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常山之蛇

  第199章 常山之蛇

  慕容紹宗被蘇澤點了將,領忙說道:「將軍,屬下是無心之言,非是詛咒我軍。」

  蘇澤揚揚手說道:「戰場上靠的是萬千將士用命,又豈是忌諱吉凶可以左右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姜伯約北伐和我們走的路線一樣,正好可以當做經驗參考。」

  聽到蘇澤這麼說,慕容紹宗更是羞愧,蘇將軍果然氣度非常,自己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站在蘇澤後方的梁釗等豪帥們,也都看嚮慕容紹宗,想要聽聽當年姜維北伐失敗的原因。

  慕容紹宗指著道路說道:「我說的蜀漢後期,姜維姜伯約北伐走的路線。」

  侯景最近也讀了一些書,他問道:「蜀漢?蜀漢不是在蜀中嗎?怎麼會打到這裡來?」

  慕容紹宗說道:「當年蜀漢和曹魏爭奪的就是隴西地區,諸葛亮六出岐山,你以為岐山是哪裡?」

  慕容紹宗雖然在級別上不如侯景,也做過侯景的副將,但是在兵法上侯景以慕容紹宗為師。

  兩人這種互為師長的關係,也讓兩人關係非常親密,沒事就鬥鬥嘴,讓蘇澤想到大學宿舍中互為父子的舍友關係。

  不過在蘇澤面前,慕容紹宗也只是說了一句,不再繼續追著侯景說,而是指著後方說道:

  「當時的涼州、關中都在曹魏控制下,姜伯約為了攻打隴西郡,從漢中出發,沿秦嶺繞羌地,一個月行軍八百里,繞到了抱罕城外。」

  侯景聽到這裡都嚇到了,一個月行八百里已經足夠嚇人了,關鍵繞行羌地那就是繞上了高原啊!

  普通人就是登上高原都有可能暈厥,在高原上一個月行軍八百里,這蜀漢軍隊都是鐵人嗎?

  以往在史書上看到這段,蘇澤並不覺得姜維厲害,但是等自己真的帶了兵,才知道姜維是真的厲害啊!

  只能說歷史就是成王敗寇,鄧艾偷襲陰平成功了,世人都說他帶兵如神,可是鄧艾之勝,還是靠著鍾會拉住了蜀漢主力,而當時蜀漢內部早就已經想要投降了。

  姜維帶領五萬蜀軍,翻越青藏高原奇襲抱罕,剛到了抱罕就擊敗了曹魏雍州刺史王經,破敵兩萬餘人,成功占領了抱罕,接著又從抱罕南下追擊王經攻打狄道。

  慕容紹宗說道:「當年曹魏大軍退守狄道後,向固守陳倉的曹魏大將陳泰求援,陳泰疾馳軍隊抵達狄道支援。」

  「王經又在狄道以北的故關拉下軍陣,和姜維對峙,姜維半渡而擊,王經又大敗,但是拖住了姜維進攻的步伐。」

  「陳泰的軍隊支援狄道城,姜維最後還是因為糧草供應不足,最後只能退兵,那一次北伐也是無功而返。」

  蘇澤點點頭,他又問道:「以紹宗之見,為何姜維北伐失敗?」

  這個話題就很大了,慕容紹宗愣了一下,最後說道:「以屬下愚見,最主要當然是蜀漢長途奔襲,糧草不足,兩次擊潰王經所部,卻不能擴大戰果攻下狄道,而姜維靠著在抱罕和狄道搜刮的補給不足以支持大軍長期對峙,這就是姜維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

  慕容紹宗又說道:「不過我軍就沒有這個問題了,背靠河州涼州,今年涼州又是豐年,糧草供應是不成問題的,而且狄道在官軍手裡,我們只要占領狄道,就算是把身子擠進了隴西郡,就算叛軍殺進隴西,也可以以狄道為支點和叛軍爭奪。」

  蘇澤點頭,蜀漢北伐失敗的原因中,後勤是最大的一個因素。

  但是蘇澤說道:「後勤雖然是決定性因素,但是根本因素還是隴西之民心不在蜀漢。」

  蘇澤說道:「蜀漢幾次北伐隴西,無論戰勝戰敗都要徙隴西百姓,這一次狄道之戰姜伯約也帶走了抱罕全縣百姓。」

  「明明兩次擊敗王經,但是王經還能固守狄道等待陳泰支援,而姜維在圍困狄道的時候大軍得不到補給就敗了,這就是隴西人心不在蜀漢的明證。」

  「隴西之地,千溝萬壑,若是沒有人心,諸葛丞相都難以攻下。」

  蘇澤看著隴西的地形,這裡和河州涼州完全不同。

  河湟谷地雖然也有河流縱橫,可是和隴西這種黃土高原被水流沖刷成稀碎溝壑的地貌完全不同。

  蘇澤雖然並不是「完全地理決定論」的信徒,但是地理因素真的能夠決定很多事情。

  白鹿原上的村子蔽塞保守,是因為這個村子就在這黃土高原上,村子和外界的聯繫本來就很少,無論是晚清還是民國,都很難干涉到村裡的具體事務。

  蘇澤也明白了,當年推動孝文帝變法的李沖,為什麼要在自己的故鄉隴西郡推行三長村。

  因為這裡就有推行三長村的條件。

  甚至可以說,李沖提出的三長制度,就是在隴西郡這片土地上自然誕生的制度。

  蘇澤突然更加理解李沖的三長制度了。

  在隴西郡執行的三長制度,其實和蘇澤在洛陽周邊以及河州見到的三長制度不同。

  雖然都是同一個制度,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

  其職責是檢查戶口,監督耕作,徵收租調,徵發徭役和兵役。

  三長享有一定的優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

  表面上看,三長制度是將朝堂的手伸入基層中,打破豪強大族對於鄉村的壟斷。

  實際上這些「三長們」也通過朝廷任命的三長完成了合法性確認,成為統治鄉土的「鄉賢」。

  如果換上一個名字,叫做村長、族長也完全沒有問題,這也是一個以村為單位的宗族自治團體。

  隴西的地形特點,無法形成冀州張家那種佃戶上萬的縣級豪強。

  這種以郡縣為名望,在一郡一縣都有巨大影響力的豪強大族,在隴西就沒有誕生的土壤。

  隴西李氏也不是這樣的世族。

  因為隴西郡千溝萬壑的地形,這裡基本上都是以村為單位的宗族。

  這些宗族以血緣為紐帶,以宗法制度為紐帶,沒有形成那種阡陌連篇的大地主,而是形成了這樣的「三長村」。

  蘇澤突然明白,所謂「三長制」,也不完全是先進的制度,白鹿原中的悲劇也會在隴西的三長村中上演,甚至還會更加殘酷。

  蘇澤暗暗下了決心,如果以後自己要推廣三長制度,也要做出相應的改革,甚至要在不同地區推行不同的制度。

  在廣闊的平原地區,土地兼併更容易發生,那種沃野千里的大家族會增加地方離心主義,也是會侵吞朝廷的稅源和兵員,三長村是用來打壓這種世家豪強的手段。

  但是在隴西這類地方,則不能完全委任三長管理村社,將治理權完全交給他們,留下人員流動和上升的途徑。

  蘇澤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開國的君主們往往都能制定合適的政策,不會被下面的人蒙蔽。

  等傳了幾代,皇帝就經常弄出一些奇葩政策。

  就算是皇帝想要變法改革,要麼是阻力大到推行不下去,要麼是孝文帝和宋神宗變法那樣,新法很快就形成更板結的利益集團,誕生更腐敗的利益階層。

  還是因為長於深宮的皇帝,實在是沒辦法理解「因地制宜」這四個字啊!

  各地民情不同,政策不同,需要不同性格作風的官員去整理。

  收起這些心思,蘇澤嚮慕容紹宗問道:「我們進入狄道後,要如何阻擋秦州的叛軍?」

  慕容紹宗果斷說道:「還是可以從姜維北伐得到經驗,幾次姜維北伐,曹魏軍隊分別在首陽縣,襄武縣阻攔,此兩縣都是隴西郡的要津,我們只要占領這兩縣,將大軍分兵於三縣,就可以擋住秦州叛軍。」

  蘇澤又問道:「常山之蛇?」

  侯景最近也讀了一些兵書,他說道:「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慕容紹宗點頭說道:「我軍騎兵多,機動性要比秦州叛軍好,但是隴西郡並不適合騎兵衝鋒作戰,大股騎兵反而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分駐各縣,再以游騎作戰,反而要比集中使用騎兵更好,等後方的步卒來了之後,再反攻秦州就可以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隴西郡的縣城都比較小,所以當年王經從抱罕潰敗,卻沒有全部退入狄道城內,就是因為狄道城內安置不了這麼多軍隊。」

  「等到王經二敗,再將全部殘兵收入狄道,反而守住了狄道城。」

  「分駐三城也可以減少城內駐防的壓力,更容易約束軍紀。」

  聽完了慕容紹宗的戰略,蘇澤不由的撫掌大笑。

  其實慕容紹宗和他的戰略構想是差不多的,這場戰鬥的規模也遠達不到當年姜維北伐的規模,算是有現成作業可以抄的仗。

  但是慕容紹宗能夠結合姜維北伐的教訓,總結提出因地制宜的方案,這已經能看出他的才幹了。

  這就是方面之任,可以獨當一面的帥才!

  在蘇澤身後的河州涼州的豪帥們也都驚呆了。

  他們也打過仗,但是打的都是遊牧民族,主要工作是搶劫和反搶劫。

  就算是用點計,也就是誘敵深入,包圍切割這些戰術罷了。

  不是,怎麼到了蘇澤這裡,打仗又要引經據典,又要什麼「常山之蛇」,又要考慮什麼後勤補給,民心向背什麼的。

  你這也整的太高端了吧?

  可是偏偏聽完了慕容紹宗和蘇澤的對話,眾人又升起了一種感覺,也難怪蘇澤之前打仗無往不利,這仗就應該這麼打啊!

  蘇澤很滿意,從系統的抽卡中,他是真切的理解了什麼叫做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慕容紹宗這種,擱在系統里好歹也是個SSR,而且還是沒有成長完全的普通形態。

  蘇澤繼續問道:「既然這個常山之蛇是你提出來的,那三縣要如何派何人鎮守?」

  這是蘇澤考驗慕容紹宗的人事能力了。

  帥才之所以是帥才,除了「領」兵之外,另外一個工作就是「領」將。

  合理安排手下的將領,這也是方面之任必須的能力。

  換句話說,做元帥的人,軍事工作做的好是基本功,組織人事工作也是必修課。

  慕容紹宗思考了一下說道:「末將願意去襄武,至於首陽、狄道,還請將軍任免。」

  蘇澤哈哈大笑說道:「紹宗伱已經早有人選,何必要經我之口。」

  慕容紹宗還是不說話,任免大將是蘇澤的權力,他如今也成長了不少,自然知道不能僭越。

  蘇澤看向身邊,最後說道:「侯景,你領千騎駐首陽縣。」

  侯景立刻叉手說道:「唯!」

  駐紮狄道當然就只能是蘇澤親力親為了。

  這個人事任免也是蘇澤滿意的。

  襄武是整個隴西郡最突出部,也就是最前線的城,等於是蛇頭,需要慕容紹宗這種擅長守城的穩重將領去防守。

  首陽縣在三城之中,也就是蛇身的位置上,敵人的軍隊很有可能繞過蛇頭進入隴西郡。

  甚至敵人可能根本就不攻打襄武、首陽,而是直接去攻打狄道。

  這就需要首陽縣的守將靈活機動,遇到大股敵人就避戰不出,遇到機會就要迅速抓上,要卡著敵人不上不下才行。

  蘇澤麾下只有侯景能有這個本事。

  最後就是狄道了。

  狄道是隴西郡的治城,隴西李氏就在狄道,需要蘇澤這個將軍在後方整合資源,獲得隴西郡的支持。

  同時後方送上來的軍隊,需要蘇澤分配整編,一旦蛇頭和蛇身遇到敵人大股圍城的時候,也需要蘇澤這個蛇尾支援。

  所以坐鎮在狄道的任務,只有蘇澤可以做。

  慕容紹宗可以說是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侯景也用羨慕的眼神看著好友。

  梁釗等豪帥們,則用複雜的眼神看著這些年輕人,自己真的是老了,這些年輕的英才實在是不講武德,也幸好自己是友軍,不會被他們暴打。

  神龜二年,十一月,蘇澤出兵隴西郡,本部入駐狄道,侯景入首陽縣,慕容紹宗領兵入襄武縣。

  這時候莫折大堤才算是清點完了軍隊,整合大軍西進隴西郡。

  這一頭就撞上了鐵板。

  (姜維北伐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