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答案在太常府
「大將軍,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啊!」
劉備前腳才處理完政務剛走出房門,後腳就見簡雍滿臉欣喜的走到跟前。
他笑問道:「憲和,什麼喜事啊?」
簡雍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東瞅瞅西看看,似乎是覺得人多眼雜,故而壓低聲音反問道:「玄德,能否去書房一敘?」
「走。」
「好嘞。」
兩人一前一後步入書房,尋了個椅子坐下。
「憲和,究竟是什麼喜事啊?」
「不知玄德還記得袁綝嗎?」
「袁綝.」
劉備陷入了回憶,袁綝他自然是記得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諸葛丞相第一次揮師北伐時,袁綝以前將軍、都亭侯的身份跟隨北伐。能夠在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就擔任前將軍並有爵位在身,想來是在此之前立下過戰功,肯定有不凡之處。
這些年裡,除去益州,他積極的聯繫各地的賢臣良將。
袁綝自然也沒有落下,只不過就在劉備準備將袁綝徵辟到大將軍府時,賈詡剛好跑來借潁川的應夢賢臣。
於是劉備暫時擱置了徵辟的想法,轉而讓袁綝配合賈詡。
如今簡雍突然造訪,還提起了袁綝。結合最近發生的種種事情來看,想來是賈詡主持的改制一事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劉備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道:「袁綝我自然是記得的,憲和忽然提起袁綝,莫非是為文和充當起了說客?」
「是啊,給文和當說客的我來跟當上大將軍的徐州牧談條件了.」簡雍一板一眼地說道:「這些時日以來,士族對於度田的牴觸小了很多。他們都在傳,賈文和能讓一個宗族覆滅,也能讓寒人興起。又有豫州的曹氏和夏侯氏大力支持,還有南陽的士族一呼百應。作為天下仲氏的汝南袁氏此前出了個偽帝,如今遭受打壓自身難保,大族豪門已無牌面。文和想用這些條件換玄德在關鍵時候露面,不知到玄德以為如何?」
劉備起身給簡雍倒了盞茶水,「甚好,甚好。這樣一看,是我占盡了好處。憲和不愧為頂級說客,來,用茶。」
「好好好,滿上!滿上!」簡雍恢復了往日的神情,他接過劉備遞來的茶盞,就像是飲酒一般,一飲而盡。
劉備衝著簡雍豎起大拇指,「好酒量!」
「那是自然。」簡雍滿臉得意,不過他就像是想起了什麼,臉色漸漸嚴肅了起來,「玄德啊,等下你可要留點心啊。」
「留心。」劉備微微一愣,「憲和,何出此言?」
簡雍無奈地說道:「文和此次太過激進,或許會驚動士族代表,若士族代表前來,玄德你可以帶此人前去太常府.」
「士族代表..太常府.」劉備喃喃自語,腦海中思緒萬千。能夠擔得起士族代表這個稱呼的人,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
眼前最符合的人,難不成是——荀彧?
親自將簡雍送出大將軍府的劉備,把簡雍的話語牢牢記在了心裡。他並沒有去太常府問個究竟,而是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政務當中。
不久之後,一個熟悉的人果真造訪了大將軍府。
「大將軍」
見荀彧到來,劉備快步相迎,「原來是文若啊,請請請,裡屋請!」
「大將軍,我」荀彧欲言又止。
有了簡雍代為傳話的劉備,不難猜出荀彧此行的目的。荀彧出身潁川士族,如今的廟堂上荀彧是潁川士族中權力最高的人,故而這一次荀彧不單單是代表自己,還是代表整個潁川士族。
至於荀彧態度為何看起來有些奇怪,如今的荀彧的的確確是個忠臣,他樂於看見大漢越來越強盛,並且願意為之盡心盡力。但由於出身士族高門,維護士族的利益是他的根本底色。
「不管有什麼要事,文若還是進屋再說,進屋再說。」猜出荀彧此行目的的劉備並沒有一改之前熱情的態度,他反手握住荀彧的雙臂將其請進了書房當中。
甚至親自為荀彧倒了一盞茶。
捧著茶盞,感受茶盞中傳來的陣陣暖意,看著劉備滿臉的熱情,荀彧慚愧地低下了腦袋。
他知道劉備志向——讓大漢一改之前的沉疴,救萬民於水火。
並且為之奮鬥至今日。
但是要做到這般志向,免不了與士族的利益發生衝突。
荀彧打心眼裡不想看到這種事情發生,只可惜該來的總會來。
就譬如這次的經典以及度田風波
劉備坐到荀彧身旁的椅子上,他沒有欲蓋彌彰,而是坦言道:「文若,我知道你心中的憂慮。文和的手段雖然有些冷酷,但改革之事迫在眉睫,若是不趁著現在改革,等到沉疴集中爆發,那就為時已晚了。」
「大將軍,但士族當中不乏忠義之士,不缺寧死不折之人。賢臣良將不在少數,功臣更是比比皆是。如今朝堂不惜用重新注釋的典籍取代士族的家學,如此一來不是寒了天下士人的心嗎?」
「文若,此言差異。袁氏號稱天下仲姓,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氏把控著家學,想要實現胸中抱負的寒士或是投機的官員都只得投身於袁氏。結果袁氏豎起反旗,青州百姓苦不堪言,淮南百姓更是哀嚎不已。如今天下寒素已經看到新的希望,經典不會再由士族把持,若是士族故步自封.袁氏強勢吧,眼下不也元氣大傷再起不能?更何況新的改制也是新的機遇啊。」
「新的機遇?」荀彧知道劉備所言非虛,寒士已經倒向了賈詡。要是抗爭到底,賈詡就會磨刀霍霍對士族。只要劉備支持賈詡,那麼橫掃董卓袁術袁紹的強軍就會強勢登門,屆時宗族連根拔起可不是說得玩的。
如今看來,劉備果然對賈詡予以支持。
荀彧清楚別看劉備平日裡寬和,但本性剛烈。
這種事情下定決心,就算是十頭牛都拉不回劉備的想法。
故而造訪之初,荀彧就不抱太多希望,連他自己也不清楚,此行的目的究竟是勸說劉備,還是看看劉備的想法。
劉備沒有回答荀彧的問題,而是起身說道:「文若,走吧,答案在太常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