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震後餘波
整個孝昌三年的四月可以說是風雲變幻。
葛榮擊潰元深,接著元深投靠屯兵在五鹿的定州刺史楊昱,楊昱本來就對元深不滿,又受到了監軍挑唆,認為元深是故意葬送朝堂精銳,竟然夜襲了元深大營,將元深斬殺。
而葛榮得到了官軍內訌的消息,不顧自己這邊也是將士疲敝,又奔襲到五鹿,會同宇文洛生擊潰了楊昱。
楊昱戰死,葛榮軍隊氣勢大盛,部眾甚至向葛榮進言直接去攻打洛陽。
但是被葛榮拒絕了。
他和鮮于修禮不一樣,作為正經的軍將出身,他當然知道自己帶的是什麼隊伍。
自己剛剛火併了鮮于修禮,義軍內部也是一團散沙,這是打了勝仗,如果打了敗仗潰敗也是頃刻間的事情。
除了自己軍中內部這些山頭需要削平之外,義軍還有其他幾股勢力也需要警惕。
首先是上谷起兵的杜洛周。
高歡從杜洛周叛逃後,說了不少杜洛周的壞話,總體上就是杜洛周對於真王不服,有自立之心。
燕州的義軍確實和葛榮所領的義軍並不是一路。
杜洛周收攏的是六鎮逃難的流民,而葛榮麾下的六鎮民是第一次六鎮之亂後被官軍俘虜,遷往三州的六鎮奴隸。
同樣是六鎮人,杜洛周手下主要是東三鎮的六鎮人,他們不是第一次六鎮之亂的主力,也不是當年朝堂和柔然重點攻擊的對象,更沒有被朝堂賣給河東大族做奴隸。
所以杜洛周占據燕州以後,經常不聽從鮮于修禮的命令。
但是他倒是也沒有太大的野心,大概就是想要割據燕州自立。
在火併鮮于修禮之前,葛榮對於杜洛周還是多番拉攏的,甚至許諾給他封王。
現在鮮于修禮已經死了,葛榮自然不能容忍再有杜洛周這樣的獨立勢力,要知道鮮于修禮這個「真王」,就是被他這個「衛王」做掉的。
除了葛榮之外,還有幽州起兵的韓樓,不過此人倒是對葛榮非常的尊重。
除此之外,葛榮還心心念念一件大事——登基。
上一次高歡宇文泰勸進,葛榮其實早就已經動心了。
一個破真王有什麼好做的,俺就是要做天子!
造反不就是為了當皇帝嗎!?
如果說破六韓拔陵起兵,本身還帶有一絲理想主義的宗教色彩,那第二次六鎮起兵,就純粹是為了生存和利益了。
生存問題已經解決,那就應該過好日子了!
就在這時候,高歡的使者傳來消息,高歡在鄴城下擊潰了孤軍深入的兗州刺史元延明,徹底打垮了兗州的軍隊。
得到了這個消息後葛榮大喜,立刻下令嘉獎高歡,接著又讓人在三州搜尋懂得禮儀制度的讀書人。
他這道命令一下,就算是六鎮粗人也明白他的心思了,眾人紛紛賣力搜羅起來,甚至有些主持地方上葬禮的土公都被塞進儒生的隊伍中,大家都等著葛榮進步,自己才可以進步呢!
河東義軍中喜氣洋洋,洛陽朝堂是愁雲密布。
這場戰敗的消息還在影響著整個中原,除了對洛陽朝堂,以及那些潛伏在北魏的野心家們和投機客們,還產生了一些蝴蝶效應。
首先是新任的北魏徐州刺史,北海王元顥。
這位北海王,也是蘇澤的老朋友了,當年他也領兵進入華州,但是被胡琛在沙苑胖揍,後來蘇澤出兵迎親就順手占了華州。
失去了地盤的元顥不甘心返回洛陽做一個閒散的宗王,又賄賂了胡太后身邊的親信,得以就任徐州刺史。
但是北海王元顥剛剛就任徐州刺史沒多久,就聽到了隔壁兗州刺史元延明戰敗,兗州兵全軍覆沒的消息。
這條消息甚至要比元深戰敗給元顥的震撼還要大。
沒辦法,兗青徐都在叛軍地盤的南方,而兗州和徐州本身就是唇齒相依的。
所以三國時期的曹操對於徐州那麼上心,聽說劉備要接手徐州冒著腹背受敵也要先去打劉備。
兗青徐這些州,又是以兗州最能打,可如今元延明都戰敗了,那麼南方這幾個州還安全嗎?
要知道元延明本身比較能打,個人在品行上沒有太大的問題,而北海王元顥就任徐州刺史就是為了撈錢,在任上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引起整個徐州的官民反感。
若是徐州也和河東三州一樣反了,那自己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在這樣的惶恐下,北海王元顥可以說是終日不安,最後他想出一個天才的想法。
爺可以去投南梁啊!
北魏的前任徐州刺史,同樣也是宗室的元法僧,不是也投了南梁了嗎?
聽說元法僧父子在南梁頗受重用,蕭衍授侍中、司空,冊封始安郡公,元法僧之子也得將軍號。
和元法僧投南梁同時,蕭衍的兒子都可以投北魏,那元顥這個北朝的宗王投南梁不也是理所當然的?
建康又要比這彭城繁華多了,如果自己帶著徐州投靠南梁,自己就可以去建康做個富貴閒人。
這可要比守著徐州提心弔膽強多了!
做出決定後,元顥立刻派出使者前往建康,透露出自己想要投靠南梁的想法,希望蕭衍能夠開出更高的價碼「買下」徐州。
只是讓元顥有些意外,南樑上下由於上次徐州之戰輸的太慘,竟然疑慮元顥是不是真的投降,竟然沒有第一時間就答應讓元顥投降。
這甚至讓元顥覺得這個世界瘋了?自己堂堂大魏宗王帶一州投降,蕭衍這菩薩皇帝竟然不收?——
河東大戰的餘波同樣吹到了平城。
廣陵王元恭,在前一次靈丘戰敗後,被撤去職位返回了平城。
元恭名義上還是恆州刺史,但實際上平城的防務是賀拔三兄弟在負責。
前線戰敗的消息傳來,賀拔三兄弟也傻了。
這時候平城內已經傳出了謠言,說賀拔兄弟也是六鎮人,要帶著平城去投靠叛軍。
元深身死,定州刺史楊昱戰死,接下來的兩則消息,徹底讓賀拔三兄弟傻眼了。
他們知道自己威望和官位不夠,只能找到了被他們架空的廣陵王元恭,請他出面拿個辦法。
這時候就體現出個人威望的作用了。
賀拔兄弟雖然能文能武,但是在大魏沒有人望,出身又太低,本身也拿不出什麼能夠拉攏人心的東西。
所以明明他們控制了平城,卻還要推舉打了敗仗的廣陵王元恭出來做大哥,請他拿主意。
這也就是養望的重要性了,從一開始的時候,賀拔兄弟就是武將打手一類的定義,根本不是一方勢力的領袖。
廣陵王元恭曾經和叛軍作戰過,並且被叛軍打敗,聽說了元深戰敗後,他更是恐懼。
恆州本身就是距離六鎮最近的州,當年六鎮之亂前後就有不少六鎮百姓逃入恆州。
這些六鎮人和恆州本地人也有矛盾,加上六鎮人對北魏的仇恨,聽說了元深戰敗的消息後,整個恆州都烽煙四起,賀拔兄弟已經出城平定了好幾股叛亂了。
所以這一次軍議的主題就是要不要守平城。
在軍議中,被推舉為頭目的廣陵王元恭帶頭說道:
「平城雖大,但是不易守,而且祖宗陵寢都在城外,若是因為攻城驚擾了祖宗之靈就不好了,還是撤出平城吧。」
賀拔三兄弟也是無語,這是什麼狗屁理由。
怕驚擾祖陵而把舊都平城拱手讓人?
但是廣陵王的話卻讓其他將領紛紛點頭,賀拔兄弟也算是看清了局勢,元深戰敗的消息已經讓平城守將喪失了鬥志,既然大家都不願意守城,那強行留在平城最後的結果就是城內出叛徒,開城投降。
當年武川人在懷朔城內都是這麼幹的。
賀拔三兄弟也表示了贊同,眾人算是達成了一致意見,那就是放棄平城,乃至放棄整個恆州逃跑了。
既然是跑路,往哪裡跑也是一個問題。
這一點倒是沒有什麼疑問,眾人幾乎達成了一致意見,投奔在秀容川的爾朱榮。
沒辦法,環顧四周,也就剩下爾朱榮和元天穆這個并州集團,整體實力保存完好,而且爾朱榮能征善戰,如今整個北方也就只有并州沒有叛亂了。
確定了投奔的方向,廣陵王元恭搜羅財寶和人口,在賀拔三兄弟的保護下,直接放棄了平城南下前往秀榮。
而他們要投靠的爾朱榮也有了動作,就在元深戰敗的消息傳入秀榮後,爾朱榮立刻親自領兵,以剿匪為理由進入朝堂新設的肆州。
肆州本身就是朝堂為了牽制爾朱榮設立的,其中南部的地區原本就是爾朱家經營了幾代的地盤,甚至連肆州的治城九原城中,大部分的士族豪強都是爾朱家的親戚故舊。
而肆州別駕姚和,更早就是爾朱榮的親信了。
尉慶賓雖然也打過仗,但是他手裡沒有兵,肆州本地人又不支持他,甚至連九原城都無法掌握。
爾朱榮帶兵剿匪,「順道」就來到了九原城下,要求進城「補給」。
尉慶賓散盡家財,募集九原城內的不良人組成軍隊,緊閉城門拒絕爾朱榮進城。
只可惜尉慶賓只硬了一天,等到了晚上,以肆州別駕姚和為首的九原城內豪族,帶著自家的家丁包圍了刺史府,擊敗了尉慶賓募集的不良人,開城放爾朱榮進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