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入寧陝先易後難( 上)

  第740章 入寧陝先易後難( 上)

  已過花甲之年的征北大將軍脫里是蓮花大可汗之父諾木達萊時代的老將,做過諾木達萊的庫圖齊納爾(主管兀魯斯首領設營事務)。此次出征,大可汗命他領兵十萬從臨洮出發,攻取寧夏、陝西、山西。作戰經驗豐富的他在基本方略上稍做了些修改,自己領兵七萬由臨洮府治狄道出發,攻入鞏昌府,擺出大舉東征之勢;暗中命萬戶長兼甘肅巡撫阿拉坦倉、甘肅提督薩比爾諸將領騎兵三萬由狄道往北,攻取靖虜衛和寧夏三衛、慶陽府、平涼府。約定兩軍在鞏昌府的秦州會師。

  衛軍此時攻入陝西,時機選得極好。當年清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善於練兵,在陝西尤其是河西一帶編練了數萬能征善戰的綠營兵馬,河西兵屢立戰功,素有善戰之名。可如今孟喬芳病死;河西綠營中的幾員虎將張勇、趙良棟、劉芳名等被洪承疇帶往貴州;吳三桂、李國翰等南下四川時又帶走相當一批精兵強將。剩下的良將,死的死、病的病,倒霉如任珍,還因罪被徙遼陽,如今的陝西已經沒剩下多少精兵強將。雖然簡親王濟度帶著五千從福建征討鄭成功回京的滿蒙八旗勁旅移駐西安,可也不過五千人而已;新任川陝總督李國英奉順治帝之命在陝西重新招募了五萬五千綠營兵,可剛成軍,訓練不足,衛軍便打過來了。

  脫里的戰術很成功,他大張旗鼓由臨洮往東攻入鞏昌,果然騙得精軍將所剩不多的精兵調入鞏昌府隴西、漳縣一帶,靖虜衛和寧夏三衛空虛,為己方騎兵攻略靖虜、寧夏、慶陽、平涼創造了條件。這種迂迴戰術,將衛軍騎兵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更出乎清軍的預料之外。

  ——

  阿拉坦倉、薩比爾一路上打得很順,幾乎沒遇到什麼激烈的抵抗。

  先攻入靖虜衛,守衛靖虜衛的都司李棲鵬、守備李棲鸞是武威(涼州)李氏將門的人,其父李維新做過大明朝四川總兵,如今整個涼州衛已經落入大衛國手中,可李氏將門卻不願降衛。主要是他們在大清混得風生水起,李棲鵬的大哥李棲鳳此時官居兩廣總督高位,二哥李棲凰、三哥李棲鴻、四哥李棲鵾、七弟李棲鳴、八弟李棲鷫、九弟李棲鸞皆在清朝為官。因為老李家出人才,順治帝還特賜了塊「兩河巨室」匾給李氏。皇恩浩蕩,自然要為大清效死。二李奉川陝總督李國英之命,在靖虜衛編練了四千新兵,可靖虜衛真正堪戰的僅有李氏先前的一千河西綠營老兵。如何敵得過三萬衛軍虎狼?僅一日,衛軍便攻破靖虜衛城,斬殺二李。

  得意洋洋的阿拉坦倉下令砍下二李的頭顱傳送寧夏中衛、平涼府,希望能不戰而勝。有些效果,清河州副將蕭鳴祚獻干鹽池堡、打剌赤堡歸降,他的駐地臨洮府河州已為大衛國所占,只能領著六百士兵,駐守這兩座軍堡。堂堂副將只能管六百兵馬,心中自然不順,好在川陝總督李國命其就地編練新兵備戰,才又招募了千餘人,將麾下兵馬擴充到兩千。新編的營頭剛成軍,就收到衛軍攻下靖虜衛城、斬殺二李的消息。看著衛軍使者趾高氣昂的樣子,再看著李棲鵬、李棲鸞兄弟那兩顆血淋淋的人頭,蕭鳴祚二話沒說便降了。自己手中的軍隊戰力不如二李,二李都不是對手,自己又如何抵擋得住,還是見風使舵,保住小命要緊。他這一投降,等於打開了進入寧夏中衛的南大門。

  聽說有位副將來降,阿拉坦倉十分高興,親自接見。大衛國各省的巡撫多是文官,阿拉坦倉獨不同,作為蓮花大可汗少年時的玩伴,極得信任,大可汗覺得巡撫一職官職低了,對不起跟隨自己鞍前馬後這麼多年的老兄弟,除了讓其擔正二品巡撫實職位,還掛了個正一品萬戶長的虛職,爵位也封了二等庫車侯,此次命其出征,便含有讓其立些戰功,好讓爵位再動一動的心思。

  「末將參見大帥」,一見面蕭鳴祚便乖巧地施禮。

  阿拉坦倉對他的態度很滿意,讓他坐下飲茶,客氣了幾句問道:「蕭副將久居陝西,對偽清的軍事部署應該清楚。如今我軍奪了靖虜衛,往北可攻入寧夏,往東可取平涼府,爾以為本帥該攻先攻何處?」

  新主子問話,蕭鳴祚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坐直身軀回答:「偽清向來以為寧夏乃塞外之地,並不重視,整個寧夏三衛,僅有花馬池副將李正芳、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寧夏道陳子達部下的七千多兵馬駐守,其中唯有李正芳部下三千綠營算是精銳;平涼府則不然,為防貴軍進攻,清軍在平涼駐有涼州鎮總兵畢科的四千鎮標、固原游擊王宣漢一千五百營兵、固原鎮標都司完文元的一千營兵,及各縣守兵、汛兵,總兵力超過一萬。那畢科是滿洲正黃旗,王宣是漢軍鑲黃旗,完文元是漢軍正黃旗,此三人俱是旗人,對偽清十分忠心,麾下兵馬戰力亦比寧夏強。未將以為應該先易後難,先攻寧夏」。

  「先易後難?嗯,有道理」,阿拉坦倉頷首贊同。

  仿佛是印證他的話,清涼州總兵畢科斬殺了衛軍勸降的使者,還號稱要為在靖虜衛陣亡的二李復仇。人總是因為有些實力才敢囂張,阿拉坦倉見狀,反不急著打他,而是先挑軟柿子捏,命甘肅提督薩比爾做出攻打平涼府的假象,自己率主力北上攻入寧夏中衛,又命熟悉當地地形的蕭鳴祚領降軍兩千帶路。

  一切如預料般順利,衛軍連克永康、宣和二堡,渡過黃河,拿下寧夏中衛衛城,又拿下鎮虜堡、勝金關,將整個寧夏中衛納入囊中;然後,穿越阿拉善沙漠北上,翻越賀蘭山,突然出現在寧夏前衛,一直打到寧夏鎮城(銀川)。清陝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寧夏道陳子達見大勢已雲,怕連累家人,索性一根繩子上了吊,他一死,部下佐官為活命,打開了寧夏鎮城的城門。當年李元昊建大夏國(史稱西夏),這裡曾經是大夏國的國都興慶府。如此重鎮,居然不戰而下,阿拉坦倉大喜,狠誇了蕭鳴祚一番,封官許願後命其繼續領路,再渡黃河,攻下寧夏後衛。寧夏後衛衛城所在的花馬池是一個大鹽池,因為有鹽,所以是寧夏的膏腴之地,清花馬池副將李正芳捨不得放棄這塊寶地,糾集本部三千兵馬和千餘當地汛地據城頑抗。隆隆的炮聲響了三天,第四天大衛國的魚竿釣子旗就插上了花馬池城頭,衛軍勇士、副都千戶長格爾捋圖登上城頭,一刀便削落了李正芳的腦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