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臨大戰二王失和(上)
北京慈寧宮內,一對母子又在聊天。
「皇額涅,孫可望請求參加南征,兒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讓他去」,順治帝問母親。
「不可!」
昭聖皇太后的聲陡然變得尖厲,「虎不可放其歸山,龍不可任其入海。孫可望一旦回到雲貴,恢復實力,必然勢大難制。讓他待在北京便好」。
「可孫可望不去雲貴,如何招降舊部?」順治帝問。
「無妨,人留在北京,遣人齎手書招諸將帥便可」。
順治帝連連點頭,下旨:「以大兵分三路趨雲南,指日奏功,無事可望再往」。
下完旨,他便待在乾清宮內自信地等著前方的捷報。不得不說,此次滅明之戰,清廷布置十分周詳。政治上厚待降將,成功瓦解相當一部分明軍軍心;經濟上,通過對富庶的江南、湖廣一帶搜刮,保障了軍需;軍事上,制定了先取貴州,再奪雲南的作戰計劃。吳三桂、李國翰由陝西漢中、四川,南下攻貴州,趙布泰從廣西北上貴州,羅托、濟席哈、洪承疇從湖南方向,西進貴州。三路齊頭並進,相信定能讓明軍首尾難顧。
昆明城晉王府,三十六歲的大明晉王李定國正在書齋想著心事,一雙虎目閃爍不定,不知在想什麼。
「殿下,吏部左侍郎兼左都御史金維新求見」,親衛於書齋外躬身稟告。身後的金維新卻是一臉地滿不在乎,仿佛求見的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大明的晉王。
最近這位金侍郎是越發得寵了,以吏部左侍郎職署尚書事,實際上把持著大明朝廷的人事大權。當初,李定國從廣東兵敗回南寧,軍弱不振,孫可望派張明志等人乘機進攻,挑起內戰。李定國不知道如何辦才好,是他進言說:「張明志兵雖多,但都是您曾經的部下,怎麼會與您為敵?如今以奇兵繞道襲張明志後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再乘勝至安龍,迎永曆帝至雲南,大勢在我,孫可望不能拿您怎麼樣。美名厚實,兼收之矣」。李定國聽從他的建議,果然救出永曆帝、擊敗孫可望。其後,有言官高績,鄔昌琦彈劾李定國,李定國想杖殺他們,金維新進言說:「二人誠有罪,但不可有殺諫官之名」。李定國醒悟,放過二人。經此事後,晉王殿下認為這位金先生是真正的君子,愈發信任。
然而,人性複雜,君子的心中往往藏著小人,小人有時也會有君子的一面。金維新看著處處為晉王殿下著想,其實也是有私心的。當初馬吉翔因為參與孫可望謀逆被抓,為求活命,諂媚於金維新與龔銘說:「晉王功高,二公是晉王親信深受信任,如今晉王得到封賞,二公也應當重賞,如果我能夠侍奉皇上,自然向皇上說二公好話」。兩人大悅,報告李定國,馬吉翔遂得以復用,從此票擬閣臣陰陽雷同,金維新謀私,馬吉翔為外援。其後,永曆帝以金維新護駕有功,打算任命其為大理卿。金維新嫌官小,馬吉翔等人再議後,遂升金維新吏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尋轉左侍郎,署尚書兼左都御史。
「來了!看來陛下已經做出決擇矣」,李定國心中微嘆,淡淡地吩咐道:「讓他進來吧」。
一見李定國,金維新便喜形於色,「恭喜殿下,適才馬吉翔密告,陛下已經決定召蜀王回昆明,從此大明軍權皆操殿下之手」。
孫可望敗逃後,朝廷大封剿逆各勛鎮,白文選由鞏國公晉封鞏昌王,馬進忠由鄂國公晉封漢陽王,馮雙禮由興國侯晉封慶陽王,馬寶由安定伯晉封淮國公,馬惟興由興山伯晉封敘國公,靳統武由平陽伯晉封平陽侯,祁三升由咸寧伯晉封咸寧侯,高文貴由廣昌伯晉封廣昌侯,其餘有功鎮將也分別升賞。這本是應有之義,李定國和劉文秀並無分歧。可在對待孫可望舊部的態度上,晉、蜀二王卻截然不同。
李定國不信任孫可望舊部。狄三品、王會、張光翠等人被其以「黨附可望」的罪名降爵;又親自率軍進攻駐守楚雄、永昌一帶的王自奇、張明志、關有才,「陣擒關有才,降張明志,王自奇走騰越,窮蹙自刎」;其後又將張虎、關有才磔於市;甚至「以收穫孫可望之兵名曰秦兵,滇省舊兵名日晉兵」,「由是孫可望之兵心懶矣」。
而劉文秀則對孫可望舊部十分寬厚,收集孫可望部下兵將多達三萬餘人,加以改編訓練,用於守衛同清軍接境地區。他的豁達大度,成效明顯,孫可望舊部大多願意繼續為大明效力,隨同降清的不過幾百人。雖然未能擒獲孫可望,但成功安撫地方和軍隊,穩定了貴州局勢。
劉文秀的實力愈來愈強,引起李定國的疑忌。其後,劉文秀見貴州形勢已經穩定,而明軍仍據守著四川大部和湖廣武岡一線,就上疏奏請永曆帝移駐貴陽,以體現朝廷的進取精神,振作士氣。一向懦弱的永曆帝居然同意了,命禮部擇吉日起行。彼時李定國正在征討王自奇,得此消息,擔心移蹕貴陽之後,劉文秀的地位將凌駕於自己之上,大為不滿,「駐兵永昌,上疏告病,請卸兵事」。永曆帝拗不過李定國,「璽書慰勞,召回,遲延三月始赴闕」,「李定國請盡撤川楚守邊鎮將回雲南,遂罷幸黔之議」。
這是李、劉之間裂痕的第一次明顯暴露。李定國上疏告病和要挾永曆帝撤回川楚守邊諸將顯然是針對蜀王劉文秀的,因為他的親信部隊主要集中在雲南,而劉文秀安撫了貴州、四川、湖廣的軍隊,將劉文秀的親信將領召回雲南,無疑能削弱其對軍隊的掌控。
政爭一旦開始,便很難結束。李定國在逼迫永曆帝召回川楚守邊鎮將後,再次建議永曆帝召回劉文秀。永曆帝不得不在晉、蜀二王之間作出選擇,最終,他選擇了李定國,下旨召劉文秀回昆明。
「嗯,陛下聖明啊!」書齋中,李晉王殿下悠悠一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