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達顧實亦是老臣,辦事怎的如此不得力?」盛京城內,蓮花大可汗望著眼前的一封奏疏,皺緊了眉頭。奏疏是漠北萬戶府土綿阿南達顧實上的,此人原是林丹汗舊臣,隨可敦娜木鐘投衛後得到重用,被封為漠北萬戶府土綿,頗有治才,將荒涼的漠北治理得緊緊有條。
眾所周知,大可汗對輝特部的祖地、蒙古舊都哈剌和林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感情。小時候,他老爹諾木達萊大台吉便經常教他唱一首世代相傳的歌謠:「莊嚴美麗的哈剌和林呵,諸色珍寶點綴著它。輝特先輩的夏營之所,我的鄂爾渾草原,黃色的草原」想當初輝特部的老祖宗率領林木中各部在此地世代居住,後來成吉思汗的馬蹄踏上這片土地,征服林木中百姓,將這裡建成了蒙古帝國的國都:哈剌和林。再後來,雄偉的哈剌和林城成了廢墟,在它的殘骸上,漠北的土謝圖汗部建起雄偉的額爾德尼召。
大可汗揮師吞併漠北後,曾經回到哈剌和林祭祖,當時整個鄂爾渾草原都沸騰起來。心腹們都在猜想,一直以重振蒙古帝國為己任的大可汗,極可能會遷都於蒙古舊都以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事實上,蘇勒坦也的確有此意,在祭祖時暗中命令漠北萬戶府土綿阿南達顧實重建哈剌和林城。可阿南達顧實卻告訴他,漠北草原缺少工匠和部份原材料,想重建如此大城至少需耗銀五十萬兩,若想將城內的宮殿布置得好些,恐怕耗銀會更多。當時他正準備南下滅清,需要大量的軍費,如何敢大興土木、影響滅清大業,可又捨不得放棄祖輩的夢想,遂指示阿南達顧實,利用額爾德尼召的四邊圍牆,改建成城。
想當年土謝圖部始祖阿巴岱汗在哈剌和林廢墟上,用遺址的石頭建成蒙古第一個大規模佛教中心額爾德尼召,其子更是在額爾德尼召建起周三里多的正方形圍牆。規模雖遠比不上周十五里多的哈拉和林城,在漠北亦算大城。衛軍攻入漠北後,土謝圖汗部出身的哲布尊丹巴大和尚率軍抵抗,兵敗後成為衛軍的階下囚。額爾德尼召及周邊寺院遂落入衛軍手中,在大可汗看來將這些寺廟的邊牆拆拆合合、變成一座城,還不是小事一樁。不料,阿南達顧實卻遲遲未有動作,等了許久方有封奏疏到,說是漠北各部大多奉行覺囊派儀軌,如果將覺囊派主寺改為城牆,可能會激起漠北民變。民變也就罷了,您的軍隊中可是有大量來自漠北的勇士,若是因為此事激起他們反叛,那便得不償失了。所以,老人家認為改寺為城的想法不可行,還是撥銀子築城的法子好。
哼!老東西如此糊塗!朕若是有銀子,還需要想這法子嗎?看了阿南達顧實的奏疏,蘇勒坦氣得鬍鬚飛揚,憤憤地罵起人來。不過,罵歸罵,心裡明白,老臣上的這道疏其實是有道理的。他的軍隊中,來自漠北札薩克圖、土謝圖、車臣、和托輝特諸部的騎兵接近兩萬,是衛軍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因為不尊重他們的信仰,拆了覺囊派主寺建城,極可能引起民變、甚至兵變,當前正值與滿清決戰的重要關頭,萬不可後院失火。所以,只能暫時作罷。
其實,他想遷都的主要原因是拉薩離北京太遠,不利於指揮滅清之戰。若久不回京,難免人心浮動、影響朝政,所以才想將國都遷至離北京較近的地區。事實上,遷都的地址並非只有哈剌和林,歸化城和寧夏城亦在他的考慮之內。歸化城是土默特部阿拉坦汗模仿元大都的樣式修建的,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鑾殿,亦是漠北難得的雄城。不過,攻入歸化後,大可汗仔細察看城牆,覺得規模小了些,與大衛的國際地位不相稱,遂息了念頭;寧夏城古名興慶府,曾是西夏的國都,李元昊在此即皇帝位、建大夏國,按這個時代的說法,亦是有王氣的地方。作為明朝的九邊重鎮之一,其城池比歸化城雄偉高大了許多。不過,寧夏城周邊的榆林、延安兩地目前皆在清軍手中,西安也久攻不下,若在寧夏城建都,東邊的鄂爾多斯地區皆是一望無垠的沙漠和草原,除了黃河,無險可守。一旦黃河結冰,清軍隨時可以由榆林越過鄂爾多斯草原,直取寧夏。出於安全性考慮,也只能放棄。
唉!已經兩年了,若不遷都,恐怕離開國都太久、內部生變。蓮花大可汗皺眉思忖,他雖然是一代梟雄,卻並不敢完全相信自己對大衛朝政的掌控力。雖然想逐鹿中原,可拉薩這地方卻離中原太遠,各種政治勢力錯綜複雜。別的不說,各派的大和尚們雖然在自己的壓制下不敢妄動,可依然擁有強大的影響力,有時候這些大和尚振臂一呼,立時便能燃起遍地烽火;雪域根深蒂固的大貴族世家,哪個手下沒有千兒八百私兵?部分蒙古內部的舊勢力對自己推行改革、重用平民子弟以及漢、回、羅羅等族人才,其實心裡是不滿的;還有那些被自己剷除的各部王公首領的後人,會不會趁自己不在拉薩時興風作浪,真不好說。
越想越是心焦,索性找來幾位謀臣:東閣大學士博貝,左都御史胡璉器、兵部右侍郎哈喇瑚里、左僉都御史魏象樞商議。
「大汗若想遷都,何不選大同?九邊之首,城高池深,由大同伐清,旦夕可至直隸」,博貝第一個開口。
「奴才附議」,哈喇瑚里表示贊同。
「大同乃四戰之地,若遷都大同,等於是在滿清的咽喉插了把刀,清軍必定不斷攻打大同、不死不休。陛下有絕對的把握滅清嗎?」胡璉器斷然反對。
「西寧乃是西陲重鎮,以此為都可以窺視陝西,關中向來是稱王圖霸之地」,魏象樞也提了個地點。
「西寧離北京依然太遠,大汗坐鎮西寧指揮滅清,著實不便」,胡璉器再次搖頭。
見謀臣們又提出兩個新地點,均被胡璉器否決,蘇勒坦一點也不氣惱,反笑眯眯地問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看來胡卿心中已有計較嘍?」
「陛下,臣以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最好的遷都地點便是偽清之盛京」,胡璉器微笑著說出自己的看法。
「什麼!盛京?」蘇勒坦大驚,忙將頭直搖,「汝方才說大同乃四戰之地,若遷都大同,滿清必然與朕不死不休。盛京何嘗不是如此?若順治小兒知道朕遷都於其父稱帝之所,恐怕更要與朕拼命」。
「大汗聖明,大同在明朝時乃九邊之首,盛京不過一區區衛城,如何能與大同比?」博貝連忙支持。
「奉天府南面靠海,東南邊是朝鮮,東邊是建州,北邊是漠南科爾沁等部。這些地方的兵馬皆不多,對我大衛的威脅較小,也是陛下即將率軍攻伐的目標。所以,盛京看上去是四戰之地,真正可慮的,不過是山海關內的清軍而已。有錦州這樣的堅城可以依靠,您又有什麼可以擔憂的呢?」胡璉器侃侃而談,越說聲音越是激昂,「如今清衛兩國爭雄,您在何處建都,偽清都會與您不死不休,既然如此,何不乾脆在他們的龍興之地建都,必能削弱偽清之氣勢」。
聽到這裡,大可汗的目光漸漸明亮起來,手撫鬍鬚,溫柔地由上至下。
「報!晉王殿下有軍報至!」正思考著,侍衛呈上一封軍報。
蘇勒坦拆開細瞧,見上面寫著:「山海關總兵馮鐸畏我軍威,棄寧遠返回山海關。兒已命副都千戶阿雅斯領軍三千入駐寧遠」。看到此處,不由得將鬍鬚狠狠往下一拽,大笑起來,「寧錦要塞盡在我手,遷都盛京又有何妨?朕就是要在滿人的龍興之地建都,順治小兒能奈我何?哈哈哈~」
帝王者,天下至尊,說的話都是金口玉言,一口唾沫一個釘的那種。見大可汗已經下了決心,群臣如何敢違背,紛紛表態支持。
不過,大可汗對哈剌和林的感情是濃厚的,這感情來源於小時候父親諾木達萊一點一滴地灌輸,依然命漠北萬戶府土綿阿南達顧實徵發工匠在哈剌和林建城,只是規模小一些、僅是原城的三分之一;時間也不著急,每年撥三萬兩銀子、分十年建成。大可汗還立下遣詔,自己死後不再火葬,而是土葬,陵寢便選在哈剌和林。又大筆一揮,以拉薩為西京、哈剌和林為北京、盛京為東京。他覺得盛京這名字不好,下旨改回瀋陽。為讓群臣理解自己改名的苦心,還特意解釋了一番陰陽五行的高深學問,「據耶律鑄(耶律楚材之子)說,大安元年(1209年)黃河水清,乃聖人出世的祥瑞之兆,正應著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所以,我蒙古屬水德。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此城位於瀋水(渾河)之陽,正對應著水德。著改回瀋陽之名,瀋水滔滔,國運必昌!」雖然蒙古傳統上對陰陽五行之說一向不怎麼看重,但沒人敢反駁大可汗,聽到「國運必昌」四個字時,群臣皆齊聲高呼大汗聖明。
遷都之事定下後,做事雷厲風行的大可汗立即給皇后烏力吉巴雅爾、皇太子卓力格圖,以及巴圖和坦、鐵鉬爾、那蘇圖、劉好古、薛宗周、哈什哈等重臣寫信,命他們組織好人力、物力,儘快率文武百官及家眷趕往東京瀋陽。想起兩年多未見皇后和各位娘娘,多情的漢子還捎帶著寫了許多封溫婉纏綿的家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