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寂靜處幾點波瀾(下)

  萬里長江奔騰不息,一艘滿載著端石硯、芭蕉扇、麻布扇的商船緩緩地在巫山到秭歸的江面上行駛。蒲江的端石硯、高珙的芭蕉扇、榮昌的麻布扇都是蜀地有名物品,商人運些去他省販賣再正常不過。船上的兩位掌柜,一個面色有些黝黑、雙目灼灼如電,另一個膚白俊美、丰神如玉,一看便是出自讀過書的商宦之家。

  「博文,前面便到歸州了,由歸州東部的香溪往北便是興山縣。據說那『小闖王』李來亨的帥府便建於這興山縣茅麓山的七里坪中。其部有精銳三萬,屯田自給、與民休息,因而深得民心,便是闖軍元老大昌的袁宗第、巴東的劉體純、南漳的郝搖旗、房縣的黨守素、施州的王光興等也願聽他號令」,白臉掌柜笑呵呵地對黑臉掌柜說。

  黑臉掌柜卻不為所動,凝視著滔滔江水,許久方說道:「李闖死後,闖軍以李過為首,李來亨是李過(李錦)義子,在李過死後得到擁戴實屬正常。不過他畢竟年輕了些,眾人雖擁其為帥,卻未必能指揮得了諸軍。別的不說,益國公郝搖旗在夔東十三家中實力最強,鄖陽府之保康、竹山、竹溪,襄陽府之均縣、南漳、光化、谷城等地皆是其地盤。還將明朝的韓王、東安王、通山王藏於自己營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志不在小呢。漢槎,夔東十三家與明朝已有君臣之名,想讓他們歸順大衛恐怕不易,只需讓他們配合我軍作戰便好」。

  「博文說的是,那郝搖旗如今的確實力居夔東十三家之首,可此人軍紀不嚴,部下常有擾民之舉,遠不如李來亨能得民心。用不了多久,李來亨的實力必然超過郝搖旗。彼輩出身草寇,野性難馴,且明朝給其的爵位甚高,不是公爵便是侯爵,若大衛給不出那麼高的爵位,必不肯降」,白臉掌柜沉聲說道。

  「哼!我大衛的爵位豈是那麼好得的?多少將軍戎馬一生,不過是伯爵之封,一群草寇也配封國公?」黑臉掌柜冷笑。

  此二人並非生意人。黑臉的乃是大衛國工部郎中阿海,雖是蒙古人,卻自幼喜讀漢書,並於科考高中狀元,還給自己起了個字:博文;白臉的乃是大衛國禮部員外郎吳兆騫,此人本是明朝有名詩人,字漢槎,號季子,無辜捲入順治十四年科場案,流放寧古塔。好在衛軍攻占寧古塔時,被大可汗相中,任為禮部員外郎,算是因禍得福。

  阿海的背景可不一般,其父是蓮花大可汗少年時的玩伴、二等鷹娑川侯羅卜藏。當年蘇勒坦率軍攻打布哈拉汗國,布哈拉的阿齊茲汗詐降並設下伏兵,羅卜藏拼死護駕,為大可汗擋下射來的冷箭,自己卻喪生於箭下。蘇勒坦感其忠心,讓其長子巴濟巴布襲二等鷹娑川侯爵位,次子札木畢封為二等山陰伯,還派阿海隨鄂爾羅斯出征黑龍江,並以其安撫奴兒干有功為由,擢為郎中。新朝初建,凡事都得講規矩,雖然大可汗對羅卜藏的兒子們很照顧,可也不能隨便加官晉爵,須得立下功勞方好拔擢。這一回讓阿海冒著生命危險出使夔東,便是給機會讓他立功。這便是開國君主之愛,與後世的君主截然不同。

  ——

  興山縣茅麓山七里坪,一桿大大的帥旗迎風而動。帥府內,面容堅毅的臨國公李來亨手按劍柄,嚴肅地端坐著。喜歡手撫劍柄,是長期戎馬生涯養成的習慣,可若以為此人只有勇力便大錯特錯,事實上他還是治世之才。初至興山縣時,當地人煙稀少、經濟落後,他任命官員、招徠居民恢復生產、組織士兵屯種山田,「歲收麥粟草棉供糧食衣履」。為取得山區缺乏的物資,他還保護民間貿易,嚴禁部下搶掠商販,並派人出外收購食鹽和鐵器,導致荊州以西的百姓十分樂意來興山同義軍做生意,義軍的日子逐漸好過起來。正是因為他的努力,夔東抗清武裝才能堅持如此之久。

  大帥不說話,分左右而坐的夔東十三家首領:益國公郝搖旗、皖國公劉體純、靖國公袁宗第、荊國公王光興、宜都侯塔天寶、桐城侯馬騰雲、興平侯黨守素、富平侯賀道寧、威武將軍劉汝魁等皆默不作聲。

  富平侯賀道寧身上還穿著孝服,不久前,他的父親岐侯賀珍剛剛在大寧病逝。因為年輕,遇事有些沉不住氣,率先開口說道:「衛使已經來了,何去何從,還請臨國公說句話」。與父親賀珍不同,此子夙來膽小,聽聞衛軍勢大且允許漢人保留明朝服飾,起了降衛之念。

  「這有什麼好議的?吾等是明臣,只能奉老朱家為正朔,豈有投降胡虜之理?要降汝等降,俺不降!」郝搖旗扯著嗓子大喊。此言一出,劉體純、塔天寶、馬騰雲、黨守素、劉汝魁等紛紛附和。

  「靖國公和荊國公以為如何?」見袁宗第、王光興沒說話,李來亨問。

  袁宗第嘆了口氣,「吾等皆是漢人,沒有投降胡虜的道理。只是如今我軍正欲攻打江陵,不可多樹敵人,須婉拒方好」。

  與眾人不太一樣,王光興其實對華夷大防並不十分在意,否則此前也不會投降清廷,若不是得罪了人被逼反,恐怕此時還做著大清的總兵。不過,他還是機靈的,見眾人皆不贊成投衛,呵呵笑道:「吾是個粗人,請臨國公決斷便好」。

  說是讓自己決斷,但眾人都反對的事怎麼能做?李來亨立即作出決定,「靖國公說的是,我軍正欲攻打江陵,不可再樹強敵。降衛雖不可行,但話要說得婉轉。今晚且在帥府設宴款待衛使,至於降衛之事嘛,便推說衛國給的爵位太低,吾等還需考慮」。

  「臨國公說的是」,「我等皆聽臨國公的」……諸將七嘴八舌地表態支持。

  見眾人達成一致,李來亨驀地起身喝道:「如今衛清兩國正在交戰,清虜抽調走不少湖廣綠營,正是吾等攻取荊州的良機!老闖營的規矩『降將不殺叛將殺』,這一回定要斬下鄭四維的狗頭!」清荊州總兵鄭四維,原是大順軍左營制將軍劉芳亮部下裨將,隨荊州防禦使孟長庚鎮守荊州。清軍自陝西追擊李自成至湖北,他見勢不妙,殺孟長庚降清,因而在闖軍眾將眼中是罪大惡極的叛將。

  此言激起在座之人的沖天怒火,皆踴躍欲戰。(本章完)