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千里奔馳襲大同(上)
馬鳴風蕭蕭,絡繹不絕、密密麻麻向南而行的是大衛國南征的鐵騎,在眾多魚竿釣子旗、蘇魯錠軍旗中,一桿龍獅大纛分外顯眼。大纛立於八匹白色神駒拉的御車之上,蓮花大可汗直直地佇立在風中,神色剛毅、昂首挺胸,他是特意如此,萬里遠征,士氣很重要,必須讓將士們看到大汗與他們同在。果然,看到御車之上那個偉岸的身軀,勇士們士氣大振,行軍速度不自覺快了很多。
「傳令滿都拉圖、烏日根達萊加快行軍速度,天黑前一定要給朕拿下拒門堡」,蘇勒坦平靜地下令。此次他下了一舉滅清的決心,所以命衛軍中出名的兩位勇將輝特萬戶長蘇合、準噶爾萬戶長烏日根達萊擔任正副先鋒。
「是」,騎馬隨扈左右的中軍旗鼓領命而去。
「朝樂門(意為:啟明星),你在想什麼?」大可汗忽然望著身邊的一個年約十八九歲的侍衛沉聲問道。
那侍衛猛地回過頭來,慌忙在車上跪下,「奴才見我軍軍威如此威武,一時恍惚,請大汗恕罪」。
「平身吧,第一次出征難免如此,朕第一次率大軍出征時,見此鼎盛軍威,亦是心曠神怡」,蘇勒坦寬容地饒恕了他君前失儀之罪,笑了笑問:「有無給你祖父寫信?他的身子骨還好嗎?」
朝樂門的祖父不是別人,正是大衛元老、二等梁國公巴爾思。當年,巴爾思不顧蓮花大可汗勿輕啟邊釁的諭令,主動進攻清軍,統一漠北,雖然立下大功,卻觸犯了大可汗的逆鱗。戰後,其他立功之人皆有賞賜,唯巴爾思不賞反斥責了一頓。不過,為安撫老臣,大可汗私下寫信解釋是因為暫時不想和清國大戰,所以才斥責他,又將他的長孫長孫朝樂門征入宮中任御前侍衛作為補償。可莫小看這職位,成天跟在皇帝身邊,飛黃騰達來得容易,衛軍中很多大將都是御前侍衛出身。
「回大汗的話,奴才給祖父寫了好幾封家書,祖父身體頗好,只是心中一直掛念著大汗」,朝樂門恭敬地說。
「嗯,衛拉特的猛虎沒有撈著仗打,這些日子憋壞了吧?你祖父心中有無怪朕?」蘇勒坦開起了臣子的玩笑。
這可把朝樂門嚇壞了,慌忙再次跪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祖父萬萬不敢抱怨,求大汗明鑑」。
「快平身,朕方才失言矣,伱這孩子倒是懂事」,蘇勒坦嘆了口氣,「滅清非傾全國之力不可,朕已命你祖父率領從輝特、哈薩克、希瓦三萬戶府徵調來的五萬大軍趕來,你們爺孫馬上就能見面矣!哈哈哈~朕怎麼會讓朕的衛拉特之虎無用武之地呢?」
「多謝大汗隆恩」,朝樂門大喜,忙代祖父謝恩。
「嗯」,蘇勒坦嗯了一聲,深邃的目光往南、往南、再往南,越過草原,超過長城,直抵九邊重鎮大同。
——
大同,三代京華,兩朝重鎮,在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政治中心,北魏、遼、金都曾以大同為都或陪都。大明立國第二年,常遇春從元軍手中收復這座城市。作為九邊重鎮、代王封地、屏全晉而拱神京的北方鎖鑰,這座城市經過大明朝持續百餘年的苦心營建,被鍛造得固若金湯。
說是固若金湯,那是一點也不誇張的。整座城其實是由一城三關緊密聚合的城關集群,號稱「鳳凰單展翅」,即以鎮城居中,操場城、東小城、南小城三座城關分別拱衛北、東、南三側。鎮城周長二千四百餘丈,開有四座城門,東曰和陽,南曰永泰,西曰清遠,北曰武定,均建有瓮城,瓮城之外又有月城。操場城、東小城都是獨立小城,唯有南小城與南門的月城連為一體。四面城牆建有角樓四座,角樓之外各建有一座獨立的墩台,名曰控軍台(也稱望軍台),墩台以踏板與角樓連接,通過加強側射和消除死角來強化角樓的防禦能力。總之,這種強悍的防禦在全國是非常少見的。大明朝還特別注意大同周邊的防禦,九邊重鎮中,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合稱中三邊,大同居中,三鎮唇齒相依,更讓這座城異常難打。
除此之外,這還是一座擁有濃厚文化氛圍的城市。比如,大同西北角樓名曰乾樓,按照中華傳統,乾位所在的西北方居於八卦方位之首,所以乾樓的規格明顯高於其他角樓,無論是睥睨群樓的高度,還是八角形的外觀,都彰顯著它的地位,因而被譽為大同的鎮城之樓,也稱鎮樓;再比如,南城牆東部八角七級磚構寶塔,名曰雁塔,雁塔底部石碣上鐫刻著全城歷代舉子的姓名
大同城是繁華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交匯於四牌樓的十字街把城市劃分為四個區域。東北隅代王府象徵皇室權威,雖然歷經戰火殘破,卻仍是城內最大的建築,擁有全國最大的照壁:九龍壁;西南隅的華嚴寺,煙火裊裊,煙寺相望,慈悲莊嚴;東南隅文廟巍然斯文在茲;西北隅的大同總鎮署則是全城的權力中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宣大總督已經被順治帝裁撤,山西一省亦無提督,僅餘的三位大員中,山西巡撫白如梅駐於太原,太原鎮總兵李好賢駐於平陽府,留在大同的僅有大同鎮總兵彭有德一位。
此時此刻,全城的主心骨、大同鎮總兵彭有德正愁眉苦臉地在總鎮署內踱來踱去。這位彭有德是有德的,他原是漢人,因為降清降得早,入了正黃旗漢軍。順治元年(1644年)從龍入關,順治二年授山西大同都司,尋遷游擊。見他也是漢人,姜瓖起事時,遣人持書招他一起,不料他不但不肯,反而囚禁姜瓖的使者。一怒之下,姜瓖派兵攻打,其妻妾子女及家屬六十餘人皆遇害。有此血仇,遂成為滿洲權貴眼中信得過的人,此後一路因戰功遷參將、副將,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清廷新設大同總兵,順治帝想起為了大清全家六十餘人遇害的大忠臣彭有德,詔以有德充補,尋加署都督僉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