盡的加稅。

  畢竟在這個時代,是沒有什麼信用貨幣的,如果官府的錢不夠花了,就只有加稅這麼一條路了。

  但是今年接連開始的幾場戰事,讓幕府的軍事開支暴增,政務堂不得已在五月初再次舉行會議,重新商議今年的開支。

  參加這一次會議的,除了政務堂和幕府的重臣外,還有一名圓臉的內侍,這名內侍是掌管郡公府私庫的太監,也列席旁聽這次的會議。

  蘇令(【一毛不拔的內侍】),此人在永樂城有一個綽號叫做「貔犰」,形容他對於錢財的貪婪,凡是納入到郡公府的收入,蘇令是一分都不放過,都會將這些收入收入郡公府中。

  蘇綽看了一眼蘇令,其實讓蘇令出席會議,是蘇綽向陳留公主央求來的,他的目標還是從郡公府的內庫中掏出錢來。

  沒辦法,蜀地、河東郡、幽州、恆州都在用兵,這幾場戰場迅速消耗了政務堂和幕府的存款,錢糧這些東西還好,因為去年的休養生息,關中積攢了不小的家底。

  但是金銀絹帛這些東西就沒辦法了,幾場大戰下來將領士兵都需要賞賜,這些都需要拿出真的東西來,政務堂和幕府已經捉襟見肘了。

  為了支持這麼幾場戰爭,就連原本已經準備開工的長安新城建設工程都停工了,搞得工部那幫人天天在那邊陰陽怪氣。

  總之一句話,如今政務堂和六曹是沒錢了。

  當蘇算代表戶部曹將今年的開支情況說了一遍後,蘇綽環視一圈說道:

  「郡公前幾天也傳令過來,說租庸調是國家根本,不得輕動,去年因災免稅減稅的地區也不能加派,大家商議一下要怎麼辦吧。」

  眾人的目光最後還是落在了蘇算的頭上。

  這位郡公府的舊人,曾經的洛陽留後使,也是如今政務堂中財政上的大當家,是蘇綽理財的左右手。

  戶部掌管了天下錢糧賦稅,在人數上已經政務堂下諸司曹的第一了,權力上僅在掌管官員考核晉升的吏部曹之下。

  如今已經有人將蘇算稱呼為「計相」,去年關中能夠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餘,都是蘇算理財術的功勞。

  所以眾人都看向蘇算,期待他能夠提出什麼好的理財術。

  蘇算無奈的站出來說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財政之事,不過是開源和節流。」

  「開源是沒辦法了,如今才五月份,還不到夏糧秋糧徵收的時候,地里也變不出東西來。」

  「郡公也多次說了,不得隨意加派賦稅,開源這條路是走不通了,如今也只能節流了。」

  眾人的臉色都有些難看。

  平心而論,蘇澤給官員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北魏的官員俸祿制度比較粗糙,在孝文帝之前官員甚至都是沒有薪水的。

  雖然在孝文帝改革時期實行了班祿制,官員有了固定的薪水,但是這薪水也是非常隨意的。

  而且隨著北魏後期開始濫賞官職,導致官職大幅度縮水,官員的待遇也隨著官職縮水開始不斷下降。

  此外雖然改為了俸祿制度,但是北魏依然有逢年過節賞賜大臣的現象。

  這件事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種賞賜往往比較隨性,賞賜範圍也都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或者是在洛陽的官署衙門。

  最後導致了北魏在洛陽官員俸祿高,地方上俸祿低,又或者今年賞賜特別多,而第二年卻沒有一點賞賜的情況。

  這也導致了北魏地方官員貪腐嚴重,而洛陽官員躺平混吃等死的情況。

  基於這個結果,蘇澤重申了官位和俸祿之間的聯繫,按照官位品級的高低發放俸祿,取消了北魏各種雜色賞賜,併入到官員的待遇中。    並且對非永樂城的官員,也根據其任職地方的艱苦程度,制定了不同的補貼標準。

  這樣的好處是,官員的待遇上漲,一部分官員不需要貪腐就能夠養活一家,地方官員和在中樞官員的待遇平衡,年輕官員也不再將外放視為遠離權力中心,外放的官員也不會因為離開權力中心而大肆貪腐。

  但是同樣的,這項制度也帶來了政務堂開支猛增,特別是戶部報告,支付給各級官員的開支,已經占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這還是在地方官府的吏員衙役沒有納入到戶部開支中,仍然由地方縣衙各自承擔的情況。

  按照蘇澤的計劃,一個縣的一部分吏員也要納入到財政支出中,從而保證地方上吏員的一定獨立性。

  蘇算說要節流,最大的開支是軍費,這肯定是不能砍的,那能砍的就是官員待遇了。

  這是要被全體官員憎惡的事情,自然引起眾人的反感。

  但是大家還是敬佩的目光看著蘇算,也只有他才能不顧忌的提出這樣的反感,也難怪永樂城都說蘇算是蘇郡公的私臣、孤臣,進策的時候從來都不惜身。

  蘇綽咬牙說道:

  「永樂城內,五品以上官員暫停兩個月領薪水,等到秋糧入庫後再領,地方上待遇不變。」

  其實按照蘇綽這個算法,也省不下太多的俸祿,他其實只是做了一個姿態,我們官員已經勒緊褲腰帶了,現在輪到別人也表態了。

  這個「別人」,自然就是掌管郡公府收支的內庫了。

  蘇綽看向蘇令說道:

  「蘇黃門,今天請您過來,還是要商議一下商稅的事情。」

  蘇綽也是沒辦法了,當年在劃分收入的時候,是這麼規定的。

  百姓繳納的租調,也就是田稅和人頭稅,這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全部都送入到戶部曹的金庫中,作為整個國家的開支來使用。

  郡公府下的商鋪、商隊、礦冶的產出,這些都歸郡公府的內庫所有,外朝不得侵奪。

  而相應的,在獲得了這些收入後,郡公府的各色賞賜、宴會、宮殿建造,都變成郡公府自己承擔,戶部不再出錢。

  這些都是陳留公主剛剛嫁到永樂城之後,和政務堂多次唇槍舌戰後,最終厘定的結果。

  但是這其中還有幾個模糊的地帶。

  首先是商稅。

  一開始商議的結果,是將坐商(擁有固定商鋪的商人)的商稅交給官府來徵收,而行商(流動的商人)的稅收則由郡公府來徵收。

  這個分配方法本來是不錯的,坐商基本上都在城市中的市場中,有專門的市吏可以徵稅,而且徵稅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在地方上這筆收入正好可以用來發放官府吏員和衙役的工資。

  而郡公府對行商收稅,那是因為那時候大部分行商都是郡公府組建的,這些商隊本來就是蘇澤親手成立的,這些商隊本來就向蘇澤上交利潤,徵稅也就是左手倒右手。

  行商的稅收只需要控制幾個關鍵的關卡就能徵收了,徵收難度也不大,所以政務堂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異議。

  但是隨著蘇澤在西域的影響力擴大,越來越多的商隊開始往來於西域和關中,這筆行商的商稅數額越來越大,也引起了政務堂的覬覦。

  特別是戶部為了能多徵收稅收,在「行商」和「坐商」的定義上開始大做文章,一部分零散經營、或者在州縣內小規模流動的商販,也被從「行商」劃歸到了「坐商」的範圍,而一些行商在市場上做生意,也會被官府稅吏徵收坐商的稅費。

  為了這些事情,負責管理內庫的蘇令,和負責戶部曹的蘇算沒少起衝突,不少官司都直接打到了主母陳留公主那邊。

  除了商稅之外,郡公府名下的那些鐵冶、工坊、礦藏的稅收也讓戶部曹垂涎不已,就說永樂城新建造的那座琉璃工坊來說,這家琉璃工坊燒制的琉璃如同寶石一般的純淨,比那些西域商人運過來的「大秦」琉璃不遑多讓,已經被商人冒充「大秦」琉璃賣給了南朝,賺了不少的錢。

  此外,郡公府的金箔彩簽紙,印染棉布,也都成為拳頭商品,在南梁和西域都很受追捧。

  眾人看向蘇令,沒辦法,不是政務堂要打蘇郡公小金庫的主意,實在是財政撐不下去了。

  蘇令清了清嗓子,站起來說道:

  「其實郡公早有令,撥付金銀絹帛給戶部。」

  眾人紛紛鬆了一口氣,但是蘇令又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