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水陸並進取瀘州(下)

  「不瞞禪師,前時石柱宣慰使馬萬年、酉陽宣慰使冉奇鑣曾經修書給吾,說是慶符王殿下已經監國,並且攻克成都,要吾和他們一同相時而動,吾已許之」,譚詣回答。石柱宣慰使馬萬年、酉陽宣慰使冉奇鑣皆是土家族土司,麾下的白杆兵天下聞名。其中馬萬年還是大明傳奇女總兵秦良玉之孫,秦良玉一生為大明奮戰,臨終時遺命孫兒繼續抗清保民。可惜永曆帝逃往緬甸,寒了忠臣的心,馬萬年最終還是降了清。此時,衛軍進攻四川,令蜀中形勢變得錯綜複雜,原本心繫大明的石柱、酉陽土司覺得又有了復興的希望,慶符王朱宣在邛州起兵並且攻克成都,更是讓他們雀躍不已。這兩家土司都是大明的忠臣,與反賊出身的夔東十三家矛盾很深,自然也不願擁立韓王,而是打算伺機而動,聯絡譚氏兄弟共同響應慶符王。

  見他不願意擁立韓王卻願意擁立慶符王,老和尚微微頷首,「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擁立慶符王亦是恢復漢家山河。只是居士打算如何應對衛軍的進攻?衛軍來勢洶洶,若是實力折損太大,將來何以謀大事?」。

  「禪師放心,吾和三弟已經在大江沿岸藏好了船隻,若形勢不對,便沿江返回忠州,絕不會損失太多兵馬」,譚詣十分信任這和尚,說出實情。

  「阿彌陀佛!如此倒是貧僧多慮了,就此告辭,居士珍重!」慧機禪師面露喜色,雙手合什施禮。他的確歡喜,本來以為說服譚詣不容易,不料這位向化侯竟已與石柱宣慰使馬萬年、酉陽宣慰使冉奇鑣達成反清復明的共識。雖然他們擁立的對象並非韓王而是慶符王,畢竟都是漢人的皇帝,殊途同歸,心中自然是歡喜的。

  「禪師珍重!」

  譚詣恭敬地將老和尚送出轅門,又返回大帳與王友臣、馮景明商議軍情。「王總鎮,吾看守納溪的兵力布置須得這般方好……」他和顏悅色地對王友臣說。

  ——

  「什麼!爾是說衛軍水營主將是杜子香?」聽得哨探傳回消息,譚詣樂了,本來已經準備避戰的他,態度重新強硬起來。那杜子香是有名的逃跑將軍,見敵即逃,逃不掉便降,這樣的人領軍,又有什麼好畏懼的呢?等到聽說衛軍前鋒不過百餘艘船、五千人而已,他的膽子更大,決心與衛軍打一仗再撤,這樣將來也好向清廷交待。畢竟自己目前還沒做好反清的準備,還需要虛與委蛇。

  他令順慶總兵王友臣駐於納溪南部山坡,派人帶信給大江(長江)北岸的弟弟譚弘,讓他帶兩千水軍與自己部下的三千水軍會合,五千清軍水師、大小百餘艘船,在江上默默地等待著敵人。

  來了!江面上出現重重桅杆,百餘艘戰船出現在視野中,船上的一桿杆魚竿釣子旗分外顯眼。杜子香、何良柱領著五千衛軍水師趕到。雙方人數和戰船數量相仿,比得只是戰術、勇氣和操舟開炮的技巧。

  「迎上去,兩面夾擊」,譚詣對勝利充滿信心。自己兄弟一向在大江上縱橫,部下水戰嫻熟,對手又是逃跑將軍杜子香,豈有不勝之理?

  「轟~轟~轟~」

  清軍搶先開炮,譚弘及其子譚天秘、譚天倫率四十艘船、二千水軍列縱隊由左翼直插衛軍船隊;譚詣則帶著兒子譚天敘、部下總兵馮景明率六十餘艘船、三千水軍列縱隊由右翼直插衛軍船隊。此時江面上刮著東南風,風向對清軍有利。

  「迎上去,準備接舷戰」,杜子香皺眉高呼。精通水戰的他自然知道風向對己軍不利,但這一回他沒想逃,而是勇敢地迎上去,打算穿過清軍船隊後再掉頭搶占有利風向。

  「咦?杜賊居然沒逃?」譚詣微一錯愕,很快便轉為獰笑,「爾不逃,便讓爾瞧瞧厲害!滿帆,加速,準備接舷戰!」他吼道。

  銃炮如雨,不斷地有船隻中炮起火,傷亡落水者無數。因為順風,清軍的銃炮射得更遠、視線也更好,初步占據優勢。

  「貼上去」,衛軍副將何良柱見一艘敵船開過來,勇敢地命部下貼上去,他選中的是清軍游擊譚地晉的船。

  兩船越來越近。「轉舵」,譚地晉果斷地指揮部下將自己的船橫過來。「轉舵」,何良柱同樣下令將自己的船橫過來,否則便會撞到一起。雙方平行相接,各自放下接舷跳板搭在敵方船舷上,一隊隊水軍沿著跳板沖向對方的船。此時比的便是各自的勇氣和水戰技藝,靠幫廝殺,不死不休。

  「去死!」譚地晉對自己的水上功夫很自信,他的下盤穩固,似釘在船上般紋絲不動。一柄大刀朝何良柱劈去。

  何良柱動了,如一隻飛雁,凌空跳起,手中大刀狠狠劈落,刀對刀,借著居高臨下之勢,一刀震得譚地晉虎口流血、手中刀落地。

  借著反彈之力,何良柱雙腳穩穩落於船上,又是閃電一刀,「噗嗤」插入譚地晉的胸膛。

  「啊!」譚地晉不甘地倒下,他的船成了衛軍的戰利品。可惜何良柱還沒來得及歡呼,一枚炮彈「轟」的在甲板上炸開,彈片割斷了他的咽喉。這便是戰爭,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雖然清軍借著順風,占據優勢。杜子香卻依然沒有逃,非但沒有逃,還在座艦上打出「死戰不退」的旗語。

  將是兵的膽,主將拼命,部下皆感奮,紛紛聚在他的周圍,死戰不退。一艘艘船隻橫過來,接舷而戰。一打就是兩個時辰,譚氏兄弟雖然占盡上風,卻無法立即擊潰衛軍水師。

  江面上又來了一支船隊,足有兩百餘艘,是朱養恩、龍海陽統率的一萬水軍。來時,四人商議好,杜子香部打頭陣,朱養恩、龍海陽部隨後接應,潘璘部則在納溪南部登陸,攻打納溪城。二將本以為又能像在江安一樣,跟在杜海陽後面,白撿些功勞。不料趕到時發現江上居然發生血戰,而且看情勢,杜提督還落了下風。

  「朱兄,怎麼辦?打是不打?」龍海陽對杜子香擔任水軍提督其實是很不服氣的,遲疑著問朱養恩。

  「杜賢弟仗義,將戰功讓給咱們。如今他落了下風,咱們若是見死不救,傳出去讓人笑話。打!」朱養恩是個講義氣的,斬釘截鐵地吼道:「滿帆,前進!」

  龍海陽見狀,不再多說,返回自己的旗艦,緊跟著朱養恩朝清軍水師衝去。他倆的水營是剛組建的,戰船也比較小,勝在數量多,遠遠望去,烏泱泱一片。

  這支水師的到來嚇壞了譚詣。他本來就存有保全實力之心、不願意與衛軍死嗑,見敵人來了援軍,急忙掛出「撤退」的號旗,轉舵而走。清軍各船見狀,紛紛跟著掉頭撤退。杜子香部傷亡慘重,並未下令追擊。剛才還廝殺震天的江面頓時平靜下來。譚氏兄弟走得很徹底,不但帶走了江上的船隊,還下令駐守石棚鎮的一千部下也登船沿江而下,返回老巢忠州。

  ——

  他們這一逃將守衛納溪的清順慶總兵王友臣部置於死地。很快,朱養恩、龍海陽部在納溪北部登陸一舉攻下縣城,又配合在納溪南部登陸的潘璘部將王友臣包圍於納溪南部山坡。

  「咚咚咚」的戰鼓聲越來越急,到處都是「吧唧吧唧」、「噔噔噔」的前進聲,「鐺鐺鐺」、「叮叮叮」、「唰唰唰」的金鐵交鳴聲,還有「噗嗤噗嗤」的武器扎入人體的聲音,伴隨著一聲聲哀嚎,令人毛骨悚然。

  王友臣望著四周,山坡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不斷衝上來的衛軍。更讓他感到寒入骨髓的是身邊已經見不到多少自己的部下,無數士兵倒在刀光血影中。不遠處一名喪失抵抗意志的老兵棄械木木地跪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叫喊著:「莫要殺我,我願降」。他識得此人,是跟隨自己多年的親衛趙二虎,平時向稱敢戰,不料今日竟這般沒種!

  「吾本是反賊,先是跟隨八大王造大明的反,後又成為大明的總兵,想不到今日竟為大清盡了忠!」王友臣苦笑。小兵們可以降,似他這般武將,若是戰敗投降,下場往往是被敵人削了腦袋立威。縱橫南北的大賊,怎甘心跪地求饒、任人宰割?死也要拉個墊背的!

  「呀!」王友臣舉起成名已久的大刀,嚎叫著撲向衝上山坡的衛軍,一刀一個,砍瓜切菜般連砍七八個。

  「噗」,又一刀劈入敵人肩胛,那人疼得咧嘴,卻沒有被劈斷胳膊。王友臣抽回刀來看,發現刀已砍卷了刃。

  「噗~噗~噗~」幾杆長槍兇狠地扎入他的前胸後背,目盡裂,瞪大眼睛不甘地倒下。

  ——

  「報!衛軍攻下了納溪、石棚鎮,正往瀘州而來」,聽到這消息,清建昌鎮總兵王明德簡直不敢相信,疑惑地問:「衛軍如何來得如斯之速?」

  「衛軍是乘船來的,借著水勢,速度甚快」,部下解釋。

  「走!咱們也乘船走,去重慶,那裡城池堅固,可擋衛國大軍」,王明德吼道。他曾與重夔鎮總兵程廷俊一起死守重慶,以少敵多,擊退了夔東十三家的進攻,對那座雄城的堅固深有感觸。

  大江沿岸,最不缺的便是船,王總兵其實早就備好了撤退的船。一聲令下,他的兩千本部,外加瀘州營、合江營的兩千人馬,四千綠營乘船而下,經合江、江津,一直逃到重慶府治巴縣。

  大衛國襲取瀘州的目標,便這樣由幾員降將順利完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